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黑果枸杞改良塔里木河上游阿拉尔垦区盐碱地的效果分析
《中国土壤与肥料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探讨极端干旱区黑果枸杞(Lycium ruthenicum Murr.)改良盐碱地的效果及盐分与土壤有机质之间作用规律。连续田间监测对比中度盐渍土(5~10 g/kg)、重度盐渍土(10~22 g/kg)和盐土(>22 g/kg)3种土壤条件黑果枸杞植株的成活率,以及栽培3年对0~20、20~40、40~60 cm土层Na+、Cl-、SO42-、有机质、碱解氮含量以及果实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总盐含量与黑果枸杞存活率之间符合二次函数,总盐含量大于7.97%致死黑果枸杞植株。此外,栽培黑果枸杞后,3种盐渍土20~40 cm土层Na+、Cl-和SO42-含量显著减小,并以盐土最为显著,其他各土层盐离子含量未显著降低。盐土碱解氮含量显著增加,其他类型盐渍土各土层有机质和碱解氮显著降低。土壤总盐降低速率与土壤有机质增量呈负相关。经修复的盐渍土有利于黑果枸杞产量显著增加。综上所述,增产过程中黑果枸杞降低了中重度盐渍土中Na+、Cl-和SO42-含量,消耗了20~40 cm土层较多养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生态因子对暗黑赤眼蜂寄生番茄潜叶蛾卵的影响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暗黑赤眼蜂是鳞翅目害虫的卵寄生性天敌,明确其对番茄潜叶蛾的寄生能力,为暗黑赤眼蜂田间防控番茄潜叶蛾提供研究基础。本文通过设置不同水平的番茄潜叶蛾卵密度、温度、湿度、有无光照及番茄潜叶蛾卵的产出天数,评价影响暗黑赤眼蜂寄生番茄潜叶蛾卵的主要因素。暗黑赤眼蜂单雌在寄生卵密度为30粒卵/管,温度26℃、相对湿度75%、黑暗条件下的寄生率最高,可达93.33%。番茄潜叶蛾卵的产出时间越长,暗黑赤眼蜂对其寄生能力越弱。根据拟合结果表明,暗黑赤眼蜂对番茄潜叶蛾卵的寄生与Holling-Ⅱ型功能反应的圆盘方程相符,说明暗黑赤眼蜂是防治番茄潜叶蛾的潜在寄生蜂之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枣PAO基因的鉴定及在果实发育和贮藏过程中的表达分析
《山东农业科学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多胺氧化酶(PAO)是一种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依赖酶,催化多胺(PA)分解代谢,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胁迫反应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本研究对枣PAO基因进行了全基因组筛选,共鉴定出 3 个ZjPAO基因(ZjPAO1、ZjPAO2、ZjPAO3),并对它们的保守结构域、基因结构、染色体位置、进化关系、亚细胞定位、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等进行预测和分析.结果表明,ZjPAO1、ZjPAO2、ZjPAO3 基因分别分布在 4、5、8 号染色体上,结构特征较保守,都包含Amino-oxidase结构域.通过构建系统发育树,将拟南芥、番茄、桃和枣的PAO蛋白分为4类,并发现ZjPAOs蛋白与桃PAOs的亲缘关系较近.ZjPAOs基因启动子含有激素响应、应激响应等多种顺式作用元件,预测在枣生长发育中发挥作用.此外,转录组数据分析表明,ZjPAO1 和ZjPAO2 基因在枣果实不同发育阶段均有表达;在外源水杨酸处理下,ZjPAO1 基因被显著诱导表达.本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延缓鲜枣果实成熟和衰老的机制.
关键词: 枣 多胺氧化酶(PAO) 基因鉴定 生物信息学分析 基因表达 果实发育 采后贮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用生物质炭6年后对玉米生长前期养分吸收和光合生理特征的影响
《玉米科学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14年在新疆石河子121团炮台土壤改良试验站设置田间原位试验,设置5个处理,分别为不施生物质炭处理(CK)、一次施用生物质炭15.75 t/hm~2(C1)、31.50 t/hm~2(C2)、63.00 t/hm~2(C3)和126.00 t/hm~2(C4),研究施用不同量生物质炭6年后(2020)对玉米前期生长、养分吸收及光合生理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在苗期和拔节期的株高、茎粗、各器官生物量、叶面积指数、总根长和总根表面积均随着生物质炭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其中C4处理的增幅最高。在苗期和拔节期各器官养分含量和吸收量也随着生物质炭施用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C4处理增幅最高,根系、茎秆、叶片的养分积累量较CK增加了98.21%~279.08%,且养分主要在叶片中积累。施用生物质炭对苗期玉米的光合生理特征无显著影响,但显著促进了拔节期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胞间CO2浓度,C4处理增幅最高,净光合速率较CK显著增加了111.01%,气孔导度显著增加了123.23%,蒸腾速率显著增加了108.67%,胞间CO2浓度显著增加了18.88%。光能利用率和水分利用率随着生物质炭施用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高添加量生物质炭(126.00 t/hm~2)相比于中低添加量(15.75~63.00 t/hm~2)对玉米生长更具长效促进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雨养条件下新疆冷凉山区主食化马铃薯品种筛选与评价
