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频揉捻对永川秀芽品质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常睿

作者: 常睿;罗红玉;王奕;陈善敏;张莹;张丽;李欢欢;钟应富

作者机构: 重庆市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大闽食品(漳州)有限公司;四川省园艺作物技术推广总站

关键词: 变频揉捻;永川秀芽;品质

期刊名称: 食品与发酵工业

ISSN: 0253-990X

年卷期: 2024 年 50 卷 023 期

页码: 185-19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探究适合永川秀芽加工的最优变频揉捻工艺,以‘福鼎大白茶’一芽一叶鲜叶为原料加工永川秀芽,研究了不同揉捻频率处理对其感官品质、色泽属性、生化成分、滋味属性和香气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固定频率(B6)相比,变频揉捻处理茶样的感官品质均有所提升,综合得分以中揉中速-重揉慢速揉捻所制茶样(B5)最高(92.75分),B1~B5的干茶亮度增加,B4、B5的绿度显著高于其他绿茶,而黄度、色彩饱和度和色调彩度显著低于其他绿茶;变频揉捻可增加永川秀芽的水浸出物、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叶绿素b含量;重揉快速(B4)会增加茶汤苦涩味,固定频率(B6)茶汤酸味、咸味高而鲜味低,最佳变频揉捻(B5)有利于茶汤鲜味增加、酸味降低;永川秀芽的香气组成主要以醇、醛、酯类为主,醇类物质种类最多,含量最高,变频揉捻后,酯类、酮类含量增加,烯类、其他类含量减少。采用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不同揉捻频率所制永川秀芽的香气差异物质有11种,分别是二甲基戊酸甲酯、壬醛、3-己烯-1-醇、β-芳樟醇、1-戊醇、顺-茉莉酮、二甲硫、α-杜松烯等,变频揉捻技术对醇类香气成分影响较大。

分类号: TS272.51

  • 相关文献

[1]冲泡条件对永川秀芽感官品质的影响初探. 敬廷桃. 2009

[2]冲泡条件对永川秀芽感官品质的影响. 敬廷桃. 2009

[3]永川秀芽名茶工艺研究. 狄化炤,郑定贵,谭和平,胡增旬,王云. 1993

[4]永川秀芽茶特征香气成分研究. 张莹,钟应富,袁林颖,邓敏,邬秀宏,唐敏. 2012

[5]永川秀芽活性成分及滋味特征分析. 杨娟,袁林颖,王杰,王廷华,钟应富,罗红玉,邬秀宏,吴全. 2022

[6]基于不同颜色模型定量预测永川秀芽在制品含水率. 王杰,张莹,常睿,陈善敏,袁林颖,钟应富,邬秀宏,徐泽. 2022

[7]微波杀青对“永川秀芽”名茶品质的影响. 钟应富,李中林,袁林颖,周正科,邓敏,敬廷桃,邬秀宏,张莹. 2009

[8]加工工艺对红茶主要生化品质的影响研究进展. 王贵芳,陈荣冰. 2008

[9]乌龙茶做青过程中香气组成的动态变化及其与品质的关系. 黄福平,陈荣冰,梁月荣,陈伟,陆建良,陈常颂,游小妹. 2003

[10]两系杂交小麦品种绵杂麦168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初探. 周强,李生荣,陶军,任勇,杜小英,欧俊梅,雷加容. 2010

[11]贵州茶叶灰分含量分析. 刘晓霞. 2011

[12]高粱DNA导入小麦后代的和面仪曲线变化. 王晓娟,李兴林,倪建福,王亚馥. 2000

[13]南非优质蛋白玉米品种比较试验初报. 马春红,李运朝,及增发,吴哲,崔四平,贾银锁. 2010

[14]首乌散对养殖草鱼品质影响的研究. 欧志明,武平,王广军. 2009

[15]不同水稻茬口及密度、不同氮肥用量及运筹对“淮麦28号”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王安邦,顾正中,周羊梅. 2011

[16]晚糯稻突变体新品种浙糯36的选育研究. 鲍根良,左晓旭,丰作成,陆文武,张小明,叶胜海,富田桂,小林麻子. 2004

[17]不同纸袋对‘黄金梨’果实品质的影响. 蔡忠民,李连国,李俊才. 2009

[18]春小麦农麦2号品质及其加工特性分析. 王美丽,王小兵,魏建功,李元清,崔国惠,吴晓华,于美玲,马文星. 2008

[19]MAP贮藏对甜樱桃品质的影响. 郝树池,王岩,吕仁强,郝义,徐凌,韩英群,张铁华. 2007

[20]厌氧/好氧处理对茶叶中GABA含量富集及其品质的影响研究. 沈强,潘科,郑文佳,罗显扬,张建. 201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