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3753条记录
多重PCR检测耐除草剂转基因作物

核农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建立耐除草剂转基因作物的高通量检测方法,本试验以目前生产上广泛应用的5种除草剂抗性基因dmo、pat、CP4EPSPS、bar和aad1为靶标进行多重PCR(MPCR)研究。通过引物适用性测试、反应体系中的不同引物浓度和反应程序中的退火温度测试、灵敏度和特异性验证等,建立了能同时检测5种除草剂抗性基因的MPCR检测方法。结果表明,当dmo、pat、CP4EPSPS、bar、aad1基因的检测引物终浓度分别为0.2、0.2、0.3、0.4、0.2μmol·L~(-1),退火温度为63℃时5种靶标扩增效果较好,且特异性条带清晰且均一。此外,MPCR检测方法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对每种靶标的检测灵敏度均可达到0.1%。适用性测试结果显示,MPCR检测方法可对含有5种除草剂抗性基因的多种转基因作物的单个品系或多个品系混合物进行筛选检测。无假阳性和假阴性结果表明,MPCR检测方法对实际样品具有很好的适用性。本试验结果为筛选高效耐除草剂转基因作物检测技术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转基因作物 除草剂抗性基因 多重PCR 筛选检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三个优质小麦品种品质稳定性分析

中国粮油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济南17和师栾02-1是山东省种植面积最大的面包小麦品种,济麦22是山东省种植面积最大的面条小麦品种.为明确这3个优质小麦品种在不同地区和年份间品质变化规律,分析了2006~2016年度品质测定结果,结果发现济麦22除沉淀指数、湿面筋含量和吸水率外,其他各项品质指标在华北麦区、黄淮北片麦区和黄淮南片麦区间均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济南17容重表现为黄淮北片麦区>黄淮南片麦区,其他各项品质指标在黄淮北片和黄淮南片间均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师栾02-1最大抗延阻力华北麦区>黄淮北片麦区,其他各项品质指标在华北麦区和黄淮北片间均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另外,除出粉率和湿面筋含量两个品质指标外,其他各项品质指标在济麦22、济南17和师栾02-1间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根据品质相关指标数据,利用R程序进行聚类分析,将品质指标可以分为3类.

关键词: 小麦 品质指标 差异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转cry1Ie基因抗虫玉米对根际微生物群落碳代谢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转基因作物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日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采用Biolog ECO微平板对转基因抗虫玉米IE09S034及其对应的受体玉米根际微生物群落碳代谢功能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转基因抗虫玉米IE09S034对根际微生物碳代谢功能无显著性影响,且发现年份和生育期是引起根际微生物碳代谢情况变化的主要因素。本文为转基因抗虫玉米IE09S034的环境安全性评估提供了新的依据。

关键词: 转基因抗虫玉米 Biolog ECO微平板 根际微生物 功能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杂交种四单19及其双亲耐盐碱性差异分析

玉米科学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玉米杂交种四单19及其双亲444和Mo17为试材,在Na2CO3溶液(25 mmol/L)和NaCl溶液(100 mmol/L)胁迫下,进行种子萌发和苗期胁迫试验,测定发芽率、相对电导率、脯氨酸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丙二醛含量等生理生化指标,比较杂交种与双亲自交系之间的耐盐碱差异。结果表明,Na_2CO_3对于质膜透性的伤害程度大于NaCl,发芽率(GP)、相对电导率(RC)、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SOD)、丙二醛含量(MDA)、脯氨酸含量(Pro)等指标均可用于玉米耐盐碱筛选鉴定。玉米杂交种四单19及其双亲自交系的耐盐碱性强弱依次为四单19>444>Mo17,杂交种的耐盐碱性优于自交系。

关键词: 玉米 盐碱胁迫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脯氨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人胎盘来源的造血干细胞和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及鉴定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2019 CSCD

摘要:目的建立人胎盘来源的造血干细胞(placenta hematopoietic stem cells,hP-HSCs)和间充质干细胞(placenta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P-MSCs)的分离方法,并进行鉴定和组分分析。方法选取10份新生健康婴儿胎盘组织,采用机械破碎法联合磁珠分选法分离h P-HSCs,胎盘绒毛膜组织块贴壁法分离hP-MSCs,利用形态学观察、集落培养、流式细胞术等进行鉴定。结果 hP-HSCs:分离后有核细胞数(total nucleated cell number,TNC)为(11. 82±2. 46)×10~8个,TNC回收率≥80%;细胞活性为(99. 7±0. 3)%;细胞表面抗体CD34~+CD45dim表达率为(8. 69±0. 36)%,CD34~+总数为(108. 0±6. 48)×10~6个;集落形成总数为(1. 88±1. 07)×10~6。hP-MSCs:冻存细胞总数为(40. 78±9. 35)×10~7个;细胞活性为(99. 0±1. 5)%;细胞表面抗体CD34~+CD45~+表达率为(0. 1±0. 1)%,CD44~+CD105~+为(99. 6±0. 2)%,CD14~+CD19~+为(0. 1±0. 1)%,CD90~+CD73+为(98. 9±0. 2)%;且具有良好成脂、成骨分化潜能。结论成功建立了hP-HSCs和hP-MSCs体外分离培养方法,为胎盘的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并提供了细胞种子资源。

