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广东英德红茶代表产品的香气成分鉴定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王秋霜 1 ; 吴华玲 1 ; 陈栋 1 ; 许勇泉 2 ; 尹军峰 2 ; 黄国资 1 ;

作者机构: 1.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2.国家茶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关键词: 英德红茶;香气;顶空固相微萃取法;气质联用分析

期刊名称: 茶叶科学

ISSN: 1000-369X

年卷期: 2012 年 32 卷 05 期

页码: 448-45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了探索英德红茶有别于其他红茶香气的物质基础和主要的芳香成分,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用技术,以云南滇红、印度阿萨姆红茶和斯里兰卡乌瓦红茶为对照,对产自广东省的英红9号、英红1号红茶和群体红茶3个代表性产品的主要香气组分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从广东英德红茶样品中共鉴定出50多种香气化合物,主要包含醇类、酯类、醛类、酮类、烯类和烷烃类等,其中相对含量最高的香气组分是醇类物质,平均含量占总香气的67.03%;其次是酯类和醛类,平均含量分别是12.85%和11.33%;香气化合物中芳樟醇、水杨酸甲酯、氧化芳樟醇、橙花醇和壬醛的相对含量占香气物质总量的60%以上,呈现花果香、甜香等风味的芳香化合物是广东英德红茶香气的主要特征成分。

  • 相关文献

[1]广东红茶香气成分的比较研究. 王秋霜,陈栋,许勇泉,尹军峰. 2012

[2]广东单丛茶树品种红茶香气成分的GC-MS分析. 王秋霜,乔小燕,操君喜,方华春,陈栋. 2015

[3]广东仁化白毛红茶香气组成的比较研究. 王秋霜,陈栋,许勇泉,尹军峰. 2012

[4]科技支撑英德红茶产业发展60年:成就与对策. 陈慧英,操君喜,孙世利,凌彩金,曾斌,潘顺顺,张婷,陈海强. 2020

[5]"五品"支撑英德红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陈慧英,操君喜,唐劲驰,黎健龙,曾斌,李治刚. 2020

[6]不同品种英德红茶的品质比较分析. 桑嘉玘,温靖,刘昊澄,徐玉娟,肖更生,吴继军,傅曼琴,卜智斌,蓝丽丹,黄慧馨. 2021

[7]英红九号产业化发展的若干思考. 方华春. 2015

[8]灌浆成熟期水分对香稻香气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田卡,唐湘如,段美洋,钟克友,黎国喜,田华. 2010

[9]糯米糍荔枝香气成分的测定与分析. 陈玉旭,蔡长河,曾庆孝. 2009

[10]萎凋及发酵时间对广东丹霞红茶香气及品质的影响. 王秋霜,凌彩金,乔小燕,陈栋,操君喜,吴华玲. 2019

[11]百香果果汁营养特性分析与评价. 邝瑞彬,孔凡利,杨护,杨敏,周陈平,魏岳荣. 2021

[12]红茶香气研究进展. 王秋霜,陈栋,吴华玲. 2011

[13]广东陈香茶特征香气物质研究. 王秋霜,陈栋. 2012

[14]冷冻处理对荔枝香气成分的影响. 蔡长河,陈玉旭,曾庆孝,张爱玉. 2008

[15]斯里兰卡五大区域红茶香气物质的HS-SPME/GC-MS研究. 王秋霜,乔小燕,吴华玲,操君喜,陈栋. 2016

[16]乌龙茶香气研究进展. 胡海涛,苗爱清. 2002

[17]高温长时辉干工艺对广东炒青绿茶香气组分的影响. 胡蝶,陈维,马成英,方壮东,黄海英,苗爱清. 2022

[18]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荔枝汁贮藏过程中香气成分的变化. 李春美,钟慧臻,郝菊芳,徐玉娟. 2011

[19]气相色谱-串联质谱结合化学计量学分析快速陈化对白茶香气的影响. 祁丹丹,陈维,苗爱清,王雯雯,庞式,马成英. 2018

[20]茶叶指纹图谱研究进展. 范杰文,罗一帆,凌彩金. 201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