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海上丝绸之路与珠江三角洲"桑基鱼塘"发展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第一作者:

作者: 廖森泰 1 ;

作者机构: 1.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广东广州510610

关键词: 桑基鱼塘;历史演变;生态利用模式;海上丝绸之路

会议名称: “一带一路”战略与蚕丝行业发展研讨会

主办单位: 中国蚕学会;国家蚕桑科学技术专家工作委员会

页码: 32-34

摘要: 由于国际市场对生丝需求的增加,使得丝价上升。种植水稻己远远比不上栽桑养蚕缥丝赚钱,于是珠三角农民纷纷“弃田筑塘,废稻种桑”,原有的果基鱼塘也改种桑树,催生了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桑基鱼塘”。 分析了桑基鱼塘的历史变迁,指出了桑基鱼塘复兴之机一科技对蚕桑新功能的挖掘利用。纵观历史,桑基鱼塘兴衰的主要原因是经济效益和社会功能的变化,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的健康需求,蚕桑新功能被充分地挖掘出来。挖掘了蚕桑的食药用功能、饲料功能、生态功能、旅游休闲功能,还可做生物质材料。科学研究挖掘出蚕桑的多种功能,形成了全新的蚕桑多元化利用技术体系。 积极投身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复兴桑基鱼塘,现在的珠江三角洲,虽然“桑”己不在,但基塘仍存。根据己有的技术和目前社会的需求,可以充分利用蚕桑多元化利用技术,复兴桑基鱼塘,构建桑基鱼塘高效生态利用新模式。重点在食药用开发、动物养殖利用、旅游和美食。 桑基鱼塘高效生态利用新模式,目前己在珠江三角洲进行实践探索,建设了广州花都宝桑园新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南海“渔耕粤韵”桑基鱼塘科普休闲基地和顺德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桑基鱼塘功能区,还正在策划申报以桑基鱼塘为特色的基塘农业国家重要文化遗产和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桑基鱼塘的复兴可成为我国南方与世界各国特别是在东南亚国家丝绸科技文化和生态农业交流的平台和窗口,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作出贡献。

分类号: F326.33

  • 相关文献

[1]珠江三角洲地区桑基鱼塘的传承保护与创新发展. 王思远,廖森泰,邹宇晓,林光月. 2019

[2]珠江三角洲桑基鱼塘的农业景观发展及演变分析. 申佳慧. 2019

[3]海上丝绸之路与珠江三角洲“桑基鱼塘”发展. 廖森泰. 2015

[4]从我国红茶产业数百年兴衰的启示试论中国红茶的发展思路. 陈栋,刘军,吴华玲,王秋霜,乔小燕,李家贤.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