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高寒地区冷季圈舍环境参数及其与舍饲牦牛增重的关系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孙梦娇

作者: 孙梦娇;王梓凡;孙光明;洛桑顿珠;次旦央吉;朱彦宾;巴桑旺堆;张晓庆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高寒地区;牦牛;畜舍环境;日增重;CO2排放

期刊名称: 中国草地学报

ISSN: 1673-5021

年卷期: 2024 年 004 期

页码: 112-11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深入了解西藏高寒地区冷季圈舍环境参数及其与舍饲牦牛增重的关系,本研究在拉萨市的林周县、当雄县和尼木县典型牦牛养殖场,分别随机挑选20头牦牛于1~3月进行为期79 d的全舍饲饲养,并监测牛舍内温度、湿度及CO2、PM2.5和PM10浓度等环境参数和牦牛日增重。结果表明:试验期内,3县牛舍内温度、湿度差异显著,尼木县牛舍内平均温度和湿度最高,分别为3.96℃和38.19%,林周县分别为1.50℃和25.33%,当雄县分别为-3.83℃和36.21%;尼木县牛舍内CO2浓度最高(961.19 mg/m~3),当雄县次之(879.35 mg/m~3),林周县最低(837.65 mg/m~3);PM2.5和PM10浓度为林周县最高,尼木县次之,当雄县最低。各县牛舍内1~3月温度呈上升趋势,其他环境参数变化趋势不一致。各县牦牛日增重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尼木县最高(587.91 g/d),当雄县次之(321.53 g/d),林周县最低(262.14 g/d)。回归分析表明,牦牛日增重与牛舍内温度、CO2浓度存在正相关关系,与湿度、PM2.5和PM10浓度无直接关系。由以上结果可见,在冷季漫长的西藏高寒地区改善牛舍环境有益于提高牦牛生产性能。

分类号: S823

  • 相关文献

[1]燕麦干草不同饲喂水平对牦牛日增重、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及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 吴刀知才让,裴成芳,马志远,刘红山,曹旭亮,刘虎,周建伟. 2023

[2]高寒地区不同施肥量和密度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马福荣,张永成,田丰,张凤军. 2011

[3]种植密度对粒用芸豆的产量及商品品质的影响. 杨广东,张亚芝,魏淑红,王强,孟宪欣. 2012

[4]西藏高寒退化草地短期恢复后的抗牧性能研究. 徐雅梅,仝淑萍,关法春,苗彦军,余成群,蔡翠萍. 2019

[5]高寒地区苜蓿人工草地建植技术. 张文浩,侯龙鱼,杨杰,宋世环,毛小涛,张强强,白文明,潘庆民,周青平. 2018

[6]高寒地区密度对中粒芸豆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杨广东,王强,孟宪欣,韩冰,郑巍. 2013

[7]高寒地区野生蒲公英生物学特性及栽培繁殖技术研究. 高淑敏,李洁. 2011

[8]高寒地区垂穗披碱草优异种质资源筛选. 陈鸿洋,傅华,黄德君,周鸿进. 2013

[9]高寒地区一年生人工草地地上生物量动态及光能转化效率. 陈功,张自和,胡自治. 2003

[10]高寒地区多年生禾草混播草地种间竞争效应分析. 林慧龙,董世魁. 2003

[11]西部高寒地区草业面临的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张自和,郭正刚,吴素琴. 2002

[12]高寒地区两份垂穗披碱草材料饲用品质的比较. 刘立,傅华,陈鸿洋,黄德君,周鸿进. 2013

[13]豌豆品种高寒适应性评价. 邵新庆,沈禹颖. 2002

[14]高寒荒漠区饲草混播模式节水灌溉研究进展. 马利利,李正鹏,汪文成,蒋福祯. 2020

[15]‘爱神玫瑰’葡萄在黑龙江的表现及栽培技术要点. 鲁会玲,肖丽珍,覃杨,董畅,杨瑞华,胡禧熙. 2020

[16]高寒地区郁金香种球产业化存在的问题. 陈忠. 2019

[17]高寒地区露地西葫芦新品种适应性筛选. 马长莲,邵登魁,侯全刚,宋继昌,张林春,刘生荣. 2018

[18]高寒地区臭鳜低温发酵技术现状及发展前景. 陈凯新,王立群,陈伟兴. 2021

[19]混播比例对高寒草地红豆草-垂穗披碱草混播群落生物量分配与竞争的影响. 任文,张志新,蔺昶兴,杨倩,沈禹颖. 2020

[20]紫花苜蓿低温萌发特征及指标筛选. 侯龙鱼,任立飞,任丽昀,王天佐,孙海莲,伊风艳,白文明,张文浩.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