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16233条记录
京甜紫花糯2号玉米软罐头加工过程中风味成分变化

核农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技术与气-质联用技术结合,分析京甜紫花糯2号玉米软罐头加工过程中风味成分变化。结果表明,在鲜样、烫漂及高温高压杀菌后的京甜紫花糯2号玉米中分别检测到30、29和39种风味化合物,这些成分可归类为:含硫类、酯类、醛类、醇类、酮类、烃类、芳香族类、酸类、呋喃类和含氮类化合物。在糯玉米软罐头成品的风味成分中,含硫类、醇类、醛类和酸类化合物分别占化合物总数的65.55%、9.62%、4.81%和4.36%。京甜紫花糯2号玉米加工过程中风味物质的总峰面积增加,尤其是含硫类、酯类、芳香族类、酸类等化合物最为显著,这些物质对形成京甜紫花糯2号玉米软罐头特有的风味起到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京甜紫花糯2号玉米 顶空固相微萃取 挥发性风味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产抗赤霉病小麦新品种生选6号的选育

江苏农业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生选6号(原名3E158)于2006—2008年参加国家区试长江中下游组区试,两年区试结果:33个试验点有23个试点增产,增产点次率达69.7%;33个试点平均产量435.6 kg/667m2,比对照扬麦158增产2.42%,增幅为1.2%~18.9%。抗病性鉴定结果是两年均达到高抗赤霉病(R级)。2008—2009年度进入国家生产试验,7个点全部增产,平均产量400.4 kg/667m2,比对照扬麦158增产5.9%,增幅为3.2%~19.3%。2009年10月由国家农作物审定委员会通过审定,定名生选6号。生选6号是一个高产、抗赤霉病小麦新品种,它具有两大特点(一是赤霉病抗性强而稳;二是矮秆抗倒性好),适应江苏、安徽两省的淮南冬麦区,河南南部的信阳、南阳地区和湖北长江两岸以及江西、浙江和上海市的赤霉病多发区、重发区。生选6号中感白粉病,拔节后要关注白粉病的发生发展,及时控制白粉病的危害。

关键词: 小麦 生选6号 抗赤霉病 高产 选育 特征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石灰性土壤施磷量对柠条铁含量的影响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盆栽土培试验,研究了石灰性土壤不同施磷量对小叶锦鸡儿(Caragana microphylla)柠条富铁的影响。结果表明,柠条地上部干重随着施磷量的增加而增加,增加量最大的是处理P3[施磷肥(以P2O5计)100 mg.kg-1],比处理P0(不施磷肥)增加10.8%~16.7%;在生长初期,低磷条件下柠条铁含量比高磷条件下高,但随着生长期的延长和生物量的增加,柠条铁含量在高磷条件下比在低磷条件下增加速度快,到第4次取样时(种子发芽后75 d)处理P3柠条铁含量达最高,为1 428.3 mg.kg-1;柠条地上部富铁总量以第4次取样时处理P3最高,达10.269 mg.盆-1。可见,柠条是铁矿区生态重建物种的良好选择。

关键词: 柠条 施磷量 铁富集 石灰性土壤 生态重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鸡爪槭叶片PSⅡ活性比较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叶绿素荧光特征参数研究了‘金陵黄枫’等黄叶鸡爪槭品种PSⅡ光化学活性、能量分配及日灼抗性的差异。结果表明,品种‘金陵黄枫’的Fv/Fo、Yield等荧光参数显著高于‘荷兰黄枫’及原变种,而该品种的ETR及qP与另外2个品种无显著差异。分析表明qN高的品种日灼伤害更严重,并且,易受日灼伤害的品种同时具有较低的实际光化学反应效率和电子传递速率。

关键词: 鸡爪槭 叶绿素荧光 PSⅡ活性 日灼抗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东北平原农作物生产力及固碳能力模拟

江苏农业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拟探明未来气候变化对东北平原作物生产以及农业植被对日益升高的大气CO2固定能力的影响,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该研究采用CERES系列模型与3种大气环流模型耦合的方法,评价了CO2倍增时气候变化对东北地区4种主要作物(大豆、玉米、小麦和水稻)生产力、水分状况以及固碳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未来(2040年)东北地区玉米和水稻生育期分别缩短27 d和29 d,大豆和春小麦生育期只缩短13 d和9 d;雨育大豆模拟生物量较当前值平均增幅高达50%,灌溉水稻和雨育玉米生物量较当前值增幅分别为10%和6%左右,而雨育春小麦的情况较复杂,其生物量易受到气候变化的干扰;未来气候变化可使研究区域作物固碳能力从3.82 t/hm2提升到4.39 t/hm2。表明:气候变暖使作物生育期缩短;CO2倍增,大豆生产力提高显著,水稻和玉米生产力略有增加,春小麦由于对水分敏感而生产力不稳;当前东北平原农业植被的固碳能力偏弱,未来气候变化有助于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及农业碳汇功能的强化。

关键词: GCMs CERES 影响评价 固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对PRRSV易感性差异的研究进展

