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Co-γ射线辐照选育红酸汤发酵乳酸菌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何扬波

作者: 何扬波;李咏富;郑秀艳;李国林;罗其琪;石彬;冉曜琦;刘宁;罗兴邦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红酸汤;菌株分离筛选;辐照选育;挥发性风味物质

期刊名称: 中国酿造

ISSN: 0254-5071

年卷期: 2023 年 004 期

页码: 137-14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从自然发酵番茄和红辣椒酸汤中分离筛选乳酸菌,并利用60Co-γ射线对筛选菌株进行辐照,诱变选育优良红酸汤生产菌株。结果表明,分别从MRS、MC培养基上分离得到发酵番茄(FT)相关菌株5株(MRS FT1~MRS FT5)、3株(MC FT1~MC FT3);发酵辣椒(FP)相关菌株4株(MRS FP1~MRS FP4)、3株(MC FP1~MC FP3)。采用革兰氏染色、过氧化氢酶初筛及分子生物学技术鉴定,得到6株乳酸菌,菌株MRS FT5和MC FT1均为戊糖乳杆菌(Lactiplantbacillus pentosus),菌株MRS FP2、MRS FT3、MRS FT1为植物乳杆菌(Lactiplantbacillus plantarum)、菌株MRS FP4为纳木雷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namurensis)。辐照诱变筛选出4株突变菌株MC FT1(700 Gy)、MRS FT3(400 Gy-1)、MRS FT3(400 Gy-4)和MRS FP4(300 Gy),用其发酵红酸汤,p H值和总酸分别于12~15 d达到极小、极大值,极大缩短了红酸汤生产周期。番茄和辣椒酸汤分别检出挥发性风味物质64和53种,均以酯类和醇类为主,风味良好。

分类号: TS201.3

  • 相关文献

[1]优质红米品种罗田女儿红的选育与应用. 徐得泽,郑兴飞,蔡海亚,董华林,费震江,李珍连,张兴中,游艾青. 2018

[2]60Co-γ射线辐照保鲜红酸汤效果评价 及其品质变化研究. 何扬波,罗兴邦,李咏富,梁倩,石彬,段召燕,田竹希,龙明秀. 2020

[3]电子鼻和气相离子迁移谱技术比较瓮臭味及正常红酸汤的风味差异. 何扬波,李咏富,钟定江,段召燕,梁倩,石彬,龙明秀,田竹希. 2020

[4]百香果与柠檬对贵州红酸汤发酵品质的影响. 石彬,冉曜琦,李咏富,龙明秀,何扬波,罗其琪,李伟. 2024

[5]贵州省红酸汤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林平,何杨波,李群,陈曦,李国林,刘智慧,李咏富. 2023

[6]基于主成分和聚类分析贵州黔东南红酸汤品质的综合评价. 陈菊,陆敏,黄正连,王雪雅,李文馨,殷勇,何建文. 2023

[7]红酸汤直投式发酵剂制备及其发酵效能分析. 何扬波,李咏富,钟定江,李国林,郑秀艳,冉曜琦,罗其琪,祝婷. 2023

[8]贵州南部红酸汤理化指标与菌群结构的相关性分析. 陆敏,王雪雅,孙小静,李文馨,殷勇,陈菊,蓬桂华. 2023

[9]响应面法优化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酱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工艺. 王强,邓泽元,范亚苇,胡蒋宁,刘蓉,李静,赵丽萍,杜金平. 2010

[10]花生挥发性风味物质研究进展. 林茂,吕建伟,马天进,胡腾文,李正强,郑炯,阚健全. 2013

[11]腊牛肝加工过程中挥发性风味物质变化分析. 徐欢,郑娅,余群力,林梁,曹晖,韩明山. 2019

[12]调理脆肉鲩鱼片冷藏过程风味成分变化. 林婉玲,丁莫,李来好,王锦旭,翟红蕾,杨贤庆,吴燕燕,郝淑贤,黄卉. 2018

[13]恩施鲊广椒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对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 雷炎,马佳佳,雷敏,赵楠,郭壮,张振东,赵慧君. 2019

[14]基于厌氧环境的低盐雪菜挥发性风味物质分析. 刘大群,张程程. 2018

[15]含有不同诱食剂的猫粮的挥发成分对猫适口性的影响. 刘策,林振国,徐振华,范廷,陈雪梅,孙海涛. 2020

[16]食用菌风味影响因素及其评价研究进展. 李润,杨焱,刘晓风,陈万超,李文. 2020

[17]不同干燥方式对热反应鸡粉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 朱萌,王军,郭宇明,王德鹏,汪兰,李新,丁安子. 2020

[18]糙米挥发性风味物质分析技术及其在加工中变化研究进展. 陈焱芳,张雁,邓媛元,魏振承,唐小俊,刘光. 2020

[19]加州鲈挥发性物质分析方法的建立与分析. 杨雪玲,王彩霞,白婵,熊光权,王炬光,耿胜荣,廖涛. 2020

[20]炒制时间及炒制方式对青稞挥发性风味化合物的影响. 张垚,张文刚,党斌,杨希娟,陈丹硕,郝静.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