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加工工艺对桑叶乌龙茶品质和风味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施英 1 ; 廖森泰 2 ; 刘军 2 ; 任德珠 2 ; 邹宇晓 2 ;

作者机构: 1.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2.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农业部功能食品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农产品加工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桑叶乌龙茶;加工工艺;营养活性成分;挥发性成分;固相微萃取法

期刊名称: 蚕业科学

ISSN: 0257-4799

年卷期: 2015 年 41 卷 03 期

页码: 525-53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了改进用新鲜桑叶制作桑叶乌龙茶的工艺技术,通过检测分析不同加工工艺条件下制作桑叶乌龙茶的营养活性成分与理化性状指标及挥发性香气成分的组成和含量变化,确定晒青程度、摇青次数、杀青温度、包揉次数以及干燥温度等工艺条件对桑叶乌龙茶的品质和风味有重要影响。对上述重要工艺条件的单因素试验结果显示,在晒青18 min、摇青3次、220℃杀青、包揉6次、90℃炒干的工艺条件下,制作桑叶乌龙茶的氨基酸、可溶性糖等营养保健成分保留率相对较高,香气成分形成的风味较好,具有良好的桑叶乌龙茶品质特征。

  • 相关文献

[1]应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桑叶乌龙茶的挥发性成分. 施英,廖森泰,肖更生,邹宇晓,刘军,刘凡,穆利霞,沈维治. 2014

[2]不同成熟度及海拔地区刺梨果实营养活性成分比较. 陈钰祺,徐玉娟,林羡,余元善,温靖,傅曼琴. 2021

[3]干燥方式对辣木叶营养活性成分、抗氧化活性及色泽的影响. 林羡,徐玉娟,肖更生,邹波,唐道邦,余元善,吴继军. 2018

[4]蚕桑资源多元化开发利用新技术研究进展. 邹宇晓,廖森泰,肖更生,胡腾根,王思远,沈维治,刘凡,穆利霞. 2016

[5]冷冻方式对新鲜桑椹营养活性成分和硬度的影响. 林羡,徐玉娟,肖更生,陈于陇,唐道邦,吴继军,李俊. 2017

[6]不同等级CTC红碎茶生化成分分析. 乔小燕,李崇兴,姜晓辉,吴华玲,陈栋. 2018

[7]沙田柚皮精油分子蒸馏分离及成分分析. 郭畅,傅曼琴,徐玉娟,余元善,唐道邦,王治同. 2018

[8]广东花香型红茶与单丛茶挥发性成分比较分析. 梅双,陈维,马成英,陈栋,乔小燕. 2020

[9]茶小绿叶蝉危害对金萱红茶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乔小燕,操君喜,黄华林,李波,陈栋. 2018

[10]基于滋味和香气成分结合化学计量法鉴别不同贮藏年份的康砖茶. 乔小燕,操君喜,车劲,陈栋,刘仲华. 2020

[11]骏枣果醋发酵过程中营养品质变化及风味成分分析. 卜智斌,徐玉娟,温靖,余元善,刘昊澄,邹波,周珊珊. 2020

[12]萎凋时间对丹霞8号主要生化成分和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乔小燕,陈维,马成英,陈栋. 2020

[13]红树莓与黄树莓挥发性成分差异研究. 吴继军,肖更生,徐玉娟,唐道邦,温靖,余元善. 2014

[14]‘御金球’荔枝果肉挥发性成分的顶空固相微萃取GC-MS分析. 蒋侬辉,刘伟,袁沛元,邱燕萍,凡超,向旭. 2016

[15]不同配比陈皮-蜜橘皮茶汤品质分析. 李晓华,徐玉娟,刘雯雯,余元善,温靖,辜青青,傅曼琴. 2024

[16]吹扫捕集-气质联用法检测树莓蒸馏酒中的挥发性成分. 吴继军,肖更生,徐玉娟,唐道邦,温靖,余元善. 2013

[17]SPME/GC-MS分析荔枝汁中的挥发性化合物. 徐玉娟,肖更生,廖森泰,温靖,吴继军,潘思轶,郝菊芳,张义. 2008

[18]火焰花挥发性成分的SPME-GC/MS分析. 杨艳,杨春英,杨荣玲,刘学铭. 2014

[19]干热后处理前后花香型乌龙茶的品质比较. 曾愉,陈维,马成英,胡蝶,夏红玲,林威鹏,乔小燕. 2023

[20]不同年份茯砖茶的挥发性成分差异. 陆英,陈金华,钟晓红,乔小燕,林海燕,陈栋.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