畜牧与兽医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是当前危害养猪业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其病原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virus,PRRSV)。由于PRRSV的不断变异,其感染力和致病力增强,现有疫苗的保护效果不佳,且弱毒活疫苗有变异成新强毒的风险。本文从宿主遗传变异的角度讨论猪对PRRSV的易感性,包括猪免疫应答的变异与易感性、猪对PRRSV易感性的品种(系)间差异以及PRRSV抗性育种亟待解决的问题,试图为PRRS的防制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遗传变异 免疫应答 易感性差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醇溶蛋白的性质、制备工艺和应用研究进展

江苏农业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介绍了玉米醇溶蛋白的组成、分子结构及制备工艺,阐述了玉米醇溶蛋白在药物缓释壁材、食品包装膜、玉米功能肽及食品保鲜中的应用,旨在为玉米醇溶蛋白的科学研究和应用开发提供参考。

关键词: 玉米醇溶蛋白 组成 结构 制备方法 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辐照处理对于制海兔杀菌效果及其营养成分的影响

核农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干制海兔为原料,研究辐照对其杀菌效果及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辐照对干制海兔杀菌效果明显,4kGy剂量辐照后,菌落总数由初始的107 cfu/g降低到<103 cfu/g,霉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10cfu/g,大肠菌群<10MPN/100g,辐照前后均未检出沙门氏菌.从统计分析的结果看,虽然辐照组中蛋白质、脂肪及大部分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都显著高于或低于CK中的含量,但和水分、碳水化合物、VA等一样,它们的含量与辐照剂量没有显著的线性关系,即它们的含量不因辐照剂量的增加显著增加或减少;辐照对灰分、氨基酸(除胱氨酸和脯氨酸)及VB2和VB3的含量没有明显的影响,对VE的影响显著,当辐照剂量为2kGy时,VE的含量高于CK中的含量,而剂量继续增大时其含量却不断减少且都低于CK中的含量.

关键词: 海兔 辐照杀菌 营养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核盘菌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基因克隆及诱饵蛋白表达载体构建

江苏农业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真菌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抑制蛋白(PG IP)能够特异性识别真菌分泌的降解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物质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并抑制其活性。目前,酵母双杂交技术是快速、有效获取植物PG IP的主要途径,而其前提是要获得真菌PG的酵母诱饵载体。本研究以核盘菌的PG cDNA为模板,经PCR扩增获得1 125 bp片断,进一步将其克隆到pEASY-T1载体上。以克隆了目的基因的pEASY-T1质粒为模板,用含NdeⅠ和SalⅠ位点的引物对PG-F2/PG-R2扩增获得1 125 bp大小的目的片段,将其连接到pEASY-T1上生成pEASY-PG。用NdeⅠ和SalⅠ双酶切pEASY-PG,回收1 125 bp片段并连接到诱饵载体pGBKT7相应的酶切位点上,转化大肠杆菌菌株DH5α。在含有卡那青霉素的LB平板上筛选获得重组质粒。经NdeⅠ和SalⅠ双酶切后获得预期的1 125 bp DNA片段,表明诱饵蛋白载体pGBKT7-PG6构建成功。应用醋酸锂介导法将pGBKT7-PG6转化酵母菌株Y187,经激活培养基上培养检测,未发现蓝色菌落,表明酵母转化子自身不具有自激活功能,可用于大规模筛选经核盘菌诱导的cDNA表达文库。

关键词: 核盘菌 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基因 酵母双杂交 克隆 诱饵蛋白载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不同植稻方式的形成和优劣分析及在麦稻两熟地区的应用

江苏农业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中国水稻不同种植方式的形成与发展看,每一种植稻方式都是广大劳动人民在长期稻作实践中为适应不同生产条件、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人群需求而不断探索总结出来的。因此,各植稻方式均有其自身的优势与不足。传统育秧手栽方式能延长水稻生育时间获得高产,并有利于增加复种指数提高土地的产出率。但费工费时,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与农业现代化进程及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已不相适应。所以,告别手栽稻只是时间问题。抛秧稻在机插稻种植技术没有普及的情况下,是替代手栽稻、直播稻的一种好的播栽方式。但抛秧稻和直播稻因种植粗放,带来植株分布无序且不均匀,根系浅生易倒等问题。尤其是直播稻在稻麦两熟热量资源偏紧地区存在问题更为突出。因麦后直播简化了育秧,推迟播种,使水稻有效生长时间过度缩短,这不仅限制了生育期长的高产品种应用,而且也给水稻稳产带来了风险。机插稻不仅可以把农民从繁重劳动中解放出来,有利发展稻作规模,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且可以通过延长水稻生长时间和提高栽插质量来增加产量。从省力栽培和稳定稻作产量看,机插秧是中国稻麦两熟地区发展的主要方向,一定要大力发展。只有通过机插替代直播,才能真正提高单位耕地面积、单位劳动时间和单位成本的农业生产效率并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关键词: 水稻 种植方式 优劣分析 合理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