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陆地棉种质资源机采性状分析
《新疆农业科学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273 份陆地棉种质资源机采性状,筛选出其中表现好的材料,为机采棉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利用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综合研究 15 个陆地棉机采性状.[结果]各性状变异系数差异较大,变异范围在 3.93%~20.68%.单株铃数与株高、始节高、果枝数、果节数衣分、比强度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始节位与果枝数、果节数、果枝夹角、单株铃数显著负相关(P<0.05);比强度与叶面积、单株铃数、绒长呈显著正相关(P<0.05);马克隆值与衣分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绒长、比强度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5 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63.932%.材料分为5 类,第Ⅰ类76 份材料,属于大铃高衣分材料;第Ⅱ类164 份材料、第Ⅲ类7 份材料,都属于品质较好的材料;第Ⅳ类24 份材料,整体表现最好;第Ⅴ类有2 份材料,整体表现较差.[结论]273 份陆地棉种质资源共分成 5 类,第Ⅰ类76 份材料,第Ⅱ类164 份材料,第Ⅲ类7 份材料,第Ⅳ类24 份材料,第Ⅴ类2 份材料.其中第Ⅳ类共24 份材料表现最好,可用于新品种选育的亲本.


外源亚精胺对盐胁迫下马铃薯幼苗生长和抗逆生理特征的影响
《西北植物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究亚精胺(Spd)增强马铃薯幼苗耐盐性的生理调节机制,了解不同耐盐性马铃薯品种对Spd的响应差异,采用营养液培养方法,以100,200,300 mmol/L NaCl溶液模拟不同盐胁迫程度,选择中度耐盐品种'晋薯16号'、轻度耐盐品种'冀张薯12号'脱毒幼苗为试材,在幼苗长至4~5片真叶时,连续叶面喷施0.9 mmol/L外源Spd 7 d,每天2次,分析叶面喷施Spd对不同盐胁迫程度下马铃薯幼苗生长、叶片抗氧化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Spd缓解了盐胁迫对马铃薯幼苗生长的抑制,提高了叶片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增强了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等抗氧化酶活性,提高了氧化物质抗坏血酸(ASA)和谷胱甘肽(GSH)含量,增加了叶片脯氨酸、可溶性糖、氨基酸含量;在200 mmol/L NaCl胁迫条件下,Spd对'晋薯16号'缓解作用最显著.可见,外源Spd能通过提高马铃薯幼苗根系活力以及叶片叶绿素含量、抗氧化酶活性、渗透调节能力,增强马铃薯幼苗对盐胁迫的适应性和耐受性,从而促进马铃薯幼苗生长.


不同脱叶剂对棉花产量品质的影响及与品种的适配性研究
《农业与技术 》 2023
摘要:机采棉的脱叶质量直接影响采棉机作业效率和提升棉花采收质量的重要技术措施.新疆机采棉生产发展迅速,但技术研发能力与国际机采棉技术先进的国家还有较大差距,脱叶剂、棉花机采相关专利技术及产品受国外技术控制,没有形成标准化的机采种植模式,规范化的田间管理规程和机采质量控制体系.本文引进乌兹别克斯坦棉花脱叶剂技术规程为依据,新疆常用的噻苯隆、脱吐隆、哈威达等系列的 5 种脱叶剂产品和早熟性和纤维类型不同的 8 个棉花品种为研究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开展棉花品种与脱叶剂适配性研究,为棉花脱叶催熟技术的完善及规范化提供技术依据.结果显示,适期早落叶是获得棉花高产量的关键,但同时也要根据棉花品种的基因型、熟性、长势、长相因素,在科学试验基础上选择合适的脱叶剂产品,达到最大经济的落叶效果.


李小食心虫生物学特征研究
《植物保护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高效防控果园李小食心虫,本文研究了李小食心虫羽化规律、化蛹场所、成虫寿命、产卵习性等生物学特征,结果表明:在1天之中有40.39%的李小食心虫在上午8:00-12:00羽化,羽化后第4天成虫开始产卵,并有2个产卵高峰期,分别在羽化后第5~6天和第8~9天;雌成虫平均寿命为8.60~9.08d,雄成虫为7.40~8.11 d,不同营养对成虫寿命无显著影响,但对产卵量有显著影响,取食10%蜂蜜水的雌成虫产卵量最高,平均达51.56粒/雌,与不取食的雌成虫产卵量有显著性差异;有83.34%的卵产在果实上,显著高于在其他部位的产卵量;产卵后第2天便有幼虫孵化,第3天的卵孵化率为43.81%,显著高于其他日龄卵的孵化率;有47.40%的幼虫在0~3 cm深土壤中化蛹,显著高于其他场所的化蛹量;6月之前幼虫没有滞育现象,7月上旬有53.58%的幼虫进入滞育.