关键词: 胎盘 造血干细胞 间充质干细胞 组织块法 磁珠分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2S清蛋白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

大豆科学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S清蛋白含有动物胰蛋白酶抑制剂及过敏原等多种具有生理活性的多肽,可引起特殊人群尤其是儿童的过敏反应,其编码基因为LTP基因家族。为系统地分析2S清蛋白编码基因,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获得2S清蛋白基因的全序列、定位以及转录本等信息,鉴定了30个大豆LTP家族基因。基因定位结果表明:23. 33%基因在染色体上串联排布,反映了该家族基因的串联重复进化。通过基因功能注释得到22个非特异性脂质转运蛋白,1个类伸展素蛋白,4个脯氨酸蛋白,2个种子储存2S清蛋白和1个雄蕊特殊蛋白。根据系统发育分析将这些蛋白分成3个类群。类群I有类伸展素蛋白、脯氨酸蛋白、雄蕊特殊蛋白和种子储存2S清蛋白,类群II有16个非特异性脂质转运蛋白,类群III有6个非特异性脂肪转移蛋白。种子储存2S清蛋白基因在种子发育中后期特异表达,表达量显著高于其它同源基因。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其功能提供指导,为该类基因应用于大豆品质改良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 大豆 LTP 进化分析 差异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ZmGS5基因的克隆及其对转基因拟南芥种子发育的影响

浙江农业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植物种子发育与产量密切相关,研究发现玉米ZmGS5基因与其籽粒发育呈显著性正相关。本研究利用同源克隆技术克隆玉米ZmGS5基因,该基因编码区全长1 491 bp,编码含496个氨基酸的丝氨酸羧肽酶。通过构建ZmGS5过表达载体,采用花序浸染法遗传转化拟南芥,观察转基因拟南芥植株表型及种子变化,初步解析ZmGS5在调控种子发育过程中的功能。结果表明,转基因拟南芥植株莲座叶直径增加,叶片增大,生物量、每株角果数和种子千粒重及种子大小均显著增加。该研究结果初步揭示了玉米ZmGS5基因在调控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中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 玉米 ZmGS5 遗传转化 拟南芥 种子大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大山羊草Pm13染色体片段对小麦农艺和产量性状的影响

麦类作物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含有高大山羊草 Pm13染色体片段的小麦种质R1B对白粉病菌表现高抗。为明确 Pm13对白粉病的抗性遗传特点及高大山羊草染色体片段对小麦农艺和产量性状的影响,利用R1B与高感小麦品种济麦22杂交获得的F_(2∶5)RIL群体进行自然诱发鉴定和分子标记分析。结果表明,发病后,RIL群体的抗、感病株系符合1∶1分离比(χ~2=3.261,χ■=3.841),说明白粉病抗性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经分子标记分析,RIL群体白粉病抗性由 Pm13控制,且符合孟德尔单基因遗传规律。RIL群体中抗白粉病组和感白粉病组间,抽穗期、开花期、株高、穗长、每穗可育小穗数、每穗不育小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粒长、粒宽、粒周长、长宽比等12个性状均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高大山羊草染色体片段对这些性状没有明显不利影响。鉴于 Pm13抗性遗传稳定,应加大其利用力度,培育更多含有该基因的抗白粉病品种,发挥其在生产上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小麦 高大山羊草 Pm13染色体片段 白粉病 农艺和产量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E~e染色体对小麦农艺和品质性状的影响研究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二倍体长穗偃麦草含有抗条锈病、抗赤霉病和耐盐碱等优异基因,是小麦遗传改良的重要基因源之一。为明确1E~e染色体片段对小麦农艺和品质性状的影响,利用1E~e(1A)代换系和中国春为试验材料,多年多点鉴定,农艺性状分析结果表明,1E~e取代1A染色体,不仅降低了旗叶长度和旗叶宽度等农艺性状,而且降低了粒长、粒宽、穗粒数、小穗数和千粒重等产量相关性状,但显著增加了穗长。品质相关性状分析结果表明,1E~e染色体可以显著增加面团最大峰值高度和8分钟带宽,但对蛋白质含量、SDS沉降值、湿面筋含量、面筋指数和峰值高度时间等5个指标上没有显著影响。另外,本研究开发了17个1E~e染色体特异分子标记。总之,1E~e染色体可提高小麦品质,但对产量相关性状有不利影响,本研究开发的分子标记对于进一步打破连锁累赘,创制小麦-长穗偃麦草Glu-Ee1短片段易位系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小麦 二倍体长穗偃麦草 1E~e染色体 农艺和品质性状 分子标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吉林西部稻区分期收获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东北农业科学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水稻品种吉粳809和吉粳88为材料,开展分期收获试验,测定稻米品质相关指标,研究分期收获对各品种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收获时期对各品种整精米率、垩白粒率、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和蛋白质含量均有影响.吉粳809在9月20日收获,其整精米率可以达到70%以上,垩白粒率较低.吉粳88在9月20日收获整精米率最高,为73.4%,晚收获5~10 d,垩白粒率增加,垩白度变化较小,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

关键词: 分期收获 整精米率 垩白粒率 垩白度 胶稠度 蛋白质含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