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类型: 中国发明申请
专利权人: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发明人: 谭志军;吴海燕;郭萌萌;李兆新;王联珠;翟毓秀
专利号: CN201210388443.3
摘要: 一种贝肉中16种脂溶性贝类毒素的液质联用检测方法,包括样品处理、净化、测定条件、定性测定和定量测定。本发明检测方法采用甲醇提取,固相萃取柱净化,进行贝肉中16种脂溶性贝类毒素的同时检测。方法操作简单方便,净化效果好,整体回收率高,重现性强,同时节省了有机溶剂和处理时间,简化了样品的前处理过程。
- 相关文献
[1]利用亲水作用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贝类毒素研究进展. 郑旭颖,孙晓杰,李兆新,邢丽红,蒋万枫. 2024
[2]贝类中重金属镉的研究进展. 方玲,马海霞,李来好,杨贤庆,荣辉,岑剑伟. 2019
[3]10种麻痹性贝类毒素的固相萃取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法. 于慧娟,蔡友琼,黄宣运,冯兵,史永富. 2015
[4]奥尔森帕金虫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曲朋,王崇明,任伟成,梁彦韬,贾志磊,黄倢,潘鲁青. 2012
[5]超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检测贝类中三种高毒性麻痹性贝毒. 张晓玲,杨桥,惠芸华,冯兵,马丽艳,于慧娟. 2012
[6]原多甲藻酸贝类毒素的研究进展. 李爱峰,韩刚,于仁成. 2008
[7]辛基功能化离子液体键合硅胶固相萃取海水中贝类毒素的方法研究. 孙晓杰,丁海燕,谭杰,邢钧,郭萌萌,邢丽红,李兆新,翟毓秀. 2020
[8]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水产及水产加工品专业委员会第33届会议概况. 郭莹莹,王联珠,殷邦忠,郭薇,林洪,李乐,朱文嘉. 2015
[9]贝类毒素固相吸附示踪监测技术研究进展. 李兆新,张婷婷,郭萌萌,孙晓杰,宋才湖,周德山,宋新成. 2016
[10]桑沟湾养殖牡蛎中贝类毒素监测及预警. 宿志伟,赵峰,姜雪,刘远平,刘志敏,牟伟丽,周德庆. 2017
[11]生物传感器在贝类毒素快速检测中的应用. 邹琴,李刘冬,陈培基,王霞. 2009
[12]贝类毒素检验及排除方法的研究进展. 马敬军,曾名勇,周德庆. 2003
[13]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大菱鲆和鳜鱼体中地西泮及其代谢物残留的研究. 于慧娟,钱蓓蕾,黄冬梅,苏惠,顾润润,冯兵. 2011
[14]贝类健康化生产技术探讨. ^A乔庆林. 2004
[15]无公害贝类生产技术体系研究. 乔庆林.
[16]海水贝类养殖产量与碳汇量动态变化关系研究——以2006-2010年数据为例. 岳冬冬. 2011
[17]我国贝类重金属污染现状及其脱除技术研究进展. LOU Xiao-Yi,娄晓祎,汤云瑜,TANG Yun-Yu,TIAN Liang-Liang,田良良,SHI Yong-Fu,史永富,XIAO Dong-Xue. 2017
[18]微小亚历山大藻对黑鲷早期生长发育的毒性效应. 蒋玫,缪宇平,袁骐,夏培艳. 2009
[19]国内养殖容量研究综述. 贾磊,宋文平. 2010
[20]贝类健康化生产技术的建立. 徐竹青. 200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低分子质量岩藻聚糖硫酸酯的分离纯化、结构表征及体外抗氧化活性
作者:于凡;郭莹莹;李娜;代心悦;朱文嘉;姚琳;江艳华;王联珠
关键词:低分子质量岩藻聚糖硫酸酯;化学组成;结构特征;抗氧化活性
-
防腐剂对牡蛎中耐药菌群结构的影响
作者:宫钰洁;吴书香;王鹏;姚琳;曲梦;李风铃;王联珠;江艳华
关键词:防腐剂;牡蛎;耐药菌;耐药菌丰度;菌群结构
-
食品中维生素B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作者:霍善琴;赵新楠;林怡辰;王腾;谭志军;彭吉星
关键词:维生素B;前处理方法;检测方法;含量分析
-
麻痹性贝毒亚慢性暴露对小鼠肝脏脂质代谢的影响
作者:王潇潇;陈彩红;郑关超;霍善琴;谭志军;吴海燕
关键词:麻痹性贝毒;脂质组学;差异脂质;代谢通路
-
鲍营养品质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作者:王腾;赵新楠;林怡辰;宋冬茹;霍善琴;薛勇;谭志军;彭吉星
关键词:鲍;营养品质;影响因素
-
盐度对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PFAS)在海水-沉积物界面吸附行为的影响
作者:姜舒祺;毕宇杰;张涛;冯志华;耿倩倩;谭志军;郭萌萌
关键词: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PFAS);海水;沉积物;盐度;吸附;新污染物
-
基于高通量测序分析干条斑紫菜及海苔的细菌多样性与优势菌
作者:江姗;李娜;戴卫平;郭莹莹;黄宇川;姚琳;朱文嘉;曲梦;江艳华;王联珠
关键词:海苔;干条斑紫菜;菌落总数;高通量测序;细菌多样性;优势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