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灰树花菌株品比栽培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林兴生 1 ; 林衍铨 1 ; 陈体强 1 ; 李开本 1 ; 曾宪森 1 ; 余应瑞 1 ;

作者机构: 1.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关键词: 灰树花;出菇率;生物学效率

期刊名称: 广西农业生物科学

ISSN: 1008-3464

年卷期: 2002 年 21 卷 03 期

页码: 173-175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对 6个灰树花菌株 (Gb、Gc、Gq、Gw、Gy、Gz)进行栽培 ,结果表明 :Gq菌丝生长速度最快 ,2 5 d即长满菌袋 ,Gz菌丝生长速度最慢 ,需 3 6d。各菌株适宜的出菇时间和出菇温度为 :Gy,1 0月上旬~1 0月下旬 ,2 0~ 2 4℃ (高温型 ) ;Gw,1 0月下旬~ 1 1月下旬 ,1 6~ 2 0℃ (中温偏高型 ) ;Gq、Gz、Gc,1 1月上旬~ 1 2月上旬 ,1 4~ 1 8℃ (中温型 ) ;Gb,1 1月中旬~ 1 2月中旬 ,1 1~ 1 8℃ (中温偏低型 )。同一菌株的出菇率以覆土出菇的最高 ,长颈式出菇次之 ,短颈式出菇最低 ,生物学效率也以覆土出菇的最高 ,但短颈式出菇次之 ,长颈式出菇最低 ,其出菇率和生物学效率从高到低依次为 Gq>Gw>Gb>Gz>Gy>Gc。利用割小口再生法和覆土再生法均能提高各菌株的产量 ,但覆土再生法效果比割小口再生法好 ,两种再生法的增产效果从高到低依次为 Gc>Gb>Gy>Gw>Gq>Gz。

  • 相关文献

[1]灰树花浸膏粉的生产及其化学成分分析. 徐洁,陈体强,朱培根,李开本,林章余. 2000

[2]灰树花与白灰树花子实体蛋白质营养评价. 李怡彬,沈恒胜,汤葆莎,郑恒光,吴俐,陈君琛. 2010

[3]福建省灰树花工厂化栽培技术. 阮海东,陈秀娟,林程,林戎斌. 2015

[4]红麻骨栽培草菇试验. 曾日秋,刘志平. 2013

[5]杏鲍菇高产栽培工艺的研究. 江枝和,翁伯琦,肖淑霞,林勇,杨佩玉. 2002

[6]培养料碳氮比对真姬菇生长的影响. 郑永标,陈济琛,蔡海松,林戎斌. 2002

[7]白灵侧耳蓖丝生长与培养条件的相关性研究. 胡润芳,薛珠政. 2006

[8]羽叶决明代料栽培金福菇的研究. 郑浩,翁伯琦,江枝和,王义祥,李延. 2008

[9]花生秸秆代料栽培对秀珍菇的产量及物质转化的影响. 郑向丽,江枝和,王俊宏,翁伯琦,徐国忠. 2015

[10]姬松茸菌株的胞外酶活性及与产量的关系. 林新坚,江秀红,林戎斌,陈济琛. 200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