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与槟榔芋间作的棘托竹荪栽培配方筛选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马璐 1 ; 林衍铨 1 ; 肖胜刚 2 ; 黄忠英 2 ; 江晓凌 1 ; 应正河 1 ;

作者机构: 1.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

2.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县农业局经济作物管理中心

关键词: 棘托竹荪;槟榔芋;间作

期刊名称: 菌物研究

ISSN: 1672-3538

年卷期: 2016 年 14 卷 01 期

页码: 52-55

摘要: 以棘托竹荪D89为供试菌株,研究栽培料发酵时间及不同比例杂木屑和谷壳培养料对棘托竹荪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棘托竹荪栽培料发酵60 d时,产量最高,为2.18 kg/m~2;供试范围内,随着谷壳用量的增加,菌丝长势之间无明显差异,但菌丝长满畦床时间逐渐缩短,棘托竹荪鲜质量呈降低趋势,槟榔芋产量无显著性差异。其中配方A(89.5%杂木屑,10%谷壳,0.5%尿素)用于槟榔芋间作棘托竹荪时,原基形成时间为70 d,棘托竹荪产量1.73 kg/m~2,槟榔芋产量达4.80 kg/m~2。

  • 相关文献

[1]与槟榔芋间作的棘托竹荪优良菌株筛选. 马璐,林衍铨,肖胜刚,黄忠英,江晓凌,应正河. 2015

[2]槟榔芋-棘托竹荪间作栽培技术. 肖兰芝,张祖铭,黄忠英,肖胜刚,江晓凌,应正河,杨驰,林衍铨,马璐. 2025

[3]槟榔芋间作棘托竹荪优良菌株筛选. MA Lu,马璐,LIN Yan-Quan,林衍铨,XIAO Sheng-Gang,肖胜刚,Huang Zhong-Ying,黄忠英,JIANG Xiao-Ling,江晓凌,YING Zheng-He. 2015

[4]槟榔芋间作棘托竹荪栽培配方筛选. MA Lu,马璐,LIN Yan-Quan,林衍铨,XIAO Sheng-Gang,肖胜刚,Huang Zhong-Ying,黄忠英,JIANG Xiao-Ling,江晓凌,YING Zheng-He. 2015

[5]棘托竹荪菌托抑菌物质提取、分离及活性组分. 林陈强,林戎斌,陈济琛,张慧,林新坚. 2015

[6]播种期对槟榔芋生长特性及品质的影响. 薛珠政,李永平,林珲,张瑞珠,温庆放. 2009

[7]冷浸田槟榔芋—茭白轮作栽培技术. 余广兰,张宜昌,李清华. 2014

[8]栽培措施对槟榔芋生长特性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薛珠政,李永平,林珲,张瑞珠,温庆放. 2009

[9]不同播期对槟榔芋生长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薛珠政,李永平,林珲,张瑞珠,温庆放. 2009

[10]冷浸田槟榔芋-茭白轮作栽培技术. 余广兰,张宜昌,李清华. 2014

[11]棘托竹荪菌盖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研究. LIN Chenqiang,林陈强,LIN Rongbin,林戎斌. 2013

[12]棘托竹荪菌盖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 LIN Rongbin,林戎斌,CAO Meng,曹萌. 2014

[13]棘托竹荪菌盖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 LIN Chen-qiang,林陈强,CAO Meng,曹萌,CHEN Ji-chen,陈济琛,QIU Hong-duan,邱宏端,LIN Xin-jian,林新坚,LIN Rong-bin,林戎斌. 2015

[14]棘托竹荪菌托抑菌物质提取、分离及活性组分. LIN Chen-qiang,林陈强,LIN Rong-bin,林戎斌,CHEN Ji-chen,陈济琛,ZHANG hui,张慧,LIN Xin-jian. 2015

[15]几种牧草在福建侵蚀茶园生态修复中的应用. 罗旭辉,钟珍梅,詹杰,陈清山,黄毅斌. 2009

[16]7个菠萝品种在云南的引种表现. 赵维峰,杨文秀,裴红霞,张艳芳. 2018

[17]猕猴桃果园间作模式优化构建与技术集成. 赖瑞联,龙宇,程春振,冯新,吴如健,陈义挺,翁伯琦. 2019

[18]茶园间作灵芝对土壤细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影响. 李艳春,林忠宁,陆烝,刘明香. 2019

[19]玉米品种对小斑病的抗性分析及品种间作的控病效果. 甘林,苏光秋,代玉立,韦忠耿,张回灿,郑利剑,滕振勇,杨秀娟. 2020

[20]茶园间作圆叶决明调控茶小绿叶蝉研究. 李慧玲,张辉,曾明森.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