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密度和氮肥调控对76 cm等行距配置模式机采棉干物质积累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 2023
摘要:为找出新疆阿克苏地区阿瓦提县在76 cm等行距种植模式下机采棉最适种植密度和氮肥施用量,本试验通过设置3个种植密度和3个施氮梯度,分析76 cm等行距种植模式下机采棉不同密度和施氮量水平对棉花生长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供试品种为新陆中88号,试验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种植密度为主区,氮肥施用量为副区。其中密度设置为M1(135 000株/hm~2)、M2(180 000株/hm~2)和M3(225 000株/hm~2)3个水平,氮肥施用量(纯氮)设置为N1(0 kg/hm~2)、N2(300 kg/hm~2)和N3 (600 kg/hm~2) 3个水平。测定棉花蕾期、花期、铃期的农艺性状,测定苗期、蕾期、花期、铃期、吐絮期的干物质积累量、产量和产量构成因子,评价76 cm等行距种植模式下适宜的种植密度和施氮量。结果表明,在密度相同的条件下,增加施氮量有利于棉花干物质积累,密度225 000株/hm~2、施氮量600 kg/hm~2处理的快速积累时间最长,为38.89 d,但其营养器官与生殖器官分配比例失调,不利于棉花产量形成。在相同施氮量下,棉花的单株结铃数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小,但低密度水平下棉花结铃数的增加并不能弥补群体结铃数不足;增加氮肥施用量可弥补因密度增加而减少的单株结铃数和单铃重,有利于棉花产量形成。密度135 000株/hm~2、施氮量600 kg/hm~2处理获最高籽棉产量6 194.38 kg/hm~2,但与密度180 000株/hm~2、施氮量300 kg/hm~2处理的棉花产量6 171.61 kg/hm~2无显著差异。阿克苏棉区76 cm等行距机采棉种植模式下,密度180 000株/hm~2、施氮量300 kg/hm~2处理棉花生长状况较理想,干物质快速积累量较高,籽棉产量较高。


中亚地区棉花主要害虫及其综合防治技术应用现状
《植物保护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中亚五国与我国新疆在地理位置上均为远离海洋的区域,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中亚五国与新疆在作物品种、栽培管理、植物保护和土壤改良等农业生产方面具有相似性.本课题组自2000年起与中亚地区的乌兹别克斯坦植物检疫及植物保护研究所建立了合作,针对棉田有害生物防治进行了长达20余年的合作研究.文章总结了中亚地区棉田主要害虫的发生种类和为害特点,尤其是以天敌繁育释放为重点的综合防治技术,为我国西北荒漠绿洲生态区棉田的害虫防治策略提供了思路.同时提出了在"一带一路"合作倡议背景下,我国与中亚五国加强棉花害虫防控技术合作与交流、学习借鉴乌兹别克斯坦棉田害虫生物防治技术、共同推进棉花重大害虫区域性综合防控技术进步的设想和建议.
关键词: 中亚 一带一路 棉花害虫 综合防治 乌兹别克斯坦 中国


不同果树花生间作模式对花生生长发育、叶片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果树间作下对花生生长发育、叶片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方法】以新疆托克逊县常规花生品种为试材,通过杏树、枣树与葡萄3种果树间作花生的种植模式,分析不同时期间作下花生的农艺性状、可溶性蛋白含量、丙二醛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规律及花生产量性状等相关指标。【结果】不同果树间作下显著影响花生主茎高、分枝数、茎粗。杏树间作下花生分枝数较枣树与葡萄树间作高190%和60%,主茎长度低26%、13%;不同处理间花生主茎高与分枝数和茎粗成反比,分枝数与茎粗成正比,侧枝长生长规律为苗期至结荚期为快速增长期和结荚期至成熟期为慢速增长期;不同果树间作下花生叶片保护酶整体呈下降趋势,其中杏、葡萄间作花生SOD酶活性在各个生育期均显著高于枣树间作花生;叶片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与MDA的含量呈负相关,枣树间作下花生叶片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整体低于其他处理;不同果树间作下,杏树间作花生获得的单株结果数和单株产量均为最大,分别为43.33个和116.23 g。【结论】选择树冠、树龄适宜遮阴较小的杏树最为适宜间作花生。


新疆棉花生产时空格局演变特征分析
《新疆农业科学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新疆棉花生产时空格局变化,分析棉花生产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定新疆棉区为研究对象,基于1991~2020年新疆棉花生产的面板数据,以新疆区域及主要产棉市(县)为研究基本单元,采用时间序列与空间相结合,综合运用统计方法分析棉花种植面积、总产量、单产变化,研究新疆棉花生产的时空和区域特征以及各因素对新疆棉花生产的影响。【结果】(1)1990年以来新疆棉花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年际变化相似,呈现2个阶段:波动中递增时期(1993~2010年),跳跃式增长时期(2010~2020年),期间北疆和南疆棉区持续增加而东疆棉区有所下降趋势,空间上呈现“东减南增北平稳”趋势。(2)近30年新疆棉花单产显著增加,由0.81×10~3 kg/hm~2增加到2020年1.85×10~3 kg/hm~2,较同期增加近1.28倍,平均每年增产34.66 kg/hm~2,增长速度较快。(3)全疆棉花总产量变化总体上以面积贡献为主,其次单位面积,互作主导为最低,新疆棉花的生产优势产域为南疆。【结论】30年来新疆棉花种植面积持续增加,生产集中程度不断增大,优势产区趋于稳定,单产逐步提升;棉花生产重心呈现出由喀什地区向阿克苏地区转移。


