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甜玉米成熟过程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规律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李国琰 1 ; 张雁 1 ; 廖娜 1 ; 邓媛元 1 ; 王智明 1 ; 李巧玲 2 ; 王蒙 3 ; 黄成宜 3 ;

作者机构: 1.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2.河北科技大学食品与生物学院

3.广东天之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关键词: 甜玉米;成熟;挥发性风味物质;气味强度;变化规律

期刊名称: 食品科学

ISSN: 1002-6630

年卷期: 2022 年 43 卷 010 期

页码: 271-280

收录情况: EI ;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仲甜9号"、"珠玉甜8号"、"珠玉甜1号"3个品种甜玉米为材料,研究甜玉米籽粒成熟过程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规律.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技术,结合NIST14质谱数据库比对、保留指数分析、气相色谱嗅闻分析等方法对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鉴定,利用内标法测定其含量,构建甜玉米挥发性风味活性化合物组成谱,评价甜玉米香气品质与特征.结果表明:3种甜玉米在成熟过程中共检测到61种挥发性风味物质;成熟度对挥发性风味物质种类和含量有显著影响,随成熟度增加,壬酸乙酯、1-庚醇、1-己醇含量显著下降,苯乙烯、甲苯、乙苯、1,3-二甲基苯含量显著增加,籽粒成熟过程中以积累芳香烃为主.在气味特征方面,随着籽粒的成熟,脂香强度明显增强,青香强度明显减弱.甜玉米品种之间存在差异,"仲甜9号"甜玉米成熟期时挥发性风味物质种类和含量明显高于其他2个品种,且整体风味强度最大.

  • 相关文献

[1]甘蔗茎成熟相关基因的分离与分析. 蔡文伟,陈萍,杨本鹏,王俊刚,谭贤教,张树珍. 2014

[2]桑椹成熟期理化性状变化规律初探. 刘学铭,唐翠明,罗国庆,肖更生,陈卫东. 2003

[3]古山二号龙眼采收成熟度研究. 李建光,李荣,韩冬梅,潘学文,吴振先,曾婷. 2008

[4]杨梅成熟期间有机酸、糖的动态变化分析. 蒋侬辉,钟云,曾继吾,易干军. 2013

[5]阿维菌素与高效氯氰菊酯对玉米螟的联合毒力. 陈炳旭,董易之,徐淑,李鹏燕,郑锦荣. 2011

[6]高温诱导甜玉米雌穗基因差异表达谱分析. LI Yu-liang,李余良,HU Jian-guang,胡建广,LIU Jian-hua. 2012

[7]甜玉米自交系空间诱变效应及变异系育种潜力分析. LI Gao-ke,李高科,HU Jian-guang,胡建广,ZHENG Jin-rong. 2011

[8]甜玉米单倍体高效诱导研究. LI Gao-ke,李高科,ZHENG Jing-rong,郑锦荣,HU Jian-guang. 2013

[9]甜玉米单倍体主要农艺性状表现及形态鉴定指标筛选. LI Gao-ke,李高科,HU Jian-guang,胡建广,ZHENG Jin-rong. 2012

[10]新技术在甜玉米育种的应用研究进展. 胡建广,王子明. 2007

[11]秸秆还田条件下适量施氮对南方甜玉米氮素利用及产量的影响. 高磊,李余良,李高科,李武,李春艳,卢文佳,胡建广. 2017

[12]糙米挥发性风味物质分析技术及其在加工中变化研究进展. 陈焱芳,张雁,邓媛元,魏振承,唐小俊,刘光. 2020

[13]六种市售豆豉的品质和挥发性风味物质分析. 覃芳丽,王思远,邹宇晓,黎尔纳,穆利霞,刘军,邢东旭. 2024

[14]荔枝汁结冰-解冻浓缩过程中品质的变化规律. 赵芳,曹清明,吴继军,徐玉娟,肖更生. 2012

[15]干燥方式对果蔬风味物质影响研究进展. 廖李,安可婧,刘璐,乔宇,汪超. 2018

[16]不同烹饪方式对盐渍鱼干风味和微观结构的影响. 曾萍,张业辉,张友胜,宁正祥,陈雄,秦亚茹. 2019

[17]冬瓜桑椹馅料配方优化及其挥发性风味物质分析. 陆胜勇,傅曼琴,余元善,温靖,彭健,林羡,肖更生. 2023

[18]不同品种鹅肉理化特性及其风味物质的比较分析. 张惠朋,林奕云,唐道邦,王治同,刘学铭,邹金浩,林耀盛. 2023

[19]HS-SPME-GC-MS结合GC-O分析不同叶位桑叶挥发性风味物质. 孔维涓,庞道睿,杜冰,杨琼,廖森泰,陈若虹,邹宇晓. 2024

[20]两种浓缩工艺荔枝汁的挥发性风味物质. 赵芳,吴继军,曹清明,徐玉娟,肖更生. 201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