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基于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和电子舌分析不同处理秋刀鱼烤后的风味特征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赵玲 1 ; 王琳 1 ; 曹荣 1 ; 刘淇 1 ; 王善宇 1 ; 胡梦月 1 ;

作者机构: 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关键词: 烤秋刀鱼;挥发性风味;滋味;感官评价

期刊名称: 食品科学

ISSN: 1002-6630

年卷期: 2024 年 011 期

页码: 186-191

收录情况: EI ;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本实验以不同处理的秋刀鱼(鲜秋刀鱼、腌制秋刀鱼和紫外+冷风干制秋刀鱼)为原料进行烤制,采用电子鼻和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SPME-GCMS)分析其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规律,进一步采用电子舌测定其滋味特征,并结合感官评价综合描述烤秋刀鱼的风味特征。电子鼻分析结果表明烤制后3组鱼肉具有完全不同的气味轮廓。3组烤秋刀鱼中共检测到38种挥发性风味化合物,由11种醛类物质、4种醇类物质、5种酮类物质、13种烃类物质以及含氮化合物组成,共同形成了烤秋刀鱼以油脂香为主,带有青草香、鱼腥味的风味特征。3组烤秋刀鱼关键风味化合物的含量有显著差异,紫外+冷风干制秋刀鱼烤制后累积了更多的挥发性风味化合物,增添了清香、焦香味,使得其风味特征更加丰富。电子舌分析结果显示,咸味、鲜味和鲜味回味是烤秋刀鱼的重要味觉指标,紫外+冷风干制通过丰富烤秋刀鱼的咸味和鲜味回味从而提升其滋味。感官评价分析结果表明,经紫外+冷风干制的秋刀鱼在烤制后外观、气味、滋味和口感均得到了改善,其色泽金黄、肉质紧实,具有丰富的油脂香气、适宜的滋味和回味,感官可接受度显著提高。综上,3种不同处理的秋刀鱼中,经紫外+冷风干制的秋刀鱼烤后被赋予了更丰富的风味。

  • 相关文献

[1]响应面法优化海鲈鱼片脱腥工艺. 张海燕,吴燕燕,李来好,杨贤庆,林婉玲,胡晓,魏涯. 2019

[2]传统鱼露发酵过程中细菌群落演替及对其挥发性风味形成的影响分析. 李春生,王悦齐,李来好,陈胜军,吴燕燕,胡晓,荣辉. 2018

[3]野生和养殖大黄鱼(Larimchthys crocea)品质特征与差异性探究. 郭全友,邢晓亮,姜朝军,杨絮. 2019

[4]野生和养殖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品质特征与差异性探究. 郭全友,邢晓亮,姜朝军,杨絮. 2019

[5]养殖大黄鱼滋味和气味物质组成及评价. 张秀洁,郭全友,王鲁民,姜朝军. 2019

[6]池塘养殖"六月黄"中华绒螯蟹肝胰腺的滋味特征. 刘洪波,薛竣仁,唐静,任黎华,姜涛,陈修报,杨健. 2024

[7]蓝圆鰺腌干工艺中组织蛋白酶与游离氨基酸和滋味形成的关系. 吴燕燕,曹松敏,李来好,杨贤庆,林婉玲,陈胜军. 2018

[8]中国明对虾野生群体与选育群体肌肉中滋味物质的比较分析. 郭建港,何玉英,王琼,郑礼,李健. 2022

[9]基于电子舌技术分析不同采收期紫菜的滋味特征. 曹荣,赵玲,王联珠,孙慧慧,刘淇. 2019

[10]水产品鲜度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周德庆,马敬军,徐晶晶. 2004

[11]响应面法优化糟醉鲟鱼湿腌工艺. 赵品,林婉玲,郝淑贤,李来好,杨贤庆. 2016

[12]虾皮产品质量评价关键指标研究. 郭莹莹,王联珠,朱文嘉,何柳,江艳华,姚琳. 2016

[13]海鲈鱼鳞胨工艺技术优化及品质分析. 窦鑫,黄克辉,魏涯,吴燕燕,张钰婷. 2020

[14]基于电子鼻的海捕与养殖海鲈鱼鉴别技术研究. 马玉洁,李智慧,周德庆,张道旭,牟伟丽,赵峰. 2016

[15]岱瞿族大黄鱼质构特性与感官评价的相关性分析. 范正利,黄艳青,陈坚. 2023

[16]不同贮藏条件下咸鱼品质的变化规律. 张婷,吴燕燕,李来好,杨贤庆,陈胜军,任中阳,王雅楠. 2012

[17]不同蛋白酶对红鳍笛鲷鱼排酶解液风味影响. 宿小杰,王珊珊,崔青曼,马玉洁,于莹,周德庆. 2021

[18]活品流通过程中虾夷扇贝风味品质的变化. 杨婷婷,刘俊荣,俞微微,沈建,马永生,田元勇. 2015

[19]凡纳滨对虾熟虾仁的工艺研究及保藏特性分析. 王素华,陈积明,朱海,刘维,郝淑贤,魏涯. 2010

[20]不同养殖模式的凡纳滨对虾品质的比较. 岑剑伟,王剑河,李来好,郝淑贤,李卓佳,文国,石红,周婉君. 200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