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金顶侧耳和金针菇三个新品种的选育报告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陆欢 1 ; 刘建雨 1 ; 张丹 1 ; 宋春艳 1 ; 谭琦 1 ; 尚晓冬 1 ; 王瑞娟 1 ;

作者机构: 1.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囯家食用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农村部国家食用菌种质资源库(上海)

关键词: 品种选育;金顶侧耳;金针菇

期刊名称: 菌物学报

ISSN: 1672-6472

年卷期: 2024 年 005 期

页码: 160-16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金顶侧耳新品种‘金榆1号’是以商业化品种‘榆黄2号’为亲本,通过系统选育获得。该品种菌盖颜色为金黄色或亮黄色,菌盖呈扇形或扇半球形,菌柄粗壮,出菇整齐,产量稳定、生长周期短且抗逆性强。金针菇新品种‘上研A130’是以‘上研1号’为亲本,亲本的孢子通过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后,经多孢自交育种技术选育获得。该品种为白色,菌盖内卷呈球形,菌柄较长,菌柄基部绒毛少,芽出数多且整齐,产量高。金针菇新品种‘上研1820’通过单孢杂交育种技术选育获得。该品种为浅黄色,菌盖呈球形,菌柄基部颜色加深不显著,菌柄较长,芽出整齐,商品性状好。

  • 相关文献

[1]单孢杂交选育金针菇新品种‘上研1820’. 王瑞娟,陆欢,徐珍,宋春艳,谭琦,刘建雨,尚晓冬. 2023

[2]葡萄枝栽培金顶侧耳及其营养成分分析. 黄卫华,陈明杰,陈洪雨,陶祥生. 2019

[3]金顶侧耳水提物保湿活性的研究. 黄怡雯,唐庆九,蔡梦婷,王益莉,熊敏,柯凯伦,俞苓. 2018

[4]瓶栽金针菇现蕾期的几个问题. 程继红,冯志勇,曹晖. 2001

[5]金针菇非食用部位水提物的膜分离及体外抗肿瘤活性. 朱忠敏,周岩飞,李晔,姚渭溪. 2016

[6]3株金针菇菌株孢子同核体后代生物学性状的分化. 秦娟,尚晓冬,谭琦,徐珍,杨慧,张旬旬,张红敏. 2013

[7]采用木屑培养基传代的金针菇菌种稳定性. 张丹,朱爱莲,赵静,周敏,张引芳,尚晓冬,王瑞娟,谭琦. 2018

[8]金针菇气生菌丝缺陷型突变株疏水蛋白基因表达分析. 黄千慧,姚森,魏仲阳,仝宗军,张烨琳,邓优锦,谢宝贵. 2021

[9]Label-free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揭示MeJA对金针菇菌丝体次级代谢的影响. 崔海洋,蒋佩钰,徐珍,李巧珍,李玉,周峰,尚晓冬,孙伟明,刘建雨,张丹. 2020

[10]杂交技术培育金针菇尿嘧啶营养缺陷型双核体菌株. 鲍大鹏,万佳宁,卢绪志,余养朝,张光忠,茅文俊,王莹,周陈力. 2020

[11]金针菇主要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张引芳. 1990

[12]中国金针菇工厂化生产用种SSR和AFLP遗传多样性分析. 陆欢,章炉军,张丹,李开盛,尚晓冬,谭琦. 2014

[13]金针菇tps1基因序列分析及不同温度下tps1、tps2基因定量表达研究. 刘建辉,张俊玲,李亮,尚晓冬,谭琦. 2015

[14]金针菇品种DUS测试性状的分级与评价. 徐珍,章炉军,尚晓冬,刘建雨,张丹,杨慧,于海龙,张美彦,王瑞娟. 2019

[15]生产用金针菇菌种退化的快速判断. 马丹丹,余昌霞,陈辉,赵楚楚,于海龙,曹晖. 2012

[16]农杆菌介导法转化金针菇不同受体的效率比较. 刘建雨,徐珍,张丹,王瑞娟,谭琦,尚晓冬. 2015

[17]利用转录组分析蓝光对金针菇原基形成的影响. 刘建雨,王瑞娟,张丹,徐珍,陆欢,宋春艳,尚晓冬,于海龙. 2021

[18]金针菇杂交新品种‘金针菇G1’. 徐珍,尚晓冬,谭琦. 2011

[19]利用转录组分析茉莉酸甲酯对金针菇原基生长的影响. 李玉,朱秋瑾,李巧珍,陆欢,王瑞娟,杨慧,尚晓冬,刘建雨. 2022

[20]工厂化生产金针菇菌株‘青禾’F_2代性状分化的研究. 张旬旬,苏蓉,尚晓冬,谭琦.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