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主成分分析法在香菇化学成分评价中的应用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唐拥政 1 ; 宋春艳 2 ; 尚晓东 3 ; 王淑蕾 4 ; 唐庆九 5 ;

作者机构: 1.盐城工学院

2.国家食用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3.农业部应用真菌资源与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

4.上海市农业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5.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

关键词: 主成分分析;香菇;化学成分;多糖;蛋白;香菇嘌呤

期刊名称: 食用菌学报

ISSN: 1005-9873

年卷期: 2014 年 03 期

页码: 66-6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为了研究主成分分析法在香菇(Lentinula edodes)化学成分评价中的应用,利用SPSS软件对8种常用香菇栽培材料的多糖、蛋白、糖醇和核苷类共9种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提取的前3个主成分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为91.73%。决定第1主成分大小的主要是蛋白、尿嘧啶、尿苷、腺苷和香菇嘌呤;决定第2主成分大小的主要是阿糖醇和甘露醇;决定第3主成分大小的主要是多糖和海藻糖。综合试验材料的主成分得分和综合得分,S604、S605和S606化学成分组成优于其他品种。利用SPSS软件和主成分分析法可以有效地比较香菇品种材料间化学成分品质差异,适用于香菇化学成分评价。

  • 相关文献

[1]HPLC法测定香菇中香菇嘌呤含量. 王淑蕾,梁敬钰,唐庆九,刘艳芳,周帅,杨焱,张劲松. 2011

[2]香菇子实体中单核苷类成分研究. 唐庆九,王淑蕾,王晨光,刘艳芳,张忠,周帅,梁敬钰. 2017

[3]烫漂方式对香菇中多糖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刘璐,王桂桢,乔宇,高虹,史德芳. 2017

[4]香菇挥发性成分SPME-GC-MS分析及特征指纹图谱的建立. 陈万超,杨焱,李文,蒋俊,于海龙,冯杰,李晓贝,刘昆. 2016

[5]利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评价香菇菌株的农艺性状. 林范学,梁宝东,冯磊,赵强,朱九滨,李涛,鲍大鹏. 2018

[6]不同干燥方式对香菇含硫风味化合物的影响. 李文,杨焱,陈万超,张劲松,于海龙,沈学香. 2018

[7]GC-IMS分析不同菌龄香菇挥发性有机物的差异. 董浩然,陆欢,姜宁,李巧珍,李玉,尚晓冬,李正鹏,王作录,宋春艳,周峰. 2023

[8]香菇生长过程中挥发性风味成分组成及其风味评价. 李文,陈万超,杨焱,张劲松,冯杰,于海龙. 2018

[9]香菇嘌呤的研究进展. 王淑蕾,梁敬钰,唐庆九. 2012

[10]灵芝孢子粉的综合利用研究. 华正根,李晔,姚渭溪. 2011

[11]不同南瓜品种果实发育过程中肌醇、多糖和还原糖物质的动态变化. 杨红娟,马坤,宋荣浩,顾卫红. 2007

[12]不同来源的灰树花多糖抗肿瘤作用的比较研究. 周昌艳,杨焱,贾薇,白韵琴,郭倩. 2003

[13]灵芝子实体多糖的脱苦工艺研究. 郭倩. 1998

[14]生物多糖结构解析中的核磁共振(NMR)技术. Ye Libin,叶立斌,Zhang Jingsong,张劲松,Pan Yingjie,潘迎捷. 2017

[15]响应面优化的南极磷虾蛋白磷酸化改性工艺. 戚亭,陈雪忠,刘志东,刘宝林,黄洪亮,曲映红,汪雯翰. 2018

[16]8种食用菌蛋白及其酶解产物抗氧化活性研究. 王耀冉,赵妍,陈明杰,魏晨颖,查磊,李治平. 2022

[17]香菇高密度SNP遗传连锁图构建. 林范学,李宏盛,鲍大鹏,黄丹枫. 2012

[18]交配型对香菇单、双核菌丝体菌丝生长速度的影响. 鲍大鹏,李宏盛,冯磊,梁保东,林范学. 2012

[19]香菇135菌株特异SCAR标记的分布和遗传特性. 张美彦,尚晓冬,谭琦,陈明杰. 2009

[20]香菇生产用菌株的SCAR鉴定. 宋春艳,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谭琦,陈明杰,潘迎捷. 200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