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16233条记录
菜豆新品种苏菜豆1号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江苏农业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苏菜豆1号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最新选育的菜豆新品种,2009年9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通过。该品种具有高产、抗病、品质优等多种优点,适合本省及邻近省份作保护地或露地栽培。本文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高产栽培技术,供蔬菜研究单位及农技推广部门参考。

关键词: 菜豆 品种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液芯胶囊制备因素对保加利亚乳杆菌释放性能的影响

江苏农业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分析壳聚糖乙酸溶液浓度、海藻酸钠溶液浓度、氯化钙溶液浓度和成膜时间4种因素对液芯微胶囊中保加利亚乳杆菌的释放性能的影响。试验以改变1种影响因素,固定其他影响因素的方法制备包裹保加利亚乳杆菌的液芯微胶囊,将其置MRS培养基上于37℃培养箱中培养,定时取样,用分光光度法分析培养液中保加利亚乳杆菌的菌体含量。结果显示:壳聚糖乙酸溶液浓度、氯化钙溶液浓度和成膜时间对保加利亚乳杆菌的释放性能均有很大影响;当海藻酸钠溶液浓度满足钙离子的配位需求后,其浓度对保加利亚乳杆菌的释放性能影响不大。表明通过改变液芯胶囊组分的浓度和成膜时间可以控制液芯胶囊的通透性,从而改变保加利亚乳杆菌的释放性能,对实现控制培养液中菌体密度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液芯胶囊 保加利亚乳杆菌 释放性能 通透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赤霉病抗性改良研究进展

江苏农业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小麦赤霉病是全球性的小麦病害,也是为害中国小麦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尤其是长江中下游冬麦区,应用抗病品种是减轻小麦赤霉病危害的有效手段。本研究试图建立适宜南方麦区的小麦细胞工程、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与常规育种相结合的抗病育种体系,提高小麦赤霉病抗性改良效果。运用诱导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和DON毒素突变体的诱导与筛选;异源杂种幼胚培养;花药培养和染色体消失等单倍体诱导技术等创造抗赤霉病新种质,选育抗病新品种(系)。并运用分子作图,对主要抗源苏麦3号、望水白等进行赤霉病抗性分子定位和筛选,寻找与其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为小麦抗赤霉病标记辅助选择提供有效标记。建立和完善小麦体细胞无性系变异诱导技术和单倍体诱导技术;创造出一批赤霉病抗性强而稳定,丰产性优良的新抗源;育成了生抗1号、生抗2号和生选3号、生选4号共4个高产、抗赤霉病小麦新品种;对望水白,苏麦3号和宁894037等主要抗源进行QTL定位,并获得了与赤霉病抗性连锁的分子标记,并对3BS主效QTL区域的相关标记在育种群体中的辅助选择进行了比较验证,初步建立了抗赤霉病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体系。20多年的实践表明:①运用生物技术与传统育种技术相结合,可以缩短新品种育成年限,提高抗赤霉病改良效果;②对目前的主要抗源而言,运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是可行有效的。

关键词: 小麦 遗传育种 赤霉病 分子标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肺炎支原体不同毒力株黏附因子基因序列分析

江苏农业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将猪肺炎支原体不同毒力株培养获得菌体,提取基因组DNA,PCR扩增黏附因子P97基因,对PCR产物进行测序,将猪肺炎支原体不同毒力株的P97基因序列的碱基组成和推导的氨基酸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猪肺炎支原体黏附因子P97基因变化与致病性的关系。结果表明,猪肺炎支原体黏附因子P97基因与菌株致病性有一定关系,但除P97基因之外,还有其他与致病有关的基因存在。

关键词: 猪肺炎支原体 黏附因子 毒力 序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肺炎支原体套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江苏农业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猪肺炎支原体P36(L-乳酸脱氢酶)全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了2对引物,建立套式PCR方法。运用该方法对猪肺炎支原体不同菌株培养物进行了扩增,并对经肺内免疫猪支原体肺炎活疫苗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不同菌种均能扩增出427 bp的目的条带,而其他病原菌未出现特异性扩增条带。建立的套式PCR方法检测猪肺炎支原体的最低检测限度为10个CCU(颜色变化单位)。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测结果表明,经肺内免疫的猪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扩增结果均为阳性。

关键词: 猪肺炎支原体 P36 套式PC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株类猪圆环病毒2型因子P1的全基因组序列测定与分析

