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梭子蟹肌孢虫的组织分布与形式特点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王元 1 ; 周俊芳 1 ; 房文红 1 ; 李新苍 1 ; 马立才 1 ; 赵姝 1 ; 陈甜甜 1 ;

作者机构: 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关键词: 微孢子虫;三疣梭子蟹;寄生;存在形式

期刊名称: 水产学报

ISSN: 1000-0615

年卷期: 2016 年 40 卷 11 期

页码: 1774-178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利用透射电镜技术研究了梭子蟹肌孢虫在三疣梭子蟹体内的组织分布和形式特点,结果显示,梭子蟹肌孢虫主要寄生在骨骼肌、血淋巴、鳃、胃和肠,而在心脏、肝胰腺、性腺和神经等部位未发现。在胃和肠的结缔组织以及骨骼肌中发现梭子蟹肌孢虫的分裂体,表明其可以在这些组织的细胞中增殖,尤其是在骨骼肌细胞中,大量不同发育时期的虫体显示了该虫对骨骼肌的亲嗜性。梭子蟹肌孢虫的分裂体以及其他增殖期的细胞仅寄生于宿主细胞内,而成熟的孢子可存在于宿主细胞内和细胞外基质中。梭子蟹肌孢虫的孢子有6种存在形式,在宿主细胞内和宿主细胞外基质中各有3种。孢子在宿主细胞内的存在形式:1孢子直接寄生于宿主细胞质中,自由游离,无膜包围;2孢子被单层膜包围,类微绒毛样突起物部分溶解,这种情况见于专业性吞噬细胞——无颗粒细胞内;3孢子被层状环形膜结构包围,类微绒毛样突起物清晰,这种情况见于非专业性吞噬细胞内。孢子在宿主细胞外基质中的存在形式:1孢子自由游离,无膜包围,类微绒毛样突起物清晰;2多个孢子被体液性被囊包围,类微绒毛样突起物清晰;3孢子无膜包围,孢外壁与类微绒毛样突起物消失。本研究阐明了梭子蟹肌孢虫在三疣梭子蟹体内的组织分布和孢子的存在形式,为进一步研究微孢子虫在宿主蟹体内的迁移规律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

  • 相关文献

[1]微孢子虫感染三疣梭子蟹的肌组织病理及其免疫相关酶活性. 王浩,王元,房文红,周俊芳,胡文娟. 2015

[2]津冀地区养殖三疣梭子蟹大量死亡的病原和病理分析. 王印庚,杨洋,张正,李彬,廖梅杰,邓威,孟繁林. 2017

[3]三疣梭子蟹抱卵体质量与抱卵量、排幼量及Ⅰ期溞状幼体大小的关系. 李玉全,高保全,戴芳钰. 2009

[4]渤海中国对虾、三疣梭子蟹、海蜇放流状况与效果. YANG Wen-bo,杨文波,LI Hui-qin. 2010

[5]我国海水蟹类养殖现状与发展目标. 乔振国. 2008

[6]微卫星DNA标记用于三疣梭子蟹家系亲子关系的鉴定. 刘磊,李健,刘萍,高保全,陈萍,戴芳钰,王学忠. 2009

[7]8种染色方法对组织切片中虾肝肠胞虫染色效果的比较. 常晓晴,王元,英娜,李楠英,黄倞,李新苍,周俊芳,房文红. 2019

[8]脊尾白虾肌肉微孢子虫病的病原和病理分析. 王元,房文红,周俊芳,李新苍,刘强. 2013

[9]椭圆背角无齿蚌发育关键阶段形态结构以及寄生有效积温的研究. 陈修报,杨健,闻海波,刘洪波,赵颖,苏彦平. 2010

[10]中国海才女虫属复合体(多毛纲:海稚虫科)种类记述(英文). 周进,纪炜炜,李新正. 2010

[11]紫黑翼蚌钩介幼虫在不同规格寄主鱼寄生效果及对寄主鱼营养指标的影响. 马学艳,梁建超,金武,吕国华,顾若波,徐跑,华丹,闻海波. 2023

[12]长江口中华绒螯蟹感染簇生蟹奴的生态学调查研究. 耿智,张涛,赵峰,冯广朋,杨刚,庄平,赵云龙. 2018

[13]长江刀鲚寄生的异钩铗虫分子鉴定及形态学研究. 徐钢春,聂志娟,张守领,张勇,金武,徐跑,顾若波. 2013

[14]三角帆蚌钩介幼虫寄生胁迫对黄颡鱼营养指标的影响. 马学艳,杜兴伟,闻海波,金武,徐跑,华丹,顾若波. 2018

[15]三疣梭子蟹标志及室内养殖技术探索. 黄经献,邓光修,赵炳然,孙祥山,张迪,张传涛,杨洪成. 2011

[16]三疣梭子蟹微卫星多重PCR技术建立及条件的优化. 任宪云,刘萍,李健,李晓萍,韩智科,刘磊. 2011

[17]三疣梭子蟹蜕皮激素受体EcR基因的cDNA克隆及表达分析. 张晓燕,李健,刘萍,陈萍,孙铭,葛红星. 2014

[18]三疣梭子蟹遗传连锁图谱的初步构建. 罗云,高保全,刘萍,李健,戴芳钰. 2010

[19]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几丁质酶PtCht3基因克隆鉴定及表达分析. 张凤,吕建建,刘萍,高保全,李健. 2017

[20]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胞内氯离子通道蛋白基因克隆及其表达分析. 王渝,吕建建,刘萍,高保全,李健,陈萍.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