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新疆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0512条记录
不同生态区环境下春小麦干物质积累及产量形成分析

新疆农业科学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新疆北疆不同生态区对春小麦干物质积累和产量形成的影响,为制定育种目标和实现春小麦高产优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二因素试验设计,在新疆北疆奇台、木垒及塔城3 个生态区种植新春44号、新春37 号、新春48 号、新春26 号、宁春16 号5 个品种,研究不同生态区对春小麦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和分配、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的影响.[结果]春小麦叶面积指数、营养生长阶段和生殖生长阶段干物质积累、籽粒灌浆库容量及产量表现为奇台最大.奇台各品种春小麦营养生长阶段干物质积累、生殖生长阶段干物质积累、籽粒灌浆库容量及产量分别比木垒提高 26.73%、32.20%、11.66%和 45.87%,较塔城提高21.33%、17.29%、1.17%和17.58%;灌浆速率为奇台最小,塔城次之、木垒最大.在奇台生态条件下,新春37 号产量较其他品种高出 0.92%~8.25%;在木垒生态条件下,新春 37 号产量较其他品种高 6.14%~19.52%;在塔城生态条件下,新春44 号产量较其他品种增大 4.12%~19.64%.[结论]奇台生态区最适宜春小麦种植,奇台和木垒生态区宜种植新春37 号,塔城生态区宜种植新春44 号.

关键词: 春小麦 生态区 品种 干物质积累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梨火疫病拮抗细菌FX1及其抑菌物质的防病作用

园艺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前期从植物酵素液中初筛出的梨火疫病菌(Erwinia amylovora)拮抗细菌为供试菌株,采用打孔抑菌圈法、共培养法复筛出对梨火疫病菌具有强抑菌活性的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FX1菌株。FX1菌株的除菌发酵滤液对梨火疫病菌的抑菌圈直径为26.11mm,与梨火疫病菌共培养的抑菌率为99.99%。比较不同方法提取的FX1菌株发酵滤液粗提物的抑菌活性,结果显示:酸沉淀法和硫酸铵饱和沉淀法得到的粗提物具有显著的抑菌作用,酸沉淀法提取物抑菌活性更强。利用特异性引物在FX1菌株中扩增检测到脂肽类(bmyB、fenD、ituC、srfAA、srfAB、bioA、yngG和yndJ)和抑菌蛋白类(TasA)抑菌物质合成相关基因,表明该菌株可能具有合成脂肽类和抑菌蛋白类物质的能力。利用库尔勒香梨(Korla Fragrant Pear)离体花序和杜梨(Pyrus betulaefolia)盆栽苗测定FX1菌株抑菌物质的防病效果显示,喷施FX1菌株脂肽类物质粗提液、除菌发酵滤液和菌体发酵液对香梨花序3~5 d的保护性防效分别为79.07%、56.85%和50.02%;对杜梨苗7~15 d的保护性防效分别为72.64%、72.85%和71.54%,均达到了与农用链霉素(82.33%)接近的效果,治疗性防效分别为61.59%、52.02%和56.03%。B. velezensis FX1菌株的胞外抑菌物质对梨火疫病具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有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开发应用的潜力。

关键词: 梨火疫病菌 拮抗细菌 抑菌物质 生物防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鹰嘴豆种子代谢产物的GC-MS分析

新疆农业科学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鹰嘴豆品种之间代谢物质的差异,利用 GC-MS技术对鹰嘴豆初级代谢产物进行代谢组学分析,为鹰嘴豆产品开发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利用GC-MS技术及热图聚类,比较分析 10 个鹰嘴豆品种种子的代谢产物.[结果]检测到 146 种化合物,主要包括:机酸类、脂肪酸类、氨基酸类、糖类、醇类、酚类以及含氮类七大类化合物.其中8 个品种针对每一大类均含有相同的化合物,而D2016-10 和YZD80 则积累自身特定的化合物,与其他8 个品种相同累积的化合物明显偏少.D2016-10 和YZD80 2 个品种所积累化合物情况完全不同,存在各自代谢产物的特异性.按化合物的Q值将10 个鹰嘴豆品种分为4 小类.[结论]10 个不同鹰嘴豆品种均含有大量的酸类、糖醇类以及含氮类等几大类化合物,氨基酸类及其衍生物分布相对较少.

