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名优红茶香气成分的比较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秋霜

作者: 王秋霜;陈栋;许勇泉;尹军峰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红茶;香气;气质联用

期刊名称: 中国食品学报

ISSN: 1009-7848

年卷期: 2013 年 13 卷 01 期

页码: 195-20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了研究中国名优红茶挥发性香气物质并确定主要呈香特征,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方法(HS-SPME)提取红茶样品中的挥发性物质,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结合挥发性物质的保留指数(RI)鉴定红茶样品中香气物质种类及其对总体香气的贡献。结果表明,鉴定出约60种香气化合物,主要包含醇类、酯类、醛类、酮类和烯类、烷烃类等,其中醇类是国内名优红茶香气中最主要的物质,其次是酯类和醛类。香气化合物中芳樟醇、橙花醇、水杨酸甲酯、氧化芳樟醇是最主要的呈香物质,平均含量分别占总香气的39.48%、17.5%、8.21%、4.74%。所体现的花香、甜香、果香是中国红茶的香气特征。

分类号: TS272.7

  • 相关文献

[1]不同产地红茶香气成分的测定及分析. . 2017

[2]不同烘焙程度对"勐海大叶茶"和"紫娟"红茶香气成分的影响. 马玉青,孙云南,夏丽飞,潘联云,张艳梅,仝佳音,曲浩,杨芳慧. 2021

[3]糯米糍荔枝香气成分的测定与分析. 陈玉旭,蔡长河,曾庆孝. 2009

[4]酵母菌株对桑椹酒挥发性香气成分的影响研究. 孙玉霞,史红梅,蒋锡龙,魏彦锋,王咏梅,杨立英. 2013

[5]广东陈香茶特征香气物质研究. 王秋霜,陈栋. 2012

[6]广东仁化白毛红茶香气组成的比较研究. 王秋霜,陈栋,许勇泉,尹军峰. 2012

[7]斯里兰卡五大区域红茶香气物质的HS-SPME/GC-MS研究. 王秋霜,乔小燕,吴华玲,操君喜,陈栋. 2016

[8]清香型乌龙茶品质形成过程中香气组成化学模式的动态变化规律. 陈林,张应根,陈键,邬龄盛,王振康,尤志明. 2013

[9]枇杷品种香甜和解放钟及两者杂交子代优系果实香气成分分析. 蒋际谋,胡文舜,许奇志,陈秀萍,邓朝军,姜帆,郑少泉. 2014

[10]半干型荔枝干加工过程中香气物质的变化. 蔡长河,陈玉旭,曾庆孝,郭际,肖维强. 2009

[11]加工工艺对红茶主要生化品质的影响研究进展. 王贵芳,陈荣冰. 2008

[12]HS-SPME-GC-MS联用法分析不同通氧发酵加工工艺红茶香气成分. 潘科,冯林,陈娟,杜晓. 2015

[13]茶叶香气成分中芳樟醇旋光异构体的分析. 杨停,朱荫,吕海鹏,马成英,张悦,施江,刘爽,林智. 2015

[14]茶叶中的糖苷化合物及对红茶香气的影响. 黄建琴. 1999

[15]红茶香气研究进展. 王秋霜,陈栋,吴华玲. 2011

[16]不同等级新九曲红梅茶的风味化学特征. 郭丽,彭群华,赵锋,卢红渭,包兴伟,林智. 2021

[17]红茶萎凋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 袁林颖,钟应富,张莹,罗红玉,杨娟,邬秀宏,敬廷桃. 2014

[18]长江中下游产区红茶品质分析. 龚自明,刘盼盼,郑鹏程,高士伟. 2018

[19]低温复式加工技术对红茶香气的影响. 陈泉宾,张应根,邬龄盛,王秀萍,王振康. 2016

[20]黄化茶树新品种‘茗冠’多茶类品质差异分析. 游小妹,韩奥迪,李鑫磊,孔祥瑞,钟思彤,郭玉琼,单睿阳,陈常颂. 202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