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茶副产物综合利用研究进展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第一作者: SHEN Qiang

作者: SHEN Qiang 1 ; 沈强 2 ; PAN Ke 1 ; 潘科 2 ; ZHENG Wen-jia 1 ; 郑文佳 2 ;

作者机构: 1.Guizhou Tea Research Institute, Guiyang Guizhou 550006, China

2.贵州省茶叶研究所,贵州贵阳,550006

关键词: 茶叶生产;茶副产物;生化成分;资源利用

会议名称: 2014年全国茶叶精深加工技术交流会暨产业化应用新产品、新工艺、新设备展示与合作对接会

主办单位: 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

页码: 29-35

摘要: 茶副产物一般指在茶叶生产加工过程中被废弃的茶花、茶叶籽、被修剪的枝梢以及茶末、茶灰、茶梗、筋毛等副产物。这些茶副产物与茶叶一样,不仅含有许多有益成分,而且还含有多种特殊生化成分,在国外已经被开发利用到医药、食品、化工等领域,但是在中国茶叶生产几乎保持传统单一的模式,采摘茶青原料加工成各种茶叶,而未能将茶副产物进行开发利用,使大量的茶副产物白白废弃。2013年中国茶园面积约258万公顷,除了采摘加工茶叶产品的原料外,还有很多副产物可以利用,如果能将茶副产物进行深度开发利用,将大大提高茶叶生产的经济效益,发展壮大茶产业链,进一步加深对茶叶科学的研究领域。

分类号: X79:X705

  • 相关文献

[1]六枝茶叶生产情况考察报告. 魏国雄,张其生. 1993

[2]桑树在贵州环境治理中的生态价值及综合利用. 罗朝斌,韩世玉,王晓红,代方银. 2012

[3]贵州省观风海镇大型真菌资源调查初报. 尚念杰,桂阳,黄万兵,卢颖颖,刘宏宇,杨通静,龚光禄,刘倾城,李彪,黄晓润,朱国胜. 2022

[4]沼液对有机茶树生长发育及其生化成分的影响. 刘红梅,陈娟,魏杰,申东,曹雨,皮发娟,刘晓霞. 2014

[5]茶花与茶叶常规生化成分分析研究. 周国兰,喻云春,胡华健,何莲. 2009

[6]福鼎大白茶不同施肥方式下生化成分及品质变化. 魏杰,鄢东海,刘红梅,刘声传,王勇,申东,郑文佳. 2012

[7]不同冲泡水温和时间对湄潭翠芽品质的影响. 张明露,管俊岭,赵曼,林杰,梁远发. 2012

[8]贵州西南部大树茶生化特性研究. 段学艺,王家伦,胡华健,高秀兵. 2012

[9]28份贵州茶树种质资源的生化成分多样性分析. 陈正武,陈娟,龚雪,张小琴. 2015

[10]加工工艺对茶树花主要生化成分和感观品质的影响. 黄燕芬,魏成熙,何嵩涛,姜金仲,周国兰,俞迎春. 2013

[11]茶树花贮藏过程中主要生化成分的变化. 黄燕芬,宋志辉,姜金仲,俞迎春,周国兰,潘聪. 2012

[12]蒸青固样方式对茶叶主要生化成分的影响. 周国兰. 2009

[13]25份贵州镇宁野生茶树种质资源的表型及生化组分多样性分析. 曹雨,乔大河,赵华富,王家伦,陈娟,陈正武,何顺峰. 2018

[14]贵州野生茶树种质资源的主要生化成分及抗旱性评价. 杨凤,刘霞,尹杰,宋勤飞,陈娟,牛素贞,刘进平. 2018

[15]三个黔育茶树品种的主要酶活性及化学成分比较分析. 王雨鑫,杨慧,刘建军,杨春,陈正武,马友力,邓燕莉. 2020

[16]葡萄间作模式对茶树新梢品质及呈色的影响. 李露露,姚键梅,尹荣秀,蒲璐璐,文洁,周富裕. 2022

[17]茶树'中黄3号'主要生化成分月变化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刘声传,魏杰,杨雅奇,林开勤,陈智雄,徐霖,何国菊,鄢东海. 2021

[18]望谟地方茶树种质资源生化成分多样性分析及优异单株初筛. 李燕,徐富林,杨春,郭燕,郭灿,陈正武,刘亚兵. 2022

[19]摘除茶花对白化茶树春茶产量及生化成分的影响研究. 王静,石杨,张艳,董治军,曾廷廷,席亚楠,周顺珍,王家伦. 2022

[20]茶白星病侵染对茶树特征性生化成分的影响及相关性分析. 杨春,李帅,孟泽洪,张小琴,梁思慧,李燕,席亚楠,沈强. 202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