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HS-SPME-GC-MS结合GC-O分析不同叶位桑叶挥发性风味物质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孔维涓 1 ; 庞道睿 2 ; 杜冰 1 ; 杨琼 2 ; 廖森泰 2 ; 陈若虹 3 ; 邹宇晓 2 ;

作者机构: 1.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

2.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3.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关键词: 桑叶;气相色谱质谱嗅闻联用;挥发性风味物质;青草味;(E)-2-己烯醛

期刊名称: 食品工业科技

ISSN: 1002-0306

年卷期: 2024 年 016 期

页码: 282-29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探究桑叶“青草味”分布特点,本研究以我国南方地区广泛种植的‘粤桑11号’桑树的叶片为研究对象,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嗅闻联用仪测定了不同叶位(桑芽、1~3叶位和4~6叶位叶片)的挥发性成分,并对桑叶挥发性成分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叶位桑叶共鉴定出挥发性风味物质38种,其中不同叶位共有成分14种,差异性成分24种;桑芽、1~3叶位和4~6叶位中分别鉴定出24种、28种、23种挥发性风味物质。不同叶位桑叶的挥发性风味物质中均以醛类物质的含量最高,是构成桑叶风味的主体成分,而被描述为“青草味”的(E)-2-己烯醛在不同叶位叶片的醛类物质中均占比最高,可能是桑叶食品“青草味”的重要成分之一。本研究结合风味强度法和风味轮廓法解析了各个叶位之间的风味特征成分,明确(E)-2-己烯醛消减是桑叶食品风味改良的关键因素。本文研究结果可为风味品质优良的桑叶食品原料筛选提供部分参考依据。

  • 相关文献

[1]糙米挥发性风味物质分析技术及其在加工中变化研究进展. 陈焱芳,张雁,邓媛元,魏振承,唐小俊,刘光. 2020

[2]六种市售豆豉的品质和挥发性风味物质分析. 覃芳丽,王思远,邹宇晓,黎尔纳,穆利霞,刘军,邢东旭. 2024

[3]荔枝汁结冰-解冻浓缩过程中品质的变化规律. 赵芳,曹清明,吴继军,徐玉娟,肖更生. 2012

[4]干燥方式对果蔬风味物质影响研究进展. 廖李,安可婧,刘璐,乔宇,汪超. 2018

[5]不同烹饪方式对盐渍鱼干风味和微观结构的影响. 曾萍,张业辉,张友胜,宁正祥,陈雄,秦亚茹. 2019

[6]甜玉米成熟过程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规律. 李国琰,张雁,廖娜,邓媛元,王智明,李巧玲,王蒙,黄成宜. 2022

[7]冬瓜桑椹馅料配方优化及其挥发性风味物质分析. 陆胜勇,傅曼琴,余元善,温靖,彭健,林羡,肖更生. 2023

[8]不同品种鹅肉理化特性及其风味物质的比较分析. 张惠朋,林奕云,唐道邦,王治同,刘学铭,邹金浩,林耀盛. 2023

[9]两种浓缩工艺荔枝汁的挥发性风味物质. 赵芳,吴继军,曹清明,徐玉娟,肖更生. 2012

[10]龙眼乳酸菌发酵工艺条件优化及其挥发性风味物质变化. 刘磊,汪浩,张名位,张雁,张瑞芬,唐小俊,邓媛元. 2015

[11]宁夏菜心不同部位发酵理化品质及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分析. 陆胜勇,肖更生,罗文珊,徐玉娟,吴继军,余元善,李璐. 2022

[12]桑椹多酚对广式腊肠风味的影响. 候雨雪,刘学铭,程镜蓉,朱明军. 2022

[13]鸡肉风味的形成机制与调控研究进展. 崔小燕,苟钟勇,蒋守群,蒋宗勇. 2019

[14]桑树资源综合利用进展及开发对策. 何雪梅,廖森泰,刘吉平. 2005

[15]桑叶的营养价值及其在单胃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唐延天,陈卫东,马现永,崔艺燕,邓盾,余元善. 2020

[16]饲料中添加不同品种桑叶及发酵桑叶对胡须鸡的饲养效果. 黄静,邝哲师,刘吉平,潘木水,邹宇晓,廖森泰. 2017

[17]桑树的营养功能性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何雪梅,廖森泰,刘吉平. 2004

[18]桑叶对动物健康的作用及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林森,罗国庆,王振江,戴凡炜,赵超艺,唐翠明. 2020

[19]桑叶对猪肉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崔艺燕,马现永. 2017

[20]桑叶提取物抑菌活性及其成分分析. 刘凡,陈佳佳,廖森泰,孙远明,邹宇晓,肖更生. 201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