您好,欢迎访问宁夏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3285条记录
宁夏宜机收玉米品种的初步筛选

玉米科学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15~2017年在宁夏扬黄灌区和引黄灌区开展239品/次适宜机械粒收玉米品种筛选试验。通过综合比较品种丰产稳产性、收获时子粒含水率等指标,筛选出3个适宜扬黄灌区机械粒收玉米品种,分别为银玉137、ZH846和先玉335。与对照郑单958相比,推荐品种早熟2~6.5 d,子粒含水率降低1.6~5.3个百分点,产量增加1.9%~12.2%。筛选出5个适宜引黄灌区机械粒收品种,分别是农华213、迪卡519、辽单575、登海605和先玉335。与对照郑单958相比,推荐品种早熟2~8 d,子粒含水率降低3.8~4.8个百分点,产量增加6.3%~18.7%。

关键词: 玉米 子粒含水率 机械粒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西北地区马铃薯疮痂病病原菌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植物保护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西北地区马铃薯疮痂病病原菌的种类和生物学特性,分别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和土壤混悬液分离法从宁夏、陕西和甘肃3个省区采集的29份疮痂病发病薯块和8份发病地块土壤中进行病原菌分离,并利用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DNA序列分析对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从发病薯块和发病土壤中共分离到50株链霉菌Streptomyces spp.,通过回接法验证获得6株马铃薯疮痂病致病菌株.6株致病菌株的培养特性和形态特征差别较大;其中菌株G4-1、G9和SYN13不能以果糖和木糖为单一碳源,菌株SYNT3不能以棉子糖为单一碳源;除菌株NLG4-1外,其余5株菌株均能在络氨酸琼脂培养基上产生黑色素.经16S rDNA序列分析,菌株G4-1、G9与疮痂病链霉菌S. scabiei的相似率分别达99.47%和99.34%,菌株NLG4-1、SYNT3与S. enissocaesilis的相似率分别达97.90%和98.18%,菌株GBH2与加利利链霉菌S. galilaeus的相似率达99.93%,菌株SYN13与S. turgidiscabies的相似率达97.56%,表明西北地区马铃薯疮痂病病原菌至少存在4个种.

关键词: 马铃薯疮痂病 链霉菌 病原菌鉴定 16S rDNA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性信息素迷向丝对不同果树梨小食心虫的防控效果

植物保护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17年在宁夏果园开展了性信息素迷向丝(北京中捷四方生物科技公司生产的长效迷向丝,有效成分占30%)对为害不同果树的梨小食心虫的防控效果研究。试验地共5.5 hm~2,栽植有成龄苹果树、梨树和李树。试验区按树种设置3个处理区,3个对照区。处理区在边缘区域每株树平均悬挂3条迷向丝,内部区域隔树悬挂,每树悬挂1条迷向丝,悬挂高度为距离地面2 m。调查各树种全年诱蛾量、诱蛾下降率、蛀果率等指标,研究迷向丝对不同果树上梨小食心虫的防控效果,分析苹果、梨和李树分区域集中栽培下梨小食心虫为害特点。研究结果显示:3个处理区的诱蛾下降率均达96%以上,果实膨大期蛀果下降率均达50%以上,成熟期蛀果下降率均达57%以上,说明性信息素迷向丝对3种果树区域的梨小食心虫防控效果明显且稳定;不同果树区域梨小食心虫发生高峰期一致;梨园中诱捕的梨小食心虫成虫最多,说明其具有寄主选择性;李园蛀果率明显高于苹果园和梨园,李果实成熟采摘后成虫诱捕量减少,同时期苹果园与梨园成虫诱捕量增加,说明梨小食心虫具有迁移为害特性。

关键词: 性信息素 迷向丝 果树分区域集中栽培 梨小食心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宁夏马铃薯田杂草种类及其群落特征

植物保护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宁夏马铃薯田杂草发生种类及其群落特征,采用倒置"W"9点取样法对宁夏马铃薯田杂草种类及其群落特征进行了研究,并进行了杂草物种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宁夏马铃薯田杂草有71种,隶属于22科56属,其中以菊科、禾本科、藜科为主,优势杂草为稗、灰绿藜、狗尾草和反枝苋.从杂草区域分布多样性分析来看,彭阳县物种丰富度最高,为39种,Shannon-Wiener指数为2.23、Pielou指数为0.61、Simpson指数为0.86.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宁夏马铃薯田杂草群落可划分为3组,第1组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及六盘山阴湿区杂草群落,第2组为盐、同、香山半荒漠区杂草群落,第3组为银川平原黄灌区杂草群落.综合分析,土壤结构和湿度是影响宁夏马铃薯田杂草群落组成的主要生态因子.

关键词: 马铃薯 杂草种类 群落结构 物种多样性 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烯啶虫胺对枸杞蚜虫的室内毒力和田间防效

中国植保导刊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为明确10%烯啶虫胺水剂对枸杞蚜虫的抑制作用与防效,以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为对照药剂,采用浸虫法测定了药剂对枸杞蚜虫的室内毒力,并在田间进行小区药效试验。测得烯啶虫胺对枸杞蚜虫的LC_(50)为42.8382 mg/L。田间防效在药后7 d内持续上升,第1天除10%烯啶虫胺水剂50 mg/L以外的药剂处理均表现出较好的速效性,至第7天,10%烯啶虫胺水剂50 mg/L处理防效为94.18%,66.67 mg/L处理防效为95.42%,100.00 mg/L处理防效最高,为98.72%,已与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142.90 mg/L处理防效无显著差异。