中国农业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确定猪体内存在与猪圆环病毒2型核苷酸序列高度同源的因子。【方法】首先利用PCR方法对来自临床表现为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的猪血清所抽提的DNA进行扩增,根据获得的序列再设计引物进行反向PCR,拼接得到类猪圆环病毒2型因子P1的全基因组序列,最后根据P1全基因组序列设计引物扩增其全基因组加以验证。【结果】首次完成了类猪圆环病毒2型因子P1的全基因组序列测定。测序结果表明P1因子为环状DNA基因组,全长648个核苷酸,包括3个开放阅读框。除5′端16个核苷酸外,P1因子与国内猪圆环病毒2型BF毒株的核苷酸同源率为98.42%。系统进化分析表明P1与猪圆环病毒有很近的亲缘关系。【结论】猪体内存在类猪圆环病毒2型因子P1。

关键词: 猪圆环病毒2型 P1 全基因组 序列测定与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食味粳稻品种稻米蛋白质相关性状与食味的关系

江苏农业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蛋白质是影响稻米蒸煮食味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以来自南方(江苏)和北方稻区及国外(日本)的44份粳稻品种为材料,在南京生态条件下分析了不同粳稻品种稻米蛋白质相关性状与食味的关系。将44个品种分为江苏当地和北方与国外引进两组,每组均以武育粳3号为基准分为较优和较差两类,共形成4种食味类型,并对这4种食味类型粳稻的蛋白质性状与食味进行相关、回归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来自北方及日本的优良食味品种的稻米蛋白质含量、游离氨基酸含量、可溶性蛋白质总含量及其谷蛋白质组分含量的平均值均高于其他3种类型,但全生育期则较其他类型短;45个参试品种中籽粒蛋白质含量、游离氨基酸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以及清蛋白质含量与食味均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通过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后3者为影响食味相对重要的蛋白质相关因子,且对食味的直接作用均为负值。进一步的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清蛋白质含量对供试粳稻品种食味的影响更大。

关键词: 粳稻 蛋白质 食味 相关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即食玉米加工用品种筛选的主成分分析法

食品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探讨主成分分析在即食玉米加工用品种筛选中的应用,筛选甜糯玉米加工品质的有效指标。选取11个甜糯玉米品种,测定影响即食玉米加工的主要营养成分,并对各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即食玉米加工品质由3个主成分构成,其中支链淀粉对即食玉米加工品质的贡献率最大,占43.232%,筛选出可作即食玉米加工用的品种为苏试80618和京甜紫花糯2号。

关键词: 即食玉米 加工品质 筛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豆梨植物络合素合酶PcPCSl基因克隆及其表达分析

园艺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梨砧木豆梨(Pyrus calleryana Dcne.)为试材,克隆其植物络合素合酶基因(PcPCSl)的cDNA全长序列,并研究该基因的表达特点.结果表明PcPCSl cDNA序列长度为1970 bp,编码497个氨基酸,推导的氨基酸序列由两个典型的植物络合素亚家族结构域组成,具有3个相邻的cys-Cys元件(331-332、351-352和369-370位氨基酸)和植物络合素合酶蛋白的特征位点(Cys-56、Cys-90/91和Cys-109).它与豆科植物的PCSl蛋白处于系统发生树的同一分支,且与百脉根LjPCSl蛋白的同源性最高(84%).荧光定量RT-PCR分析结果显示:PcPCSl基因为组成型表达,各器官表达量存在差异,在20 gmol·L-1CdSO4胁迫条件下,其表达量迅速上升,并且在豆梨叶中的表达量高于根;不同重金属离子对其上调表达的诱导能力为Cd2+>Zn2+>Cu2+.200μmol·L-1Y-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抑制剂丁胱亚磺酰亚胺能够显著抑制该基凶的表达,补充200 μmol·L-1谷胱甘肽后,其相对表达量恢复或超过单一重金属离子处理的表达水平,即豆梨植物络合素以谷胱甘肽为底物,通过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途经合成.

关键词: 豆梨 植物络合素合酶 基因 克隆 丁胱亚磺酰亚胺 表达特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植物中的P-ATP酶

植物生理学通讯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P-ATP酶是指位于质膜上、由ATP驱动的一类经历磷酸化的阳离子泵,它普遍存在于各种生物中,广泛参与植物的离子运输、细胞信号转导、细胞膜形态建成等,与植物的离子养分吸收运输、逆境抗性等密切相关。

关键词: 植物P-ATP酶 结构与功能 基因表达调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