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AL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异交结实率的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聂迎彬

作者: 聂迎彬;孔德真;崔凤娟;桑伟;穆培源;徐红军;田笑明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异交结实率;小麦AL型不育系;异交实现率

期刊名称: 北方农业学报

ISSN: 2096-1197

年卷期: 2018 年 03 期

页码: 1-6

摘要: 不育系异交结实率的高低是由其遗传特性或栽培措施而决定,高异交结实率的不育系选育将是决定小麦杂交种能否推广的前提。该研究选择20个连续回交5代以上的小麦AL型稳定不育系和小麦杂交种新冬43号为研究对象,2014—2016年连续3年对20个稳定的不育系进行不育度、异交结实率和异交实现率的测定;2014年对新冬43号进行了分期制种,开展了异交结实率和制种产量的测定。结果表明:在相同环境条件下,参试不育系之间自然异交结实率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说明遗传因素对不育系异交结实率影响较大;通过对不育系异交结实率和异交结实实现率进行相关分析,表明上述两个指标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新冬43号大田制种中,在正常播期和晚播制种情况下(父母本行比均为2∶10),不同母本行之间制种产量差异不显著,父本离母本行之间的距离与不育系异交结实率、制种产量均呈负相关,表明栽培措施对不育系异交结实率存在一定的影响;结果还表明:不育系异交结实率与制种产量的正相关系数均达到显著水平。杂交小麦不育系的异交结实率主要受遗传特性影响,异交结实率和异交结实实现率是判定不育系能否应用到生产上的两项重要指标。

分类号: S512.1

  • 相关文献

[1]2个小麦AL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异交特性分析. 崔凤娟,聂迎彬,徐红军,孔德真,穆培源,田笑明. 2023

[2]继代十二年的籼稻单倍体代遗传特性研究. 赵成章,杨长簦. 1999

[3]BT型粳稻不育系浙粳1A的选育. 张小明,鲍根良,叶胜海,马善林,管耀祖,孙国昌,杜新法,毛雪琴. 2006

[4]大麦雄性不育系亲270A的选育及利用价值. 张明生. 1999

[5]水稻不育系IR 58025A与其改良新不育系制种产量比较研究. 董练飞,王洪飞,游晴如,董瑞霞,涂诗航. 2016

[6]杂交水稻不育系穗型大小与异交结实率的关系. 王际凤,周乐良. 1998

[7]对山西省谷子杂种优势利用研究的实践与思考. 李会霞,王玉文,田岗. 2011

[8]三系粳稻不育系开花习性与异交结实率的关系. 林建荣,吴明国,宋昕蔚. 2006

[9]粳稻三系不育系花器特征与异交结实率的关系分析. 全东兴,周广春,孟维韧. 2010

[10]谷子(Setaria italica Beauv.)高异交结实雄性不育系“81-16”的柱头性状观察. 崔贵梅,牛天堂,张福耀,袁爱萍,孙毅. 2007

[11]谷子高异交结实雄性不育系的创制及应用. 王玉文,李会霞,田岗,史琴香. 2010

[12]三种营养激素复配剂对杂交水稻不育系柱头外露率的影响. 严庆海,郑家国,池忠志,周荣. 2008

[13]春小麦V型不育系利用研究初报. 曾宝安,魏亦勤,马素琴. 1996

[14]粳型不育系90125A使用生长激素的研究. 施伏芝,苏泽胜,罗志祥,阮新民,陶茂聪. 2000

[15]普通野生稻花器性状及异交结实性分析. 孙佩甫,郎越,裴新梧,袁潜华. 2015

[16]高异交率籼稻不育系中协A的选育及应用. 吴明国,宋昕蔚,林建荣,阮关海. 2010

[17]开颖和柱头外露对小麦温光敏雄性核不育系异交结实的影响. 李宏生,李绍祥,赵红,丁明亮,崔永祯,顾坚,田玉仙,刘琨,杨木军. 2015

[18]新型粳稻光温敏核质互作不育系(SA)在海南的繁殖特性研究. 杜士云,王守海,王德正,罗彦长,吴爽.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