陆地棉种质材料机采农艺性状鉴定分析
《新疆农业科学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鉴定陆地棉种质材料机采相关农艺性状,筛选出适宜机采的棉花优良材料.[方法]对120 份种质材料的15 个农艺性状进行变异系数、相关性、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结果]15 个农艺性状变异分析表明,除生育期与叶绿素SPAD值的变异系数较低,分别为 4.9%与 4.6%,其余农艺性状变异系数均大于5%,其中叶片总数变异系数最大,为47.7%.生育期与叶枝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有效果枝数、衣分呈极显著负相关;株高与果枝始节高度、果枝数、有效果枝数、单株铃数和叶绿素SPAD值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衣分呈极显著负相关;果枝始节与果枝始节高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果枝数呈极显著负相关;果枝始节高度与叶绿素SPAD值呈极显著正相关;单株铃数与果枝数、有效果枝数、叶枝数、叶片总数、单铃重、叶绿素SPAD值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衣分呈显著负相关.在欧氏距离为 5 时,120 份材料可分为 7 个类群,各类群材料各有优势,第Ⅰ类群材料除株高外,第Ⅱ、Ⅲ、Ⅳ类群除生育期外,其余性状均较符合机采要求.共提取出5 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77.07%,解释了120 份棉花材料12 个数量性农艺性状绝大部分信息,前 3 个主成分因子分别为单株铃数、生育期、果枝始节高度,因子4 与因子5 为单铃重.[结论]获得10 份机采棉育种的后备优良材料.


滴施酸化剂种类及用量对棉花生长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滴施酸化剂对根区土壤pH、有效锌、棉花根系及产量品质的影响,为棉花生产筛选出合适的酸化剂种类及用量.[方法]采用田间试验,设置3种酸化剂分别为硫酸铵(S)、草酸(C)、柠檬酸(N),3个酸化剂用量,对照(CK)不做酸处理,以硫酸铵替代每次追肥30%、50%、70%尿素的N确定硫酸铵及尿素用量,以酸化剂溶液提供等量H+为标准,确定其他酸化剂用量.[结果]在垂直方向上随酸化剂施用量的增加土壤pH降低0.05~0.24;在水平方向上随着酸化剂施用量的增加土壤pH降低2.3%~3.2%;无论在垂直方向还是水平方向上,距滴头越近或硫酸铵替代尿素比例越高的位置,土壤有效锌含量越高;在氮肥用量不变的情况下,30%~70%的氮肥用硫酸铵替代时,草酸、柠檬酸以等量H+滴施到棉花根区,0~30 cm根系干物质与CK相比均明显增加.根系干重为S3>C3≈N3>CK;硫酸铵和草酸对棉花干物质积累最大,与对照相比,施用酸化剂提高了棉花的单铃重,显著增加了棉花单株结铃数,棉花产量随硫酸铵替代尿素比例的增加而增加;相比对照处理,酸化剂促进了纤维长度和比强度的增加,降低了整齐度及马克隆值.[结论]3种酸化剂中硫酸铵是最佳的酸化剂,替代尿素的比例为70%.


密度和灌溉定额对76 cm等行距棉田土壤硝态氮分布和氮素利用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76 cm等行距机采棉种植模式下,土壤硝态氮分布和氮素利用对密度和灌溉定额调控的响应机制,为优化76 cm等行距机采棉栽培模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大田试验基础上,设置3个种植密度(低密度M1,13.5×10~4株/hm~2;中密度M2,18×10~4株/hm~2;高密度M3,22.5×10~4株/hm~2)和灌溉定额[重度亏缺W1(50%ETC),3 150 m~3/hm~2;轻度亏缺W2(75%ETC),4 050 m~3/hm~2;充分灌溉W3(100%ETC),4 980 m~3/hm~2]。研究其对76 cm等行距机采棉田土壤无机氮含量、土壤硝态氮分布及氮素利用的影响。【结果】在相同灌溉定额下,密度对土壤铵态氮含量、硝态氮分布的均匀性均有显著影响(P<0.05),随密度的升高,土壤铵态氮含量降低,上层土壤硝态氮占比呈先升高后降低,而硝态氮分布的均匀性则完全相反。在相同密度处理下,随灌溉定额的增加,土壤硝态氮含量、分布的均匀性、上层土壤硝态氮占比、表聚性显著降低。密度和灌溉定额及两因素交互对棉田氮生产效率、氮素偏生产力均有显著性影响(P<0.05),随密度的升高,氮生产效率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氮素偏生产力则逐渐降低;随灌溉定额的增加,氮生产效率逐渐降低,氮素偏生产力则相反。以低度与重度亏缺灌溉处理氮素生产效率最高,而氮素偏生产力则以低密度、中密度与充分灌溉处理组合最高,但与高密度与重度亏缺灌溉处理组合没有显著差异。【结论】氮素偏生产力以低密度、中密度与充分灌溉处理组合最高,分别为13.56、13.54 kg/kg,与高密度与重度亏缺灌溉处理组合没有显著差异。
关键词: 机采棉 76 cm等行距 密度 灌溉定额 硝态氮分布 氮素利用


