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天津市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纳他霉素采前处理对葡萄采后灰霉病的抑制效果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李志文 1 ; 张平 1 ; 刘翔 2 ; 集贤 1 ;

作者机构: 1.国家农产品保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关键词: 贮藏;生理;水果;纳他霉素;葡萄;灰霉菌;灰霉病;抑制潜能

期刊名称: 农业工程学报

ISSN: 1002-6819

年卷期: 2014 年 30 卷 09 期

页码: 262-271

收录情况: EI ;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了明确纳他霉素采前处理对葡萄采后灰霉病的抑制效能,为开发鲜食葡萄无硫保鲜技术提供方法依据,该文主要通过活体损伤接种抑菌试验及相关生物测定,研究纳他霉素对葡萄采后灰霉菌的作用效果,通过采前/采后浸果试验及相关生理指标测定,研究纳他霉素对葡萄采后灰霉病的抑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无论在室温25℃还是低温0℃条件下,500 mg/L的纳他霉素抑菌液可显著(P<0.05)抑制巨峰和玫瑰香葡萄表面接种的灰霉病菌生长,且可使接种菌落的菌丝、生长点及孢子的显微形态发生不利于生长繁殖的改变。无论巨峰还是玫瑰香品种,经采前浸果处理的葡萄在贮藏80 d后,霉烂率、脱粒率、失重率均低于采后浸果处理,果肉硬度均高于采后浸果处理。采用500 mg/L的纳他霉素抑菌液进行采前浸果处理,可明显抑制贮藏期间葡萄果实表面灰霉菌种群数量的增加,降低巨峰和玫瑰香葡萄贮藏期间霉烂率、脱粒率及果梗褐变指数。至贮藏结束时,经纳他霉素采前处理的巨峰和玫瑰香葡萄表面灰霉菌数量极显著(P<0.01)低于对照,且分别较对照减小73.66%和78.71%;经纳他霉素采前处理的巨峰和玫瑰香葡萄霉烂率分别较对照减小40.77%和50.36%,脱粒率分别较对照减小43.93%和43.20%,果梗褐变指数分别较对照减小50.86%和48%。此外,500 mg/L的纳他霉素抑菌液对整个贮藏期内葡萄果穗乙烯生成速率的增加起到抑制作用,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葡萄果梗中苯丙氨酸解氨酶、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并通过直接或间接诱导葡萄果实中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的提高,从而增强对采后灰霉病的抗性。综上所述,适宜纳他霉素采前处理有利于控制鲜食葡萄贮藏期间灰霉病的发生,提高果实品质,在鲜食葡萄贮藏保鲜领域具有较大的应用潜能。

  • 相关文献

[1]采前纳他霉素处理对玫瑰香葡萄货架期品质及生理的影响. 隋莎莎,张平,李志文,农绍庄. 2012

[2]二氧化氯对葡萄采后灰霉菌的抑制作用研究. 集贤,张平,商佳胤,李志文,朱志强,刘璐. 2017

[3]生物保鲜纸对无核寒香蜜葡萄不同冷藏期的货架品质及风味物质的影响. 刘振通,张鹏,李江阔,颜廷才,李春媛. 2017

[4]纳他霉素对葡萄采后灰霉病菌的毒力及其防腐保鲜效果. 郭萌萌,李志文,张平,农绍庄,刘莉,刘翔. 2013

[5]臭氧在水果保鲜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高聪聪,张阳,关军锋,陈存坤. 2024

[6]不同1-MCP处理对汉中红天麻保鲜效果的研究. 马骏,孙海燕,钟爱民,李新生,陈绍慧. 2016

[7]1-MCP采前处理对葡萄采后相关酶活性与品质的影响. 李江阔,曹森,张鹏,颜廷才,陈绍慧. 2014

[8]采前喷钙对葡萄耐藏力的影响. 吕昌文,欧阳寿如. 1990

[9]穿刺测试和 fisher 判别法在葡萄贮藏期间质地评价的应用. 张翔宇,李喜宏,王妍丹,张平,朱志强,李志文. 2017

[10]基于可见-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技术的葡萄贮藏期间可溶性固形物定量预测. 陈辰,鲁晓翔,张鹏,陈绍慧,李江阔. 2015

[11]葡萄贮藏中果实内SO_2残留变化研究. 孔秋莲,修德仁,胡文玉,张华云,李丽秀. 2001

[12]SO_2伤害与葡萄汁液含酸量、pH值、缓冲容量的关系. 孔秋莲,修德仁,胡文玉,张华云,李丽秀. 2001

[13]冰温结合纳他霉素贮藏对西兰花品质及生理的影响. 林本芳,鲁晓翔,李江阔,陈绍慧. 2013

[14]不同保鲜剂喷雾处理对冰箱贮藏期间西兰花保鲜效果的影响. 李玉珍,朱艳华,张鹏,张鹤,李春媛. 2017

[15]纳他霉素对青皮核桃保鲜的影响. 郭园园,鲁晓翔,李江阔,梁冰,郭兴月. 2013

[16]1-甲基环丙烯、纳他霉素处理对富士苹果贮后货架品质和风味的影响. 李鑫,张鹏,李江阔,孔繁东. 2016

[17]纳他霉素结合柠檬酸处理对葡萄采后灰霉菌的抑制活性. 隋莎莎,李志文,张平,农绍庄. 2013

[18]纳他霉素对西兰花的保鲜效果. 林本芳,鲁晓翔,李江阔,陈绍慧. 2012

[19]纳他霉素在气调保鲜樱桃番茄中的应用. 张鹏,王剑功,李江阔,周斌,姜爱丽,胡文忠. 2017

[20]纳他霉素复配丙酸钙对冰箱贮藏绿芦笋保鲜效果的影响. 朱艳华,张鹏,李江阔,颜廷才.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