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真姬菇菌种质量评价方法的优化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陈辉 1 ; 刘洋 2 ; 赵楚楚 3 ; 于海龙 4 ; 张津京 5 ; 冯志勇 6 ;

作者机构: 1.国家食用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农业部南方食用菌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

3.上海市农业遗传育种重点开放实验室

4.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

5.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

6.南京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关键词: 真姬菇;菌种质量;质量评价;液体培养;碳源;氮源;正交设计

期刊名称: 上海农业学报

ISSN: 1000-3924

年卷期: 2013 年 29 卷 04 期

页码: 4-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通过液体培养、可见光谱分析,探究碳源、氮源单因素及正交优化设计对真姬菇SIEF4104与SIEF4078菌株LBL评价方法的效应,并确立了优化液体培养基组成。结果表明:不同碳源和氮源对同一菌株存在显著性差异,而碳氮源对于优劣菌株间的评价效应差异不显著,即碳氮源因素对于优劣菌株间评价结果的作用相当;相对于添加无机氮源的液体培养基,添加有机氮源的液体培养基的DR值普遍较低。

  • 相关文献

[1]一种真姬菇菌种质量整合定量评价方法. 刘洋,陈辉,冯志勇,陈明杰,汪虹. 2011

[2]斑玉蕈菌种质量LBL评价法作用机理初探. 赵楚楚,陈辉,冯志勇,陈明杰,汪虹,张津京. 2013

[3]LBL评价与真姬菇表观农艺性状相关性分析. 刘洋,陈辉,冯志勇,陈明杰,汪虹,于海龙,谢敏英,张津京. 2011

[4]西藏地区一珍稀药用菌-上升炭角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张清卿,李传华,杨瑞恒,邓春英,杨靖亚. 2020

[5]草菇V_9等三个菌株的生物学特性. 王辅德,叶叙丰,倪迪安,夏镇澳,蔡令仪,陈敬荣,高君辉,乔卫亚. 1996

[6]野生白棕口蘑菌种分离及培养条件优化. 陆欢,王瑞娟,万佳宁,杨慧,徐珍,尚晓冬,刘建雨. 2022

[7]高雄山虫草生物学特性及人工驯化条件优化. 杨双双,林群英,朱丽娜,鲍大鹏,陈明杰,李传华. 2021

[8]拟康宁木霉T-51菌株生物学特性及其生物防治潜力. 尤佳琪,杜然,顾卫红,李超汉,李国庆,宋荣浩. 2022

[9]食用菌菌种质量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 陈辉,赵楚楚,于海龙,刘洋,张津京,冯志勇. 2013

[10]真姬菇栽培菌株的ITS和SSR分析. 董岩,陈辉,赵明文,冯志勇. 2009

[11]SSR特异标记在真姬菇中的可传递性. 许占伍,陈辉,冯志勇,陈明杰. 2010

[12]真姬菇工厂化生产配方筛选研究. 王迎鑫,郭倩,刘朝贵,潘辉,连凯,章芳芳,周敏,赵静. 2014

[13]两株真姬菇菌株培养料配方试验. 潘辉,郭力刚,李正鹏,陆欢. 2022

[14]真姬菇营养成分的测定与分析. 王耀松,邢增涛,冯志勇,John Buswell,刘兴华. 2006

[15]培养料中重金属对真姬菇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 曲明清,邢增涛,谢文明,程继红,李明容,门殿英. 2006

[16]真姬菇培养时间与栽培料失重、含水量和产量的关系. 高君辉,冯志勇,陈辉. 2008

[17]真姬菇SIEF3136菌株单核体RAPD多态性分析. 许占伍,陈辉,冯志勇,陈明杰,鲍大鹏,汪虹. 2010

[18]真姬菇热泵干燥特性及数学模型研究. 翁敏劼,陈君琛,汤葆莎,吴俐,赖谱富. 2023

[19]栽培种培养时间对真姬菇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程继红,冯志勇,高君辉. 2003

[20]五种农药对真姬菇菌丝生长影响的初步研究. 李军辉,冯志勇,赵明文,汤兆宙,李玉祥,程继红,高君晖. 200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