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双壳贝类中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生物标志物的研究及其应用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于永兴 1 ; 张晓娜 2 ; 姚琳 1 ; 江艳华 1 ; 曲梦 1 ; 郭萌萌 1 ; 谭志军 1 ; 李兆新 1 ; 翟毓秀 1 ; 李风铃 1 ;

作者机构: 1.农业部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与评价重点实验室

2.中国海洋大学 海洋生命学院

关键词: 双壳贝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生物标志物

期刊名称: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ISSN: 2095-0381

年卷期: 2020 年 11 卷 022 期

页码: 8151-8156

摘要: 双壳贝类是中国重要的经济水产品种,因其营底栖和滤食的生活习性,常被作为海洋生态系统的指示物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POPs)具有持久性、易蓄积、难降解等特点,对生物造成消极的影响.生物标志物因对污染物响应灵敏,在生物受到严重损害之前即可显示出明显变化,在环境监测领域应用广泛.本文关注了近几年该领域的研究进展,介绍了贝类中的POPs生物标志物、主要类型及其相关技术,并对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 相关文献

[1]双壳贝类消化系统中微塑料的分离鉴定及应用研究. 丁金凤,李景喜,孙承君,何昌飞,蒋凤华,高丰蕾,郑立. 2018

[2]象山港熊本牡蛎幼体分布、附着及生长的空间格局. 姜伟,王桃妮,陈帅,孙兆跃,范瑞良,李楠楠,李雪英,全为民. 2020

[3]双壳贝类能量学及其研究进展. 王俊,唐启升. 2001

[4]桑沟湾底播养殖青蛤与魁蚶的食物来源. 李兵,张继红,吴文广,刘毅,王新萌,康秦梓,陈杜宇,宫雪,徐豪. 2023

[5]欧洲市场双壳贝类流通概况. 赵荣兴. 2004

[6]蛤毒素的研究进展. 李兆新,郭萌萌,杨守国,邢丽红,谭志军. 2009

[7]海洋双壳贝类滤水率测定方法概述. 张继红,方建光. 2005

[8]临海东矶海域人工鱼礁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早期发育. 李楠楠,毕远新,翁歆之,侯弘毅,程岩雄,范瑞良,陈渊戈,欧阳珑玲,全为民. 2024

[9]我国水体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分布及其对鱼类的风险综述. 穆希岩,黄瑛,李学锋,王成菊,罗建波,邱静,沈公铭,李应仁. 2016

[10]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稻田水产品中26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彭婕,居小倩,伍刚,甘金华,何力. 2020

[11]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对鱼类生态毒性研究进展. 穆希岩,罗建波,黄瑛,雷云雷,冯庚菲,李绪兴,沈公铭,邱静,李应仁. 2015

[12]水生生态系统中POPs的免疫毒理学研究进展. 李风铃,江艳华,姚琳,王联珠,翟毓秀. 2014

[13]益生菌对生物体内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的调节作用研究进展. 周扬,龚秀琼,毕宇杰,秦翰林,耿倩倩,谭志军,姚琳,江艳华,曲梦,李风铃. 2023

[14]胜利原油对半滑舌鳎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夏斌,陈碧鹃,李传慧,崔毅,马绍赛. 2011

[15]3个湖泊中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体内CYP1A1和GST的比较及其功效分析. 宋超,钟立强,裘丽萍,陈校辉,刘颖. 2013

[16]辽东湾表层沉积物中生物标志物记录的浮游藻类生物量和群落组成特征. 梅西,孟祥君,王中波,王忠蕾,南青云. 2019

[17]东海和黄海表层沉积物生物标志物的分布特征及古生态重建潜力. 张海龙,邢磊,赵美训,孙耀,唐启升. 2008

[18]钙网蛋白在水产动物中的应用研究. 郁二蒙,吕池波,谢骏,余德光,王广军,王海英,龚望宝,李志斐. 2012

[19]环境中多环芳烃(PAHs)的生物标志物的功效分析. 宋超,胡庚东,范立民,裘丽萍,瞿建宏,孟顺龙,陈家长. 2011

[20]基于综合生物标志物响应法的渔港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价. 刘倩,刘永,张林宝,陈海刚,张喆,田斐,王学锋. 202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