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木薯粉脂肪酸组成分析及贮藏时间对其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琴飞

作者: 王琴飞;余厚美;吴若娜;林立铭;谭婉碧;张振文;羊贤月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食用木薯粉;脂肪酸测定;贮藏;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期刊名称: 食品工业科技

ISSN: 1002-0306

年卷期: 2023 年 44 卷 023 期

页码: 229-23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木薯粉的脂肪酸组成和含量对其营养品质和贮藏期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实验以食用木薯粉为试材,通过优化脂肪酸甲酯化方法和气相色谱条件,建立了食用木薯粉中脂肪酸的定性定量检测方法,并对不同品种(系)、不同贮藏时间木薯粉中脂肪酸进行分析检测.结果表明:气相色谱法可准确对木薯粉中多种脂肪酸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浓度在 20.0~1000.0、4.0~400.0、30.0~1500.0、10.0~500.0和2.0~100.0 μg/mL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决定系数(R2)在0.9992~0.9999之间;样品重复性相对标准偏差(RSD)在 0.5%~3.2%之间;样品在室温下放置 24h浓度变化的RSD在 0.7%~1.1%之间;5种脂肪酸样品加标平均回收率在 88.0%~105.4%之间,平均回收率RSD在 3.4%~10.4%之间,证明样品稳定性、方法重复性和准确度较好.不同食用木薯品种制备的木薯粉中主要有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 5种脂肪酸,其品种间脂肪酸含量差异较大,5种木薯粉脂肪酸比例(SFA/MUFA/PUFA)为1:(0.91~1.35):(0.12~0.39).其中,'华南9号'食用木薯粉中棕榈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系)(P<0.05),含量分别达到了0.7818、1.088、0.2967和 0.0398 mg/g;而该品种的硬脂酸含量最低,仅为 0.0868 mg/g.常温贮藏实验表明,5种脂肪酸含量与贮藏时间呈负相关,其中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5种脂肪酸含量在贮藏 12周时达到最低,贮藏后期变化趋于平缓.研究结果可为评价不同品种(系)食用木薯粉中脂肪酸的组成和贮藏过程中脂肪酸的变化提供检测依据.

分类号: TS215

  • 相关文献

[1]用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五倍子油中3种主要脂肪酸含量的研究. 雷绍荣,侯世祥. 2005

[2]食用木薯粉贮藏品质分析与评价. 林立铭,徐缓,吴秋妃,王琴飞,余厚美,张振文. 2020

[3]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研究油麦菜采后香气成分的变化. 李雪,韩燕,许晶冰,张玲,高飞虎,梁叶星,张雪梅,杨世雄,张欢欢. 2020

[4]细度对食用木薯粉理化品质和消化特性的影响. 张振文,林立铭,徐缓,王琴飞,李开绵. 2020

[5]微波干燥对芝麻品质特性的影响. 张丽霞,张勋,宋国辉,王静博,黄纪念,赵福利. 2016

[6]基于HS-SPME/GC-MS定性半定量分析藤茶特征香气. 申东,沈强,潘科,郑文佳. 2010

[7]树莓多糖中单糖组成的GC-MS分析. 杨永晶,韩丽娟,索有瑞. 2015

[8]冷冻干燥温度对荠菜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张丽,刘腾飞,薛妍君,杨代凤,董明辉,汝骅,郁志芳. 2015

[9]续随子种子油提取工艺响应面法优化及成分分析. 田琴,牛伟,鹿茸,孙楠,单璐,冀佩双,张丽珍,牛宇. 2014

[10]0℃气调包装对鲟鱼籽酱Huso dauricus *Acipenser schrenckii挥发性成分的影响及分析. 周婷,何丹,黄卉,郝淑贤,李来好,魏涯,岑剑伟. 2016

[11]水稻中丙炔草酮、西草净和丁草胺的残留检测分析方法. 龙家寰,杨利玉,张盈,魏进,段婷婷. 2020

[12]不同干燥方式对蚕蛹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影响. 吴海虹,蔡盼盼,卞欢,诸永志,王道营,徐为民. 2017

[13]腊牛肝加工过程中挥发性风味物质变化分析. 徐欢,郑娅,余群力,林梁,曹晖,韩明山. 2019

[14]库尔勒香梨挥发性物质及初生代谢物的GC-MS分析. 刘园,向思敏,王江波,吴翠云,唐章虎,龚涵,张雪,徐娟. 2020

[15]溶剂吸收-气质联用法测定蔬菜和粮谷中代森铵残留. 邵辉,刘磊,李辉,李娜,李晶,张玉婷,郭永泽. 2017

[16]6种鲤科鱼肌肉脂肪的脂肪酸组成比较及相关性分析. 林婉玲,韩迎雪,李来好,杨贤庆,吴燕燕,黄卉,郝淑贤. 2019

[17]不同品种青稞炒制后挥发性风味物质GC-MS分析. 张文刚,张垚,杨希娟,党斌,张杰,杜艳,陈丹硕. 2019

[18]不同成熟度乍娜葡萄挥发性香气成分分析. 成明,张平,黄艳凤,李志文,任朝晖,朱志强. 2011

[19]长翅熊蜂雄性蜂下唇腺分泌物特性分析. 刘霁瑶,黄家兴,安建东. 2021

[20]15个不同葡萄品种果实香气成分的GC-MS分析. 牛早柱,陈展,赵艳卓,牛帅科,魏建国,杨丽丽.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