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许成帅 1 ; 李伯松 1 ; 李克烈 2 ; 王飞 3 ; 郑丽 1 ; 马旭东 1 ; 覃新导 1 ;
作者机构: 1.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广州实验站
2.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
3.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关键词: 木薯叶;脱毒;氰化物;总黄酮
期刊名称: 中国农学通报
ISSN: 1000-6850
年卷期: 2016 年 32 卷 05 期
页码: 33-36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木薯叶中总黄酮含量比较丰富,同时也含有有毒物质——氰化物,严重制约木薯叶的综合利用。为了脱去木薯叶中的氰化物,并且使总黄酮含量尽量保留,本实验采用烘干的方法脱去氰化物。在本研究中温度设65℃、75℃、85℃三个梯度,时间设6、7、8 h三个梯度,分为9组,并同时测定各组中总黄酮的含量。实验结果表明较优的脱毒条件为75℃,6 h,在此脱毒条件下,氰化物含量符合国家标准,并且总黄酮损失相对较少。本实验结果可为木薯叶的综合利用提供参考。
- 相关文献
[1]不同生长期木薯叶片的品质比较分析. 吴秋妃,王琴飞,徐缓,林立铭,李开绵,张振文. 2019
[2]木薯叶抗氧化能力与总黄酮含量及其关系研究. 王定美,陈新富,麦力文,杨霞,林蕊,李勤奋. 2021
[3]木薯中氰化物含量的异烟酸-吡唑林酮分光光度法测定. 王晓芳,陈美,杨春亮,李海婴,查玉兵. 2009
[4]应用苦味酸-分光光度法测定巴西橡胶树中CN~-的含量. 蔡海滨,程汉,陈根辉,黄华孙. 2008
[5]利用中草药红茶菌处理木薯叶饲养黄粉虫的研究. 吴俊才,蒋盛军,符乃方,符启俊,张振文. 2014
[6]添加单宁酸对木薯叶青贮品质和有氧稳定性的影响. 李茂,字学娟,刁其玉,胡海超,唐军,周汉林. 2019
[7]添加乙醇对木薯叶青贮品质和营养成分的影响. 李茂,字学娟,胡海超,唐军,周汉林,刁其玉. 2018
[8]木薯叶饲料化利用技术研究进展. 邓干然,郑爽,李国杰,崔振德,李玲,何冯光. 2018
[9]木薯叶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研究. 陶海腾,陈晓明,吕飞杰,台建祥,付勤,李开绵. 2009
[10]利用体外产气法研究超微粉碎和常规粉碎木薯叶的饲用价值. 胡琳,王定发,李茂,周璐丽,李韦,高虹,周汉林. 2015
[11]木薯叶养蚕的发展现状与展望. 贾雪峰,李标,张振文,叶剑秋,欧文军. 2016
[12]木薯叶黄酮醇检测方法优化及其含量比较分析. 王琴飞,林立铭,薛茂富,张金泉,余厚美,张振文. 2023
[13]木薯叶的食用价值及加工方式研究. 张金泉,王琴飞,余厚美,林立铭,宋勇,张振文. 2023
[14]木薯叶营养保健功效的开发. 陶海腾,吕飞杰,台建祥,付勤,李开绵. 2008
[15]木薯叶膨化食品加工参数的研究. 高超,吕飞杰,台建祥,陈晓明,李开绵. 2011
[16]木薯叶提取液制备及其对甲鱼生长的影响. 郝倩,曾会明,张振文,李开绵,陶海腾,付勤,薛慧,台建祥,吕飞杰. 2013
[17]木薯叶乙醇提取物对热应激下文昌鸡生产性能及血清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杨霞,李勤奋,赵建国,麦力文,林蕊,王定美. 2020
[18]木薯叶乙醇提取物对图丽鱼和罗非鱼生长影响的研究. 吕飞杰,张振文,尹道娟,付勤,李开绵. 2015
[19]木薯叶片中黄酮醇类物质的提取与检测. 王琴飞,吴秋妃,徐缓,林立铭,张振文. 2018
[20]HPLC法同时测定不同采收期木薯叶中6种类黄酮的含量. 王定美,王伟,麦力文,杨霞,李勤奋.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木薯品种不同收获期块根淀粉积累规律分析
作者:郑永清;李开绵;李伯松;马旭东;陈松笔
关键词:木薯;产量;淀粉;光合作用
-
角蛋白高值化利用研究进展
作者:王飞;王会;郑朝中;莫潜渊;刘少娟;庄志凯;陈文坚;李建伟
关键词:角蛋白;生物酶解;降解机制;应用
-
木薯柱花草间种体系固氮机制和生产效益分析
作者:郑永清;马旭东;李伯松;薛茂富;陈松笔
关键词:木薯;柱花草;间种技术;氮源;生产效益
-
基于Fluent法餐厨基质搅拌过程模拟及混合效果研究
作者:陈玉梁;李硕;王飞;谢宝山;王会;庄志凯
关键词:餐厨基质;流体力学分析;搅拌混合效果;资源化利用
-
亚临界萃取法辅助探究碱提法不同因素对提取黑水虻蛋白的影响
作者:郑朝中;王飞;丘嘉诚;王会;章启慧;陈玉梁;王雷雨;庄志凯
关键词:亚临界萃取;黑水虻;蛋白提取;碱提法;单因素试验
-
猪CD205分子CysR-FN Ⅱ蛋白特异性纳米抗体的筛选与鉴定研究
作者:孙鑫;杨利;郭东辉;马旭东;杜露平;侯立婷;陈瑾;冯秀丽;郑其升;程海卫
关键词:猪;CD205;CysR-FNⅡ;纳米抗体;噬菌体展示
-
黑水虻生物转化降解抗生素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会;章启慧;郑朝中;杨钰妮;王飞;王雷雨;陈玉梁
关键词:黑水虻;抗生素;生物转化;降解机制;无害化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