关键词: 鹰嘴豆 代谢组学 功能 聚类分析 GC-MS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防菌在棉田土壤中定殖数量与防病作用相关性

新疆农业科学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拮抗菌施入棉田土壤后生防菌的数量变化和棉花黄萎病的发病情况,分析生防菌的定殖与防病的相互关系,为生防细菌在棉花黄萎病的防治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4株棉花内生和根际拮抗菌 Bacillus atrophaeus SHZ-24、Bacillus vanillea SMT-24、Bacillu subtilis SHT-15 和 Bacillus velezensis BHZ-29进行盆栽试验,使用平板计数和实时荧光定量分析细菌和病原菌.[结果]4株拮抗细菌在土壤中数量变化趋势相同,50 d时的存活量从高到低分别为SHZ-24、BHZ-29、SMT-24、SHT-15,4株拮抗细菌处理均可降低棉苗的病情指数.[结论]BHZ-29的防病效果较好.4株拮抗细菌在土壤中的定殖数量与防病效果呈显著正相关.

关键词: 拮抗细菌 大丽轮枝菌 实时荧光定量 定殖数量 防病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韭蛆生物学特性及绿色防控技术

农村科技 2023

摘要:韭菜在我国种植区域广泛,而韭蛆是危害韭菜的重要害虫,严重影响韭菜的产量和品质,本文介绍了韭蛆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危害特征及发生规律,并提出绿色防控技术,该技术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生产中可有效控制韭蛆危害,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关键词: 韭蛆 生物学特性 绿色防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温度对假单胞菌生长动力模型的影响

中国奶牛 2023

摘要:为了解假单胞菌在不同温度下的生长规律,更好地反映其在食品中生长动态变化情况,以新疆多个规模化牛场的生鲜乳中分离得到的优势假单胞菌作为研究对象,监测4~56℃范围内的生长增殖数据,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假单胞菌的菌液浓度,并绘制生长曲线;采用SGompertz方程拟合一级模型;一级模型拟合所得数据放入构建的二级模型修正的Ratkowsky方程,对其参数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除了56℃以外,其余温度下该菌生长良好,生长趋势符合S型曲线,相关系数均为0.99以上,表明该模型拟合程度很好,建立的模型准确度比较大.试验结果表明,一级SGompertz模型与二级修正的Ratkowsky模型结合能很好地预测4~56℃不同生长温度条件下该假单胞菌的生长规律.

关键词: 温度 假单胞菌 生长动力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三色藜麦抗氧化活性及体外消化特性

新疆农业科学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不同粒色藜麦营养成分、抗氧化能力以及体外消化和血糖生成指数差异,为提供藜麦加工品质及功能活性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白色、红色、黑色藜麦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粒色藜麦营养成分、糊化特性、抗氧化能力,并通过口腔-胃-小肠三段式体外模拟消化评价3种藜麦的体外消化速率和预估血糖指数(eGI)差异性。【结果】3种藜麦灰分、淀粉、直链淀粉、支链淀粉、水溶性蛋白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糊化特性中低谷黏度、最终黏度、稀懈值和回生值,黄酮含量等指标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三色藜麦中黄酮提取液和水溶蛋白提取液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红色藜麦黄酮和水溶性蛋白提取液对DPPH·和ABTS+·的清除抗氧化能力高于其他藜麦提取液。黑色藜麦体外消化率曲线增速比白色藜麦慢。预估血糖指数(eGI)为(48.32~54.21)<55,藜麦是低eGI食物。藜麦eGI值排序为:红色藜麦(48.32)<黑色藜麦(48.99)<白色藜麦。【结论】不同颜色藜麦的营养特性,糊化特性、抗氧化活性、抗消化特性以及血糖生成指数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白色藜麦的糊化特性比黑、红色藜麦好。红色藜麦的抗氧化和抗消化特性强于白、黑色藜麦,血糖生成指数最低。