播种方式和种植密度对冬小麦根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麦类作物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播种方式和种植密度对冬小麦根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以新冬22号为材料,采用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主区设条播(DR)和匀播(UN)2种播种方式,副区设150万粒·hm-2(D150)、225万粒·hm-2(D225)、300万粒·hm-2(D300)和375万粒·hm-2(D375)4种种植密度,比较分析了不同播种方式和种植密度下冬小麦根系形态特征、根系伤流量和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小麦总根干重、总根长呈先增后减趋势,单株次生根数、根系伤流量呈减小趋势。与条播相比,匀播下小麦总根干重、总根长显著增加,差异主要在0~30 cm土层;单株次生根数、根系伤流量增加,差异主要在生育中后期;产量显著提高(增幅9.89%),其中以D225处理最大。综上,匀播能够促进小麦根系的生长,提高根系活性,有利于高产;在本试验条件下匀播小麦以225万粒·hm-2种植密度最佳。


基于Workbench杏壳力学特性分析
《保鲜与加工 》 2023
摘要:为提高杏核的破壳质量,对杏核壳体的力学性能进行研究。考虑到杏核表面有凸起的棱筋及壳体不同区域厚度不同对力学特性的影响,通过威布三维Reeyee扫描仪对1/2赛买提杏核壳体进行扫描,利用SpaceClaim软件对杏核壳进行模型修复,得出杏核壳体的三维分析模型;运用ANSYS Workbench对1/2杏核壳体进行3种方式加载云图分析,得出最佳的破壳方式,然后通过试验验证模型分析的准确性。结果表明:赛买提杏核沿不同方向施压所需的破碎力有显著差异,其中沿Y轴方向所需破碎力最大,为856 N,变形量为2.48 mm,杏仁破碎率为0;沿X=Z轴方向所需破碎力最小,为398 N,变形量为0.41 mm,杏仁破碎率为21.8%;沿X轴方向施压所需的破碎力为426 N,变形量为1.08 mm,杏仁破碎率为0。验证试验结果与模型分析的结果一致。因此,通过扫描仪建模更能准确反映杏壳的表面特征,相对于Y、X=Z轴,沿X轴方向施压更合适。本文可为杏核破壳机械的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不同种类农药对棉蚜的防治效果及对多异瓢虫的安全性评价
《应用昆虫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筛选对棉蚜Aphis gossypii防治效果较好,对多异瓢虫Hippodamia variegata安全性较高的农药,为轮换施用农药降低棉蚜的抗药性和减少其对多异瓢虫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文通过五点取样法和目测法系统调查施用8种不同类型13种不同种类农药后各处理小区棉蚜、多异瓢虫幼虫和成虫的种群数量,评价其对棉蚜的防治效果,对多异瓢虫幼虫和成虫校正虫口减退率及多异瓢虫/棉蚜益害比的影响.[结果]氟啶虫胺腈、氟啶虫酰胺和双丙环虫酯对棉蚜的防治效果较好,药后3、7、10和14 d其防治效果均在73.53%-97.46%,且其处理小区多异瓢虫/棉蚜益害比较高,均在0.016 8-0.092 7;除啶虫脒、呋虫胺和螺虫乙酯以外,其余10种农药对多异瓢虫幼虫具有较高的安全性.13种农药对多异瓢虫成虫数量的影响均较小,多异瓢虫成虫校正虫口减退率均在6.73%-32.61%,其中呋虫胺、噻虫胺、噻虫嗪、烯啶虫胺和吡蚜酮对其影响最小(7.37%-31.00%);除吡虫啉(药后7d)、啶虫脒(药后3d)和呋虫胺(药后3、7和14 d)以外,其余农药对多异瓢虫幼虫和成虫校正虫口减退率的影响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氟啶虫胺腈、氟啶虫酰胺和双丙环虫酯对棉蚜的防治效果较好,对多异瓢虫幼虫安全性较高、对成虫种群数量影响较小且多异瓢虫/棉蚜益害比较高,这3种不同类型农药的轮换施用有助于降低棉蚜的抗药性及对多异瓢虫的影响.


苹果中克百威残留快检测定及方法评估
《新疆农业科学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提高苹果中克百威残留快速检测方法的灵敏度与准确度,确保苹果产品中克百威农药残留抽查的高效和准确性。【方法】以新疆阿克苏当地6个点位市售苹果为检测样品,采用行业标准NY/T 761-2008第3部分的液相色谱法为参比方法,分别选择3家快检试剂盒,根据《食品快速检测方法评价技术规范》对其快检适应性进行评估。【结果】利用参比方法和快检试剂盒均未从苹果样品中检出克百威残留。3家快检试剂盒可在0.01 mg/kg以上呈阳性显色反应,低于GB/T 2763-2019《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中的限量要求;试剂盒灵敏度均为100%、特异性均为50%、假阴性率均为0、假阳性率均为50%、相对准确度均为90%。【结论】所测试剂盒适用于苹果中克百威残留量的快速筛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