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不同类型花生浸种过程物理特性变化及内部水分迁移规律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李萍 1 ; 谢永康 1 ; 李星仪 1 ; 杨慧 1 ; 韩俊豪 1 ; 张丽霞 1 ;

作者机构: 1.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中心

关键词: 花生;浸种;物理特性;水分迁移;吸水动态;核磁共振;伪彩图

期刊名称: 河南农业科学

ISSN: 1004-3268

年卷期: 2024 年 53 卷 008 期

页码: 154-16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探究高油酸、高蛋白和普通花生在不同温度(25℃和31℃)和浸泡时间(0、3、6、9、12 h)下的浸种特性,利用低场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动态监测种子水分相态和迁移,明确不同类型花生种子浸种过程的物理特性变化和吸水动态,旨在探寻不同类型花生适宜的浸种时间和温度,降低花生萌发时种皮破损率。结果表明,不同温度和浸泡时间处理下,3种类型花生种子的质量增加率、体积增加率、含水率增加率及总信号幅值等与花生浸泡时间和温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高蛋白花生YH9326的蛋白质与高蛋白标准比值(P/P标)最高(1.37),在25℃浸种12 h后质量增加率最高(58.91%),与31℃处理无显著差异;25℃下浸种3、6 h含水率增加率较31℃分别下降22%、6%;2种温度下非结合水信号幅值增加率在浸种12 h显著高于浸种9 h,显示出种子持续吸水状态;与31℃浸种相比,25℃下浸种3 h总水和结合水信号幅值增加率分别提高42%和10.0倍。普通花生HY38的油酸与亚油酸比值(OA/LA)最低(1.30),31℃浸种3、6、9 h后,其体积增加率显著提高,分别较25℃浸种时提高8%、17%、25%;浸种9 h后含水率增加率比25℃提高20%;浸种3、6 h,其结合水信号幅值增加率较25℃分别下降35%和29%,但非结合水信号幅值增加率显著提高99%和55%;在31℃浸种6、9 h,非结合水信号幅值增加率无显著差异。高油酸花生YH37的油酸与亚油酸比值(OA/LA)最高(11.1),在25℃下浸种3 h体积增加率(46.13%)高于YH9326和HY38,相较于31℃浸种3、6 h后,其非结合水信号幅值增加率分别降低13%、9%,结合水信号幅值增加率显著提高3.5倍和1.3倍。在25℃浸种,高油酸花生YH37和高蛋白花生YH9326的非结合水信号幅值增加率虽表现持续吸水到浸种12 h,但在浸种6、9 h无显著差异。高蛋白花生YH9326及高油酸花生YH37适宜在25℃浸种6 h,可完成初始快速吸胀吸水;普通花生种子HY38适宜31℃浸种6 h,基本完成初始快速吸胀吸水。

  • 相关文献

[1]花生清选机去柄装置设计与试验. 孙千涛,李泽后,刘道奇,刘龙,钱凯,李秀杰. 2021

[2]过氧化氢浸种对花生种子发芽及生理代谢的影响. 郝西,崔亚男,张俊,刘娟,臧秀旺,高伟,刘兵,董文召,汤丰收. 2021

[3]气体射流冲击干燥对脱盐海参理化特性和微观结构的影响. 林雅文,李艾靑,谭卓弘,崔方超,李英美,谢永康,李星仪,励建荣,李学鹏. 2024

[4]基于核磁共振代谢组学分析不同品种草莓的化学成分差异. 安莉,汪红,马婧玮,秦冬梅,朱春雨,袁永亮,吴绪金. 2020

[5]不同施氮量下潮土中小麦秸秆腐解特性及其养分释放和结构变化特征. 曾莉,张鑫,张水清,王秀斌,梁国庆,周卫,艾超,张跃强. 2020

[6]真空冷冻干燥条件对多谷物全粉品质影响的研究. 张康逸,何梦影,杨帆,贾盼盼. 2017

[7]筛分风选组合式油菜复清装置设计与试验. 吴亚滨,孙千涛,朱家成,艾堂顺,金迪,李秀杰. 2024

[8]不同热预处理对栎木木质纤维素降解的影响. 李顺峰,刘丽娜,许方方,田广瑞,高帅平,魏书信,崔国梅,王安建. 2023

[9]高巧与顶苗新处理水稻种子对秧苗素质的影响及其控虫效果初探. 夏明聪,任应党,马晓静,冯超红,李丽霞,姜军,秦亚芳. 2015

[10]甘薯苗期黑斑病对薯苗生长的影响及药剂浸种对黑斑病的防治效果. 张德胜,田雨婷,马占宽,赵付枚,王英志,张振臣. 2024

[11]浸种时间及干燥处理对苦瓜发芽势的影响. 吉淼,马凯,杨凡,蔡毓新,牛莉莉,史宣杰. 2016

[12]通过草甘膦浸种鉴定抗草甘膦棉花. 燕树锋,刘海芳,铁双贵,祝水金,卢彩霞. 2016

[13]尿囊素处理小麦种子增产机理探讨. 谢德意,梁慧珍,王浩. 1993

[14]水稻白叶枯病防治技术研究. 张桂芬,程红梅,鲁传涛,王克荣. 1998

[15]MeJA浸种对干旱胁迫下玉米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李兆举,徐新娟,齐红志,王二歌,宋思艺,王晓桠,赵博文. 2017

[16]2001-2013年我国花生品种产量及品质性状变化规律. 秦利,刘华,张忠信,韩锁义. 2013

[17]花生耐旱机理及耐旱性的调控研究. 董文召. 2004

[18]小麦和花生利用磷形态差异的研究. 寇长林,王秋杰,张福锁,任丽轩. 1999

[19]河南省优质花生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与策略探讨. 董晓红,董文召. 2004

[20]河南省夏直播花生2012年区域试验分析. 张忠信,韩锁义,徐静,刘华,张俊,秦利. 201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