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鲜食玉米中游离糖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差异的多元统计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牛丽影 1 ; 李大婧 1 ; 刘春泉 1 ; 宋江峰 1 ; 刘春菊 1 ; 陈艳萍 1 ; 袁建华 1 ;

作者机构: 1.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关键词: 游离糖;游离氨基酸;鲜食玉米;采收期;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

期刊名称: 江苏农业学报

ISSN: 1000-4440

年卷期: 2020 年 002 期

页码: 463-47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了明确甜玉米和糯玉米2种鲜食玉米在重要呈味成分游离糖和游离氨基酸含量上的差别,以3个不同成熟度的苏玉29普通玉米(C1、C2、C3)为对照,采用液相色谱技术对3个不同成熟度的晶甜5号甜玉米(S1、S2、S3)和京甜紫花糯2号糯玉米(W1、W2、W3)中的3种游离糖和18种游离氨基酸进行定量测定.结果表明,玉米样品中的糖主要为蔗糖、葡萄糖和果糖,氨基酸以甜味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为主;不同品种及不同发育程度的玉米样品中游离糖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并且这些成分含量的变化主要表现为正相关关系.主成分分析(PCA)提取了3个主成分(PC),分别解释总变异量的49.6%、15.2%和12.1%;在主成分得分图上,3个玉米品种在PC1上的得分按发育程度排列,而PC3将S1、S2、S3与W1、W2、W3分为2组.聚类分析结果显示,C1与甜玉米更为接近,而C2、C3与糯玉米更为相似.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可对S1、S2、S3与W1、W2、W3这2组样品进行识别,由变量投影重要性VIP值可知,区分2种鲜食玉米的最重要的2种组分分别为蔗糖和天冬氨酸,说明氨基酸在鲜食玉米类型的区分上也有明显作用.由结果可知,多元统计的方法可更直观、有效地展示不同鲜食玉米滋味成分的差异,为进一步研究鲜食玉米的风味特征提供了方向.

  • 相关文献

[1]鲜食玉米发育过程中游离糖和氨基酸变化. 牛丽影,李大婧,刘春泉,宋江峰,陈计峦,陈艳萍,袁建华. 2020

[2]甜玉米中游离糖及游离氨基酸的HPLC测定. 马玉玲,牛丽影,李大婧,刘春泉,陈计峦. 2016

[3]高温灭菌过程中三种鲜食玉米汁游离糖与氨基酸含量变化的比较. 牛丽影,刘春菊,李大婧,宋江峰,刘春泉. 2019

[4]加工过程中紫薯汁化学成分变化分析. 万玉炜,牛丽影,陈计峦. 2015

[5]不同品系条斑紫菜采收期游离氨基酸组成与含量变化特征. 胡传明,陆勤勤,张美如,朱建一,马飞,周伟,沈辉. 2015

[6]不同品系条斑紫菜采收期游离氨基酸组成与含量变化特征(英文). 胡传明,陆勤勤,张美如,朱建一. 2015

[7]不同采收期鲜食玉米氨基酸变化分析. 牛丽影,刘春菊,李大婧,宋江峰,刘春泉. 2019

[8]我国鲜食甜糯玉米育种现状. 郝德荣,冒宇翔,陈国清. 2016

[9]种球采收期和预处理对朱顶红促成栽培的影响. 曹荣祥,张宁宁,王勇,华宁,毛秋生. 2012

[10]苦瓜营养成分分析及采收期对苦瓜营养品质的影响. 杜小凤,吴传万,王连臻,胡杨红,赵建锋,文廷刚,王伟中. 2014

[11]早中熟黄皮洋葱新品种希望之星的选育. 陈振泰,潘美红,缪美华,薛萍,杨海峰,惠林冲. 2018

[12]采收期和播种量对菜心经济产量和外观品质的影响. 佘旭东,刘凤军,牟建梅,宋英,张国勤,徐君,李军. 2010

[13]采收期对黄金梨果心褐变和膜脂过氧化的影响. 刘梦竹,周宏胜,胡花丽,张雷刚,罗淑芬,张映曈,李鹏霞. 2020

[14]苏南地区猕猴桃遮阴栽培及品质表现. 阎永齐,陈成,杨勇. 2020

[15]温室网纹甜瓜干物质分配、产量形成与采收期模拟研究. 罗卫红,邰翔,张生飞,金亮,陈永山,卜崇兴,徐刚. 2006

[16]翠冠梨不同采收期对贮藏性的影响. 颜志梅,盛宝龙,蔺经,杨青松,李晓刚. 2005

[17]高Vc含量野生蔬菜资源筛选与不同采收期Vc变化. 张红梅,陈新,顾和平,袁星星,陈华涛,崔晓艳. 2011

[18]鲜食糯玉米适宜采收期与籽粒含水量分析. 杨明花,刘强,冯国瑞,廖必勇,达吾来·杰克山,彭云承,布阿依夏木·那曼提,陈艳萍. 2024

[19]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茶鲜叶中18种游离氨基酸含量初探. 董尚文,刘腾飞,董明辉. 2018

[20]不同间作模式对茶园土壤和茶叶营养品质的影响. 刘腾飞,董明辉,张丽,顾俊荣,张国芹,钱辉.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