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同位素分析技术在土壤铅污染源解析中的应用——以陕西凤翔长青工业园为例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赵多勇

作者: 赵多勇;郭庆军;王成;魏益民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耕层土壤;大气降尘;铅同位素;污染源解析;贡献率

期刊名称: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ISSN: 1671-5888

年卷期: 2015 年 S1 期

页码: 385-386

收录情况: EI ;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土壤是产地环境的基本要素,良好的产地环境是确保食品安全的基础。铅在土壤中具有难以降解、持久性污染等特点[1-2],是土壤环境中具有潜在危害的污染物之一。研究土壤铅污染来源及各污染源的相对贡献率,对治理土壤铅污染,保障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铅(Pb)在自然界中存在四种稳定性同位素,208Pb、207Pb、206Pb,和204Pb,丰度分别为51.28%~56.21%、17.62%~22.1%、20.84%~27.48%,和1.04%~1.65%[3]。其中,前三种是232Th(钍)、235U(铀)和238U放射性衰变的终产物,为放射成因稳定性同位素;204Pb的半衰期为1.4×1017a,远大于地球的年龄(4.6×109a),可看作是稳定性同位素。铅同位素比率主要由地质形成初期铀和钍的相对含量及此后的衰变时间所决定,在地球化学上具有显著的区域化分异特征,但在同一区域相当一致[4]。因此,铅同位素比率可作为含铅物质的一种"指纹"来识别铅的来源[5]。铅同位素组成有多种表示方法。在地球化学领域、特别是环境科学领域通常用同位素比率来表示其组成,如206Pb/207Pb、208Pb/206Pb、208Pb/204Pb等。由于204Pb在自然界中丰度较低,测定精度较差,所以一般选择206Pb、207Pb和208Pb三者中任意二者的丰度比(比率)来研究铅的来源[6-9]。近几十年来,铅同位素比率分析技术已被广泛用于考古[10-14]、地球化学[7,15]、大气污染源解析[16-19]等方面。土壤铅污染源解析是产地环境评价和食物链铅来源分析的重要内容。本研究以陕西凤翔长青工业园为目标区域,采集污染源端元样品(矿石、燃煤)、大气降尘,耕层土壤和背景土壤样品,用ICP-MS测定铅元素含量及同位素比率值(206Pb/207Pb和208Pb/206Pb),结合二元混合模型和三元混合模型计算各污染源对耕层土壤铅的贡献率,旨在分析耕层土壤铅污染的程度和铅污染的来源,解析各污染源对土壤铅污染的相对贡献率,探讨土壤铅污染源解析方法。结果表明:污染端元介质——铅锌冶炼厂矿石206Pb/207Pb、208Pb/206Pb分别为1.1137±0.0027、2.1648±0.0033;焦化厂燃煤206Pb/207Pb、208Pb/206Pb分别为1.0938±0.0066、2.1290±0.0044;热电厂燃煤206Pb/207Pb、208Pb/206Pb分别为1.1752±0.0035、2.0712±0.0111(详见表1);耕层土壤206Pb/207Pb、208Pb/206Pb分别为1.1824±0.0088、2.0771±0.0078;背景土壤206Pb/207Pb、208Pb/206Pb分别为1.2214±0.0032、2.0384±0.0017;大气降尘206Pb/207Pb、208Pb/206Pb分别为1.1353±0.0049、2.1189±0.0035(详见表2)。该区域铅锌冶炼活动对耕层土壤铅的贡献率约为18.43%,焦化厂燃煤对耕层土壤铅的贡献率约为9.36%,热电厂燃煤对耕层土壤铅的贡献率约为19.71%,背景土壤对耕层土壤的贡献率约为52.5%。该区域耕层土壤中的铅主要来源于背景土壤。本研究表明铅同位素解析技术是一种解析土壤铅污染来源的有效手段。

分类号: X53

  • 相关文献

[1]基于铅同位素解析技术的土壤铅污染来源研究. 赵多勇,魏益民,魏帅,郭波莉,蔡先峰,吴小胜,王成. 2015

[2]铅同位素分析技术在土壤铅污染源解析中的应用——以陕西凤翔长青工业园为例. 赵多勇,郭庆军,王成,魏益民. 2015

[3]基于同位素解析技术的大气降尘铅污染来源研究. 赵多勇,魏益民,魏帅,郭波莉,蔡先峰,吴小胜,田阳. 2013

[4]铅-镉-锌-汞稳定同位素在重金属污染源解析中的研究进展. 闫颖,张晓文,郭波莉. 2020

[5]2014-2019年青铜峡灌区入黄干沟水质时空分布及污染源解析. 裴玮,雷秋良,李影,赵营,刘晓彤,田林锋,左正艳,马永刚,杜新忠,邹朋,刘宏斌. 2024

[6]应用铅同位素比值和元素含量分析法识别有机鸡样品真实性. 林涛,刘兴勇,邵金良,李茂萱,和丽忠,邹艳虹,刘宏程. 2018

[7]基于铅同位素的有机猪肉溯源研究. 林涛,刘兴勇,杨东顺,樊建麟,和丽忠,李彦刚,刘宏程. 2016

[8]大气降尘重金属污染源解析方法综述. 胡梦媛,杨英,王家洋,开建荣,黄婷,范金鑫,左忠. 2023

[9]小麦籽粒铅污染来源的同位素解析研究. 赵多勇,魏益民,魏帅,郭波莉,蔡先峰,吴小胜. 2012

[10]茶叶中铅的污染途径初探. 陈利燕,鲁成银,刘汀. 2004

[11]城市大气降尘污染研究进展. 杨芸,阮丽,包跃跃,李建武. 2015

[12]贵州耕地耕层土壤养分状况评价. 高雪,陈海燕,童倩倩. 2013

[13]长期施肥对太湖地区黄泥土有机氮和有机碳的影响. 肖伟伟,范晓晖,杨林章,沈明星. 2008

[14]干旱区长期膜下滴灌农田耕层土壤盐分变化. 孟超然,颜林,张书捷,危常州. 2017

[15]阿特拉津降解菌W11的分离鉴定及降解特性研究. 李阳阳,范作伟,张立明,王彦国,赵阳,刘晓颖,李晓秋,吴海燕. 2020

[16]河西绿洲灌区耕层土壤养分状况评价. 崔云玲,马忠明,杨君林,孙建好,张立勤. 2010

[17]双行凹型垄及地膜覆盖对烟叶和土壤中磷含量的影响. 魏嵬,汪健,毕庆文,王林,袁家富,叶建军,王海明,黎根,王豹祥. 2008

[18]粉垄耕作对黏性红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评估. 郑佳舜,陈仕林,胡钧铭,王瑾,李婷婷,杨任翔,俞月凤,张俊辉,韦本辉,韦翔华,蒋代华. 2020

[19]冀东滨海盐碱区耕层土壤盐碱变化规律研究. 张国新,王秀萍,鲁雪林,刘雅辉. 2010

[20]贵州中部山区植烟土壤有机质含量与海拔和成土母质之间的关系. 尚斌,邹焱,徐宜民,宋文静,王程栋.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