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赵超艺 1 ; 潘顺顺 1 ; 孙世利 1 ; 凌彩金 1 ; 苗爱清 1 ;
作者机构: 1.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关键词: 儿茶素;EGCG;体内;代谢;综述
期刊名称: 生物技术通报
ISSN: 1002-5464
年卷期: 2009 年 0 卷 S1 期
页码: 33-35+5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儿茶素类作为绿茶的主要成分,具有广泛的生物学行为和药理功能。众多研究表明虽然儿茶素类在体外细胞体系中呈现较强的生物学活性,但其体内与体外表现不尽相同。本文对儿茶素类在生物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产物等进行综述,并对儿茶素类体内研究的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儿茶素类作为药物或辅助药物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 相关文献
[1]Mechanism of Free Zn(2+) Enhancing Inhibitory Effects of EGCG on the Growth of PC-3 Cells: Interactions with Mitochondria. Shen, Shengrong,Yu, Haining,Sun, Shili,Das, Undurti N.. 2009
[2]EGCG防治糖尿病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张灵枝,邓旭铭,潘顺顺,赖幸菲,孙世利,陈文品. 2017
[3]EGCG抗癌分子相关机理研究进展. 叶馨蔚,罗一帆,潘顺顺,曾琼,苗爱清,庞式,孙世利. 2012
[4]EGCG与锌离子互作对PC-3细胞能量代谢的影响. 孙世利,凌彩金,于海宁,沈生荣,苗爱清,潘顺顺,庞式,卓敏,赵超艺. 2009
[5]精氨酸在猪体内的代谢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林映才,马现永,蒋宗勇,李大刚,郭长义. 2010
[6]不同茶类陈年茶的生化成分分析及其抗氧化活性. 向丽敏,刘雅琼,赖幸菲,黎秋华,孙伶俐,陈文品,陈栋,孙世利. 2018
[7]广东客家茶树种质资源儿茶素特性分析. 乔小燕,黄华林,李波,姜晓辉,陈栋. 2019
[8]红紫芽品种的茶类适制性研究. 王秋霜,曹冰冰,王青,秦丹丹,潘晨东,李波,李红建,方开星,倪尔冬,姜晓辉,吴华玲. 2022
[9]英红1号、英红9号和祁门茶树芽叶中嘌呤生物碱和茶多酚的HPLC-DAD-MS/MS分析. 卢嘉丽,王冬梅,苗爱清,杨得坡,陈建萍. 2009
[10]红茶提取物体外清除自由基作用研究. 孙世利,苗爱清,凌彩金,潘顺顺,庞式,赖兆祥,曾文伟,赵超艺. 2010
[11]白叶单从不同类型发酵茶中多酚类含量比较研究. 苗爱清,王冬梅,庞式,卢嘉丽,赵超艺,凌彩金. 2007
[12]儿茶素单体对3T3-L1细胞损伤的保护与修复作用. 孙世利,苗爱清,庞式,凌彩金,赵超艺,潘顺顺,曾琼. 2012
[13]细胞分裂素调控种子发育、休眠与萌发的研究进展. 宋松泉,刘军,杨华,张文虎,张琪,高家东. 2021
[14]生长素代谢与信号转导及其调控种子休眠与萌发的分子机制. 宋松泉,刘军,唐翠芳,张文虎,徐恒恒,张琪,高家东. 2020
[15]原花青素通过塑造肠道菌群调节免疫应答的作用与机制研究进展. 苏玲玲,黎小银,易宏波,高彦华. 2023
[16]兰花的功能基因. 张盛春,王小菁,叶庆生,朱根发. 2006
[17]色氨酸在猪营养中的作用. 张鏸予,傅伟龙. 2011
[18]脱落酸代谢与信号传递及其调控种子休眠与萌发的分子机制. 宋松泉,刘军,徐恒恒,刘旭,黄荟. 2020
[19]花青素的吸收与代谢研究进展. 刘学铭,廖森泰,肖更生,陈卫东. 2007
[20]水稻砷吸收代谢的相关研究进展. 耿安静,李汉敏,王旭,陈岩,赵晓丽,王富华,杨慧.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基于YOLOv5s-SE和通道剪枝的虫咬紫金蝉茶检测方法研究
作者:戴佳兵;宋春芳;凌彩金;李臻锋;孙崇高
关键词:茶叶;紫金蝉茶;目标检测;通道剪枝;注意力机制;深度学习
-
不同贮青温度及方式对红碎茶品质的影响
作者:林冬纯;胡蝶;陈维;夏红玲;乔小燕;苗爱清;马成英
关键词:茶青;贮青温度;贮青方式;红碎茶;品质
-
施用不同调理剂对酸化茶园土壤化学性质及茶叶品质的影响
作者:凌彩金;周巧仪;魏岚;梁冬霞;郜礼阳;刘淑媚;朱小曼
关键词:生物炭;茶园;土壤
-
白木香叶功能及开发研究进展
作者:梁冬霞;周巧仪;谭水福;凌彩金
关键词:白木香叶;有效成分;产品开发;保健功能
-
基于多源信息融合技术的红茶发酵模式判别模型研究
作者:戴振华;李露青;周巧仪;宋飞虎;凌彩金;宋春芳
关键词:计算机视觉;电子鼻;数据融合策略;红茶发酵
-
基于电子鼻和HS-SPME-GC-MS的不同叮咬程度的紫金蝉茶鲜叶品质分析及判别
作者:刘志禹;杨树恩;厉彦超;周巧仪;李露青;宋春芳;Li Zhenfeng;凌彩金
关键词:紫金蝉茶;叮咬程度;电子鼻;判别;GC-MS
-
金萱炒青绿茶中挥发性对映异构体分析方法的优化及应用
作者:张淑怡;马成英;陈维;苗爱清;乔小燕;林冬纯;夏红玲;许靖逸
关键词:炒青绿茶;顶空固相微萃取;对映选择性-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挥发性成分;对映异构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