《作物研究 》 2023
摘要:为筛选适合新疆种植的高产优质马铃薯新品种,本研究通过对引进的11个马铃薯品种的农艺性状、营养品质、经济性状等分析,并利用模糊数学隶属函数值法综合评价营养品质,以期为新疆马铃薯主粮化利用和品种更新换代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吉薯1号生育期88 d,甘引薯1号生育期90 d,其余9个品种生育期超过100 d,均能达到成熟收获的标准。综合经济性状、营养品质,定薯3号、陇薯12号、吉薯1号、陇薯9号、陇薯14号、甘引薯1号等品种表现较优。其中陇薯9号、陇薯12号、陇薯14号、甘引薯1号等4个品种营养品质优、产量表现好,可作为粮菜兼用备选品种;吉薯1号生育期适中、产量表现好,可作为鲜食备选品种;定薯3号营养品质优、产量表现好、商品率低,可作为加工备选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同域亚洲玉米螟和欧洲玉米螟对温度的适应性差异
《昆虫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通过明确当前世界唯一一处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和欧洲玉米螟O.nubilalis同域混生区内伴有激烈种间竞争关系的两个近缘种玉米螟主要生物学特性对温度的适应性差异水平,揭示新疆混生区欧洲玉米螟种群被亚洲玉米螟快速取代的生物学驱动机制。【方法】在15, 20, 25, 30和35℃下测定比较了新疆同域环境下分离获得的两个近缘种亚洲玉米螟和欧洲玉米螟种群的卵历期、卵块孵化率、单块卵粒孵化率和卵块死亡率及20, 25, 30和35℃下成虫寿命、产卵前期、产卵期、单雌产卵量、幼虫和蛹历期、幼虫重和蛹重等参数。【结果】欧洲玉米螟在15, 20, 25和35℃下的卵块死亡率均显著高于亚洲玉米螟的,在20, 25, 30和35℃下的平均单块卵粒孵化率则显著低于亚洲玉米螟的;随温度的升高,欧洲玉米螟卵块孵化能力显著降低,至35℃时,卵块死亡率最大(73.42%±2.28%),平均单块卵粒孵化率最低(48.46%±2.64%),而亚洲玉米螟卵块死亡率和平均单块卵粒孵化率分别为41.88%±4.33%和67.99%±2.52%。在20, 25, 30和35℃下同域亚洲玉米螟和欧洲玉米螟间的产卵前期、雌成虫寿命、雄成虫寿命和产卵期均无显著差异,但欧洲玉米螟的单雌产卵块数、单雌所产单个卵块平均卵粒数以及平均单雌产卵量等主要繁殖力指标均显著低于亚洲玉米螟的。较低温度(20和25℃)下,欧洲玉米螟相比于亚洲玉米螟具有较大的1-4龄幼虫重,但随着温度的升高,至30和35℃时欧洲玉米螟2和3龄幼虫重显著小于亚洲玉米螟的,20, 25和35℃下欧洲玉米螟各幼虫历期和蛹历期与亚洲玉米螟的无显著差异。【结论】亚洲玉米螟较欧洲玉米螟具有更好的温度适应能力,尤其是高温(30和35℃)下,亚洲玉米螟卵块存活率更高,孵化能力更好,繁殖力和体重相比更大,竞争力相对更强。
关键词: 亚洲玉米螟 欧洲玉米螟 近缘种 生物学特性 种间竞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巨菌草扦插机扦插机构优化设计与试验
《中国农机化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为提高巨菌草扦插机的扦插合格率,优化设计扦插机的五连杆扦插机构。同时针对南疆土壤特点,利用Matlab软件对扦插鸭嘴机构进行优化改进,以提高扦插机在南疆地区扦插合格率。借助EDEM和ANSYS软件模拟扦插鸭嘴扦插土壤时所承受的载荷。然后使用Design Expert软件对扦插机扦插频率、扦插深度和土壤湿度这三个参数进行回归分析,进而建立回归模型,通过回归试验得出试验因素与试验指标之间的回归方程,并结合实际情况选定这三个因素的最佳值:扦插机扦插频率为51株/min,扦插深度为50 mm,土壤湿度为45%。试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巨菌草扦插机的扦插合格率达到87.5%以上,平均扦插合格率为92%,满足在南疆地区大面积推广机械化种植的要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类钙调磷酸酶B亚基蛋白GhCBL3-A01调控棉花黄萎病抗性的功能分析
《棉花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解析类钙调磷酸酶B亚基蛋白(calcium B-like protein,CBL)基因GhCBL3-A01在棉花抗黄萎病反应中的功能,为棉花抗病育种提供基因资源.[方法]从棉花基因组数据库获得GhCBL3-A01基因的同源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检测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茉莉酸甲酯(methyl jasminate,MeJA)和H2O2 处理的棉株中GhCBL3-A01基因的表达量变化.利用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virus-induced gene silencing,VIGS)技术研究GhCBL3-A01在棉花抗黄萎病中的功能.通过检测活性氧积累以及相关基因的表达量,初步分析GhCBL3-A01的作用机制.[结果]陆地棉中GhCBL3-A01 及其 3 个同源蛋白均含有 3 个CBL家族典型的EF-hand 结构域.大丽轮枝菌、MeJA 和 H2O2 处理后,GhCBL3-A01的表达量显著升高.VIGS 沉默GhCBL3-A01导致病株率和病情指数显著降低,茎秆维管束褐变程度减轻,有病菌繁殖的茎段数量明显减少,增强了棉株对黄萎病的抗性.GhCBL3-A01基因沉默棉株叶片中活性氧积累增多,防御相关基因PR1、NPR1、PR4和 PDF1.2以及茉莉酸信号通路关键基因 AOS1、OPR3、MYC2和 LOX2的表达量增加.[结论]GhCBL3-A01通过调控防御相关基因、茉莉酸信号通路基因的表达和活性氧积累负调控棉花对黄萎病的抗性,是提高棉花黄萎病抗性的候选基因.
关键词: 棉花 黄萎病 类钙调磷酸酶B亚基蛋白 GhCBL3-A01 抗病基因 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