关键词: 三色藜麦 营养成分 抗氧化活性 体外消化 预估血糖指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嗜酸光合细菌耦合萎缩芽孢杆菌降解马铃薯加工淀粉废水条件优化

新疆农业科学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嗜酸光合细菌耦合萎缩芽孢杆菌在实验室条件下降解马铃薯淀粉废水污染物.[方法]以马铃薯加工淀粉废水为材料,实验室条件下研究2种菌株复配比例、复合菌接种量、复合菌协同培养方式等对淀粉废水COD和恶臭气体的降解效率.[结果]嗜酸光合细菌∶萎缩芽孢杆菌活菌数比=10∶1,接种量15%,30℃,采用分段连续培养前72 h厌氧光照(5000 lux)培养,之后72 h采取厌氧光照∶黑暗好氧=12 h∶12 h方式.在最优条件下添加1 g/L乙酸钠能够使淀粉废水COD降解率由对照组的16.9%提升到98.21%,水体中氨氮,硝氮,总磷,硫醇,硫化氢等污染物降解效率均超过98%以上,同时较高的pH使水体实现自絮凝,沉降速度达到8 cm/h.[结论]嗜酸性光合细菌和萎缩芽孢杆菌最适生长pH差异造成的生态位分化是其耦合以及高效降解淀粉废水污染物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嗜酸光合细菌 萎缩芽孢杆菌 马铃薯淀粉废水 耦合机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萎病枯斑型与黄化型病症棉花叶片的植物挥发物对比

新疆农业科学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棉花中健康叶片、黄萎病枯斑型与黄化型叶片的挥发性物质,研究与病症差异相关的挥发性组分,为棉花抗黄萎病机制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健康叶片、黄萎病枯斑型与黄化型棉花叶片为材料,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结合气质联用(GC-MS)技术对样本材料的挥发性物质进行提取和检测,通过面积归一化法对各成分进行分析计算,利用多元统计分析,寻找病症叶片中的差异化合物.[结果]采用SPME-GC-MS方法,从健康叶片、枯斑状病叶和黄化状病叶中共鉴定出 158 种挥发性化合物,主要包括 21种醇、9 种绿叶挥发物、49 种萜烯、16 种烷烃、38 种酯、5 种芳香烃、13 种醛和 8 种其他类,其中健康叶片检测到的化合物总数为104 种、枯斑状病叶为 112 种、黄化状病叶为 54 种,不同叶片中的化合物数量差异较大.枯斑状病叶中萜烯类的相对含量小于黄化状病叶,而其他组分的相对含量则均大于黄化病叶.与健康叶片相比,黄化状和枯斑状病叶分别有61、24 种差异化合物,其中有6 个共有差异化合物均在病症叶片中显著富集,且在黄化状病叶中的倍数变化大于枯斑状病叶.枯斑状与黄化状病叶相比有26 种差异化合物,其中特有差异化合物(Z)-2-丁酸己烯酯,(Z)-3-己烯基乙酸酯,(Z)-3-己酸己烯酯,γ-依兰油烯和正十六烷均显著上调,(Z)-3-己烯基2 甲基丁酸酯显著下调.[结论]不同病症叶片中挥发性化合物数量和含量具有较大差异,其数量差异主要集中于萜烯类、酯类化合物上,含量差异主要集中于萜烯类和绿叶挥发物上,差异化合物是黄萎病菌与棉花互作的结果,是病症叶片呈现不同表型的关键.

关键词: 植物挥发物 棉花黄萎病 病症 差异化合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科技期刊内容生产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传播与版权 2023

摘要:科技期刊是科技人员进行学术交流的重要载体,是科研工作者获取科技信息的重要平台,在传播科学技术、推动科技创新、提高科技人员素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文章从科技期刊内容生产质量、内容生产周期、内容显示质量三个视角出发,总结分析科技期刊内容生产能力提升的对策,以推进科技期刊的能力建设,提高期刊核心竞争力和科技成果转化效率。

关键词: 科技期刊 内容生产能力 生产质量 生产周期 显示质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