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热处理刺梨汁香气物质的SPME-GC-MS检测与主成分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彭邦远 1 ; 张洪礼 2 ; 孙小静 2 ; 王雪雅 2 ; 丁筑红 3 ;

作者机构: 1.贵州大学酿酒与食品工程学院贵州省农畜产品贮藏与加工重点实验室贵州省辣椒研究所

2.;贵州大学酿酒与食品工程学院贵州省农畜产品贮藏与加工重点实验室贵州省辣椒研究所

3.;贵州大学酿酒与食品工程学院贵州省农畜产品贮藏与加工重点实验室贵州省辣椒研究所;

关键词: 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刺梨汁;主成分分析

期刊名称: 食品科学

ISSN: 1002-6630

年卷期: 2018 年 06 期

页码: 230-236

收录情况: EI ;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在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法的基础上,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SPME-GC-MS)技术检测热处理前后刺梨汁挥发性成分,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对刺梨汁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热处理前后5个样品经SPME-GC-MS检测出65种挥发性物质,主要以酯类、醇类、烯类为主。经不同升温加热处理,刺梨汁的挥发性成分种类及相对含量均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其中70℃、30 min处理组的挥发性成分种类最多,为61种,相对含量为89.22%,其种类与相对含量最接近刺梨原汁。主成分分析得出刺梨汁主要香气成分为酯类、烯烃类物质,70℃、30 min热处理组在香气成分上与原汁聚为一类,香气成分含量与种类相差不大,与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法结果相一致,因此,可以得出70℃、30 min热处理条件是刺梨汁热加工过程中的最佳条件。

  • 相关文献

[1]超高压等灭菌方式对刺梨汁营养及风味的影响研究. 张欣,王辉,罗婧文,刘嘉,龙明秀,王梅,陈朝军. 2024

[2]鲟鱼传统发酵过程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分析评价. 赵凤,许萍,曾诗雨,杨兴. 2019

[3]肯尼亚红碎茶的香气成分分析. 冯林,刘学,杨坚,潘科. 2012

[4]肯尼亚红碎茶与中国工夫红茶香气成分比较分析. 冯林,陈贤民,沈强,杨坚,潘科. 2012

[5]基于SPME/GC-MS联合分析毛尖茶的香气成分. 张小琴,沈强,郑文佳,甘正刚. 2017

[6]三个贵州工夫红茶香气成分分析. 冯林,刘学,杨坚,潘科. 2012

[7]肯尼亚红碎茶与滇红工夫香气成分比较分析. 陈贤明,冯林,沈强,刘学,潘科,杨坚. 2012

[8]贵州春兰花朵与花苞的挥发性成分及含量. 晋宇轩,杜致辉,杨澜,许红娟,陈之林. 2021

[9]湿法超微果糕和普通果糕风味对比研究. 邓茹月,曾海英,唐昊. 2014

[10]燕麦萌发期抗旱指标体系构建及综合评价. 张宇君,赵丽丽,王普昶,陈超,康芙蓉. 2017

[11]贵州省东部杂交玉米区试分析与评价. 英敏,王金洪. 2010

[12]干旱对高羊茅生理特性的影响及抗旱性评价. 赵丽丽,吴佳海,陈莹,杨春燕,卢丽娜. 2015

[13]多元统计分析等方法在o2玉米自交系性状选育上的应用. 杨文鹏,王伟. 2013

[14]贵州茶区土壤养分状况综合评价. 赵华富,周国兰,刘晓霞,何萍. 2012

[15]28份贵州茶树种质资源的生化成分多样性分析. 陈正武,陈娟,龚雪,张小琴. 2015

[16]斑茅野生种质资源SRAP遗传多样性研究. 张建波,鄢家俊,白史且,张蕴薇,刀志学,李达旭,张昌兵,游明鸿,张玉. 2013

[17]彩色马铃薯馒头的制备及质构特性主成分分析. 陈中爱,刘永翔,陈朝军,刘嘉,李俊,王辉,黄珊,唐健波. 2016

[18]贵州旱稻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的主成分分析. 杨学辉,袁洁,陈惠查,何海永,陈小均,游俊梅,吴石平,王云月. 2009

[19]~(60)Co-γ辐射对白刺花幼苗生理的影响. 李凤涛,赵丽丽,王普昶,陈超,吴小丽. 2015

[20]铁皮石斛组培苗移栽驯化阶段的生长动态研究. 蒋影,林昌虎,王文华,魏德生,郁建新,赵力文,覃信钰.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