关键词: 烯啶虫胺 枸杞蚜虫 室内毒力 田间防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增强子预测及靶向测序技术研究进展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增强子在传统上被定义为不依赖转录方向及与目标启动子的相对位置来调控一个或多个基因转录的基因组顺式调控序列,其活性对生长发育、基因表达多样性、进化及人类疾病发生起到关键的调控作用,因此,了解增强子的功能特性不仅有利于理解基因表达的时空特异性,也有助于最终揭示细胞分化、物种进化及非编码区域变异导致疾病等关键的生物学问题.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增强子的预测鉴定、识别及功能注释的方法和工具也呈现出多样性,包括序列基序分析、转录因子和辅因子的体内结合位点、特征染色质和组蛋白修饰、大规模并行增强子分析,以及CRISPR(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相关技术.文章就高通量测序技术在全基因组水平上利用调节因子结合位点、染色质可接近性、组蛋白修饰、增强子与启动子的相互作用、增强子RNAs(eRNAs)和体外荧光素酶等技术对增强子鉴定、识别、预测的6种方法进行了综述,并就如何利用基因编辑技术靶向研究增强子进行了详细阐述,最后展望了全基因组水平上的增强子研究和个体研究增强子的作用,并详细描述了靶向预测增强子的方法,比较了每种方法的优势和局限性,为深入开展该领域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 增强子 高通量测序 靶向测序 CRISP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霜降后不同比例马铃薯秧与全株玉米混贮效果研究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探究霜降后不同比例马铃薯秧与全株玉米混贮效果,试验分为4组进行了马铃薯秧与全株玉米的混贮,试验1组为30%马铃薯秧+70%全株玉米,试验2组为50%马铃薯秧+50%全株玉米,试验3组为70%马铃薯秧+30%全株玉米,试验4组为100%马铃薯秧,青贮后进行了感官评定和实验室评定.结果表明:在青贮料感官评定中,除试验4组评定等级为一般外,其他3组评定等级均到达优等水平;在青贮料实验室评定中,随着马铃薯秧添加比例的增加,粗蛋白(CP)和龙葵素含量逐步增加,且试验1组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较低,其中ADF含量显著低于试验2组(P<0.05)和试验3组(P<0.05),极显著低于试验4组(P<0.01);氨态氮(NH3-N)和丁酸含量均以试验1组最低,分别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低于其他3组.综合各项评定指标,说明马铃薯秧与全株玉米混合青贮的比例为3∶7时青贮品质和营养价值最优.

关键词: 马铃薯秧 全株玉米 混合青贮 青贮品质 龙葵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溶磷菌和解钾菌对拱棚连作辣椒生长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北方园艺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以溶磷菌和解钾菌为供试菌,采用田间根际追施的方法,研究对拱棚连作辣椒根际养分环境的影响,以期为改善宁夏彭阳拱棚辣椒连作土壤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TR1处理(单施溶磷菌)、TR2处理(单施解钾菌)和TR3处理(溶磷菌和解钾菌配施)均能显著降低土壤盐分含量(49.8%~56.94%),增加辣椒坐果初期的土壤速效氮含量。溶磷菌对速效钾含量没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解钾菌不仅显著增加了土壤速效钾含量,同时对于土壤磷元素的释放效果优于溶磷菌。溶磷菌和解钾菌配施产生了叠加效应,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显著高于其它处理,且使用次数越多,效果越佳,TR3处理辣椒667 m~2产量达到4 878 kg,较CK增产14.5%。因此在生产中溶磷菌与解钾菌配施效果更好,且应持续多次施用。

关键词: 溶磷菌 解钾菌 连作辣椒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枸杞各部位营养成分分析

饲料研究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旨在研究枸杞各部位营养成分,对枸杞果实、青果、果柄、叶、茎秆的常规营养成分及多糖、黄酮含量进行全面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枸杞叶粗蛋白(27.8%)、黄酮(1.32%)含量最高,纤维含量不高,具有较高的饲用价值;枸杞青果具有较高的粗蛋白、粗脂肪、多糖及黄酮,粗纤维含量适中;枸杞果柄多糖、粗灰分含量最高,还有一定量的黄酮;枸杞枝条含有一定量粗蛋白的同时含有多糖及黄酮(含量高于果实中),但纤维含量较高.由此可见,枸杞青果、枸杞果柄及枸杞叶均有一定的饲用价值和抗氧化性,其中,枸杞果柄产量少,可主要用于抗氧化剂的研究,枸杞枝条纤维含量高,实践中需采取饲草常规调制技术降低纤维含量,进而充分利用.

关键词: 枸杞叶 枸杞果柄 营养成分 多糖 黄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枸杞蜂花粉主要化学成分与抗氧化作用

食品科学 2018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枸杞蜂花粉为原料,对其可溶性总糖、游离单糖与双糖、蛋白质、游离氨基酸、总多酚、总黄酮、矿物元素含量进行了分析,并以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清除率、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自由基清除率、金属离子螯合率为指标对枸杞蜂花粉的抗氧化作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枸杞蜂花粉中可溶性糖质量分数为44.8%,果糖、葡萄糖和蔗糖质量分数分别为18.4%、15.2%和3.7%,蛋白质质量分数为25.0%,总多酚和总黄酮含量分别为22.95 mg/g(以没食子酸当量计)和21.17 mg/g(以芦丁当量计);枸杞蜂花粉具有显著的抗氧化作用,抗氧化效果顺序为水提醇沉上清物>水提物>粗多糖。

关键词: 枸杞蜂花粉 化学成分 抗氧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