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高玉峰 1 ; 任元 1 ; 张卫平 1 ; 张攀 1 ; 严建兵 1 ; 李建生 1 ; 杨小红 1 ;
作者机构: 1.中国农业大学/国家玉米改良中心/北京市作物改良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玉米;产量;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代换系
期刊名称: 玉米科学
ISSN: 1005-0906
年卷期: 2012 年 20 卷 01 期
页码: 35-38+4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综3和87-1组配的重组自交系中株高和产量差异最大的RIL88和RIL279家系为材料,通过回交转育,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建立一套玉米产量构成因子代换系。结果表明,平均代入片段2.88个,平均代入片段长度为26.5cM,全基因组覆盖率达到88.7%,平均背景回复率达到95.8%。同时,对这套代换系的表型效应进行初步评价,发现大多数调查性状具有广泛的变异。
- 相关文献
[1]小麦-中间偃麦草代换系CH188分子细胞学鉴定. 罗小军,乔麟轶,李欣,郭慧娟,阎晓涛,张树伟,常利芳,闫金龙,畅志坚,张晓军. 2020
[2]小麦-中间偃麦草代换系中233的分子细胞学鉴定. 杨永乾,李小军,宋杰,孙玉,茹振钢. 2014
[3]小麦-中间偃麦草6J~S/6B代换系的分子细胞学鉴定. 罗小军,乔麟轶,李欣,李光蓉,郭慧娟,阎晓涛,张树伟,常利芳,闫金龙,畅志坚,张晓军. 2020
[4]硫包膜尿素在轻度盐碱土壤中释放特点及肥效研究. 王琦,王永亮,郭军玲,郭彩霞,杨治平. 2016
[5]玉米抗旱性鉴定指标研究现状与进展. 降云峰,马宏斌,刘永忠,李万星,曹晋军,杜园园. 2012
[6]不同施肥处理对玉米光合特性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张越,王创云,邓妍,张丽光,赵丽,王晋,郭虹霞,王陆军. 2015
[7]玉米覆盖技术节水增产效果及其生态效应分析. 马金平,陈振宇,南建福. 2009
[8]长治旱区高产优质玉米新品种筛选. 芦明,张文忠,王慧慧,连培红,申海斌. 2018
[9]不同行距配置对玉米雌雄开花间隔期和产量的影响. 杜艳伟,王高鸿,李颜方,张正,阎晓光,赵根友,赵晋锋. 2018
[10]带耕沟播培土对玉米抗倒性及产量的影响. 许爱玲,席天元,卫晓东,刘青云,李永山,张建诚. 2019
[11]4种化学调控剂对玉米抗倒性及产量的影响. 席吉龙,杨娜,王珂,张建诚,姚景珍. 2018
[12]不同套种模式甘薯与糯玉米的农艺性状及产量. 张敬忠. 2018
[13]分蘖对玉米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张文忠,王慧慧,芦明,连培红,申海斌. 2018
[14]不同种植密度对旱塬地玉米的影响. 单皓,张久刚,崔爱民,王云峰,张虎. 2019
[15]高寒区玉米套种高菜田间配置模式研究. 李洪,李梦蛟,王彧超,王瑞军,张旭丽. 2017
[16]播期和主要气象因子对长治地区玉米产量的影响. 李齐霞,李中青,李洪,祁丽婷,王敏,王瑞,孙万荣,李红梅. 2019
[17]盐碱地对玉米植株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刘洁,阎世江. 2020
[18]晋西北风沙源区玉米种植模式研究. 赵鑫,苏晓菲,张宝林. 2018
[19]玉米的苗期特征与产量的相关关系分析. 郑向阳,李会霞,田岗,刘鑫,王国平. 2020
[20]微生物诱导剂拌种处理对玉米的增产效应. 张述义,邵嘉鸣,范月仙. 200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玉米胚大小及其相关性状的QTL分析
作者:李晓伟;马海林;张人予;王敏;杨小红;李建生
关键词:玉米;胚大小;籽粒大小;油分性状;QTL
-
藜麦八宝粥的制备工艺
作者:梁霞;周柏玲;王海平;任元
关键词:藜麦;八宝粥;赖氨酸AAS营养评价;响应面法;感官评价
-
特早熟高产玉米新品种众德丰1号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
作者:孙贵臣;田齐建;任元;冀彩萍;孟俊文
关键词:玉米;特早熟;新品种;选育;众德丰1号
-
藜麦-小麦粉的流变学特性及其面条研制
作者:梁霞;孟婷婷;周柏玲;田志芳;任元
关键词:藜麦粉;品质特性;面条;质构特性;感官评价
-
基于高通量测序的藜麦连作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
作者:董艳辉;于宇凤;温鑫;王亦学;聂园军;侯丽媛;李亚莉;刘江;任元;王育川;曹秋芬;吴慎杰;王斌;秦永军
关键词:藜麦;连作;高通量测序;根际土壤;生物多样性
-
玉米花期根系结构的表型变异与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作者:张小琼;郭剑;代书桃;任元;李凤艳;刘京宝;李永祥;张登峰;石云素;宋燕春;黎裕;王天宇;邹华文;李春辉
关键词:玉米;节根;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候选基因
-
岢岚县主要经济作物的演变历史、现状与发展对策
作者:胡奋山;胡进喜;南成虎;张春霞;张天明;任元
关键词:现代农业;红芸豆;替代种植;青贮玉米;苜蓿;燕麦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