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氟苯尼考对嗜水气单孢菌防突变浓度研究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第一作者: SHAN Qi

作者: SHAN Qi 1 ; 单奇 1 ; YIN Yi 2 ;

作者机构: 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农业部热带亚热带水产资源利用与养殖重点实验室农业部水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广州),广东广州510380

2.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农业部热带亚热带水产资源利用与养殖重点实验室农业部水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广州),广东广州51038

关键词: 水产养殖;氟苯尼考;嗜水气单孢菌;抑菌浓度;防突变浓度

会议名称: 2017年水产品质量安全学术研讨会

主办单位: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页码: 00000174-00000178

摘要: 目的:通过测定氟苯尼考对嗜水气单孢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防突变浓度(MPC),为水产临床合理使用该药提供基础数据. 方法: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氟苯尼考对嗜水气单孢菌的MIC和MIC99(抑制99%细菌生长的最低抑菌浓度);肉汤法富集嗜水气单孢菌后,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氟苯尼考对嗜水气单孢菌的暂定防突变浓度(MPCpr)和MPC,并计算选择指数(SI). 结果与结论:氟苯尼考对嗜水气单孢菌ATCC7966的MIC为1.0μg/mL,MIC99为0.8μg/mL;MPCpr为8.0μg/mL,MPC为4.8μg/mL;SI(MPC/MIC99)为6.氟苯尼考对40株嗜水气单孢菌临床分离株的MIC5o、MIC90和MPC90分别为1.0、2.0和16μg/mL;SI(MPC90/MIC90)为8.目前氟苯尼考的给药方案易导致嗜水气单胞菌产生耐药性,可通过加大给药剂量或联合用药来减少耐药性的产生.

分类号: S948

  • 相关文献

[1]氟苯尼考对嗜水气单胞菌的防突变浓度. 单奇,刘书贵,马丽莎,李丽春,郑光明. 2018

[2]氟苯尼考对8株水产动物致病性弧菌的体外抑菌作用. 刘淇,李健,王群. 2004

[3]氟苯尼考用于水产养殖的安全性. 徐力文,廖昌容,刘广锋. 2005

[4]中草药对刺参腐皮综合征病原菌的体外抑菌试验. 王印庚,冷敏,陈霞,荣小军,廖梅杰. 2009

[5]头孢喹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防突变浓度的研究. 王静,单奇,黎菊凤,利斌,张少威,曾振灵. 2014

[6]抗菌药物使用对耐药菌富增影响的研究进展. 杨雨辉,卢彤岩,赵丽荣. 2013

[7]氟苯尼考在罗非鱼体内的药物动力学研究. 王伟利,罗理,姜兰,谭爱萍,邹为民,卢迈新. 2012

[8]氟苯尼考在感染副溶血弧菌的脊尾白虾体内的药效学. 冯艳艳,葛红星,李健,李吉涛,翟倩倩. 2016

[9]氟苯尼考在牙鲆体内残留的消除规律. 崔毅,周明莹,陈碧鹃,田丽粉. 2012

[10]氟苯尼考在鲟鱼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 潘红艳,郭娇娇,杨虎,宫智勇,李谷. 2011

[11]氟苯尼考及其代谢物氟苯尼考胺在斑点叉尾(鮰)体内的残留消除规律. 刘永涛,艾晓辉,杨红,袁科平,李荣. 2007

[12]不同温度下氟苯尼考在大菱鲆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陈钊,罗强,常志强. 2018

[13]口灌氟苯尼考对中华鳖组织损伤的病理学研究. 张永刚,王政,邢丽红,李兆新,张大海,李先国,吴薇,刘莹. 2023

[14]氟苯尼考对六种海洋致病弧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廖昌容,徐力文,陈毕生. 2005

[15]水产品中氟苯尼考和氟苯尼考胺的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同时测定. 刘永涛,艾晓辉,李荣,杨红,袁科平. 2008

[16]三种助溶剂对氟苯尼考水溶液助溶效果的比较研究. 王瑞雪,王荻,李绍戊,卢彤岩,李艳华. 2012

[17]氟苯尼考在罗非鱼体内的药物动力学. 冯敬宾,李刘冬,贾晓平. 2006

[18]不同温度下氟苯尼考在罗氏沼虾体内的药物代谢比较. 周群兰,尹文林,何义进,刘波,钱冬,潘良坤,谢骏. 2009

[19]环太湖流域养殖水产品中氟苯尼考残留现状及风险评估. 张聪,宋超,赵志祥,余丽梅,范立民,裘丽萍,刘颖,陈家长. 2017

[20]不同健康程度和抗生素氟苯尼考干预下斑石鲷肠道菌群的结构差异. 许燕,王印庚,张正,姜燕,廖梅杰,李彬,王凯,李文生. 201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