不同播期对川红花药材质量的影响
《中药与临床 》 2023
摘要:目的:比较不同栽培时节生产的红花药材品质差异,为红花最优播种期选择奠定基础。方法:首先以新疆红花(春播)和云南红花(秋播)为材料,HPLC法测定羟基红花黄色素(HSYA)和山柰酚的含量,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SPSS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进一步以川红花1号为材料在同一产地进行春播和秋播,用上述同样方法进行含量测定。结果:秋播红花药材的平均质量相对较春播红花药材高,虽均满足药典要求,但质量差异较大,川红花中HSYA含量秋播比春播多2.68%,山柰酚含量秋播比春播多0.081%。结论:现主产区不同栽培时期红花药材差异较大,川红花春播和秋播所产红花药材均能达到药典要求,但秋播川红花药材的质量较高,研究为川产红花长期秋播科学内涵的阐释提供基础。
关键词: 红花 春播 秋播 羟基红花黄色素A 山柰酚 总黄酮 品质


种植模式与灌溉定额对机采长绒棉产量及纤维品质形成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种植模式与灌溉定额对机采长绒棉产量及纤维品质形成的影响,为促进机采长绒棉产量与品质协同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在田间微区控制条件下进行,采用裂区试验设计,选择同一最适密度,以机采种植模式为主区:1 膜3 行(S3)、1 膜4 行(S4)和1 膜6 行(S6);灌溉定额为副区:3 150 m3/hm2[W1,重度亏缺(田间持水量50%)]、4 050 m3/hm2[W2,轻度亏缺(田间持水量75%)]和4 980 m3/hm2[W3,充分灌溉(田间持水量100%)],分析种植模式与灌溉定额对机采长绒棉干物质积累、产量构成及机采品质的影响.[结果]棉花干物质的积累符合Logistic生长函数模型.同一灌溉定额下,随平均行距的扩大可提早进入干物质快速积累时期,S3 处理最大干物质积累速率平均分别比S4 和S6 处理增加0.62 和0.77 g/(株·d).在同一种植模式下,干物质积累速度和持续时长随着灌溉定额的增加而增加.平均行距和灌溉定额的增加,显著提高了单株结铃数与单铃质量及产量.同一灌溉定额下,随平均行距的扩大,化学脱叶效率显著提高,挂枝率显著降低,棉纤维半均长、整齐度和纺织参数得到显著改善;同一种植模式下,随着灌溉定额的增加,产量与纤维品质指标同样显著提高,但对纤维品质的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结论]等行距处理和轻度亏缺灌溉组合(S3W2),有利于干物质积累量向生殖器官的转移,单株结铃数和单铃重显著提高,且机采品质较好.


棉花CAD基因家族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生物技术进展 》 2023
摘要:苯丙烷代谢是植物重要的次生代谢途径之一,其代谢产物在植物的生长发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肉桂酸脱氢酶(cinnamyl alcohol dehydrogenase,CAD)是苯丙烷代谢途径的关键酶之一,在棉花纤维品质形成中起着十分重要的调节作用.为了更好地了解CAD基因家族在二倍体雷蒙德氏棉(D5)和亚洲棉(A2)、四倍体陆地棉(AD1)和海岛棉(AD2)基因组中的数量和分布情况,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在雷蒙德氏棉、亚洲棉、陆地棉和海岛棉全基因组中分别鉴定出16、16、28和25个CAD基因家族成员,进一步分析了这些CAD家族成员进行基因结构、染色体定位、保守域、进化关系及CAD基因在陆地棉不同器官组织中的表达等.结果表明,4个棉种全基因组分别编码16、16、28和25个CAD基因.亚细胞定位将这些棉花CAD基因的表达产物均定位于细胞质.雷蒙德氏棉有14个CAD成员基因分布在5条染色体上,亚洲棉有13个CAD成员基因分布在5条染色体上,陆地棉28个CAD成员基因、海岛棉25个CAD基因分别分布在10条染色体上;内含子/外显子结构分析表明,CAD基因结构较为复杂,均含有内含子和外显子;功能结构域分析发现,有棉花CAD蛋白具有高度保守的ADH_N和ADH_zinc_N 2个功能域;根据系统发育分析结果,将CAD基因家族分成3个亚类.大部分CAD基因在陆地棉的不同器官中均有表达,部分在棉花纤维中表达量较高.分析结果为进一步研究棉花CAD基因家族各成员的功能奠定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 CAD基因家族 雷蒙德氏棉 亚洲棉 陆地棉 海岛棉 生物信息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