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茶萎凋处理温湿度条件对PPO、POD及茶多酚和色素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伟伟

作者: 王伟伟;江和源;江用文;叶葵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萎凋;温度;湿度;酶活性;红茶

期刊名称: 食品工业科技

ISSN: 1002-0306

年卷期: 2013 年 34 卷 13 期

页码: 86-9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通过控制不同温湿度进行萎凋,然后在较理想的揉捻、发酵、干燥条件下制成红茶。检测加工期间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以及茶多酚、茶色素含量。研究表明:不同温湿度处理萎凋期间PPO活性与萎凋叶含水量呈显著的正相关,相对湿度(RH)70%萎凋制得的红茶茶黄素含量最高,红茶发酵过程中茶多酚的氧化形成茶色素类与PPO、POD活性关系紧密,并且萎凋叶POD活性与成品茶茶黄素和茶红素含量呈极显著的负相关。

分类号: TS272.4

  • 相关文献

[1]远红外辐射对萎凋叶氧化酶活性及红茶品质的影响. 赵飞,李园莉,杨亦扬,李荣林,杨建华,马圣洲. 2021

[2]红茶萎凋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 袁林颖,钟应富,张莹,罗红玉,杨娟,邬秀宏,敬廷桃. 2014

[3]不同萎凋工艺加工英红九号红茶品质研究. 赖兆祥,苗爱清,庞式,孙世利,曾琼. 2011

[4]不同萎凋方式和碰青工艺对红茶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乔小燕,操君喜,吴华玲,黄华林,李波,陈栋. 2017

[5]不同冷冻和摇青工艺的红茶品质比较分析. 夏益民,王近近,袁海波. 2023

[6]红茶萎凋中鲜叶理化变化及工艺技术研究进展. 黄藩,董春旺,朱宏凯,叶阳,张成,何华锋,张坚强. 2014

[7]萎凋方式对黄化英红九号红茶品质的影响. 黄华林,乔小燕,李波,张成娣,陈海强. 2018

[8]红茶萎凋对歧化和苯骈化反应的作用及机制. 苏威,王伟伟,江和源,施莉婷,陈琳,付静,崔宏春. 2019

[9]萎凋方式对黄化英红九号红茶品质的影响. 黄华林,乔小燕,李波,张成娣,陈海强. 2018

[10]光谱特征和纹理特征融合的红茶萎凋含水率检测方法. 沈跃铖,阮贤萍,郎春晓,冯科达,沈帅,郑航,张诚荣,蒋建东,俞国红. 2024

[11]萎凋通氧量对鲜叶品质生化成分和酶活性动态变化规律的影响. 滑金杰,袁海波,江用文,王伟伟,刘千录,汪芳. 2016

[12]萎凋温度对鲜叶主要生化成分和酶活动态变化规律的影响. 滑金杰,袁海波,王伟伟,江用文,刘千录,陈根生,汪芳. 2015

[13]萎凋温度对鲜叶物性及呼吸特性的影响. 滑金杰,江用文,袁海波,陈晓辉,刘千录. 2014

[14]温度对茶发酵叶色泽及茶色素含量的影响. 滑金杰,袁海波,姚月凤,江用文,王近近. 2018

[15]温度·时间·pH值对红茶有效成分浸提率的影响. 何金柱,杨普,袁自春. 2005

[16]南通地区冬季设施茄果类蔬菜环境调控技术. 李小红,刘水东. 2014

[17]温湿度对拟澳洲赤眼蜂生长发育与生殖力的影响. 顾俊荣,杨代凤,邓金花,董明辉. 2012

[18]谷物冷却机低温储粮在浅圆仓中的运用. 胡光,万清,李琛,曹毅,高树成. 2000

[19]毕节地区干草调制研究. 许留兴,熊康宁,张锦华,刘成名,池永宽. 2015

[20]温湿度对普通蚕品种吐平面丝成绩的影响. 曾晓英,姜虹,罗朝斌,黄桂辉,周顺珍,肖贵榜.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