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一种鲆鲽类人工育苗手持可调流吸污器

专利类型: 中国实用新型

专利权人: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发明人: 史宝;孙中之;柳学周;徐永江

专利号: CN201520109164.8

摘要: 一种鲆鲽类人工育苗手持可调流吸污器,属于水产养殖设备领域,它包括吸污头、手柄吸管和软管。所述的吸污头由2个水平硬管、2个管帽、变径三通和海绵条。在使用状态时,海绵条刮擦掉的池底污物随水流从吸污头的进水缝进入,从软管末端流出;手柄吸管上安装有球形阀门,球形阀门能够控制吸入水流的大小。本实用新型既能有效清除池底污物又可以调节水流量避免吸出鱼苗。

  • 相关文献

[1]我国鲆鲽类循环水养殖系统的研制和运行现状. 倪琦,雷霁霖,张和森,杨正勇. 2010

[2]西施舌增养殖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吴进锋,陈利雄,陈素文. 2005

[3]基于有性繁殖的鼠尾藻规模化繁育试验. 孙修涛,王飞久,汪文俊,江洪涛,王义民,汤庭耀,李生尧. 2010

[4]青龙斑高位池人工育苗技术研究. 吕国敏,黄小林,李涛,刘付永忠,蔡云川,马志洲,黄忠. 2013

[5]条石鲷人工育苗及养殖技术. 孙中之,柳学周,徐永江,李娟,曲建忠. 2009

[6]克氏原螯虾人工育苗技术初步研究. 徐增洪,周鑫,赵朝阳. 2010

[7]西施舌的人工育苗现状及养殖发展前景展望. 陈健光,陈利雄,吴进锋,张汉华,陈素文. 2006

[8]东风螺的增养殖技术及产业化前景. 陈利雄,吴进锋. 2004

[9]点带石斑鱼Epinephelelus malabaricus(Schneider)人工育苗技术的初步研究. 王建钢,乔振国,于忠利. 2007

[10]长肋日月贝个体发生观察及人工育苗初步试验. 王雨,叶乐,杨其彬,陈旭,温为庚,吴开畅. 2009

[11]我国鲍养殖研究现状及展望. 唐保军,王慧. 2009

[12]东风螺的人工养殖实用技术和产业发展展望. 张汉华,吴进锋,陈利雄,梁超愉. 2006

[13]高雅海神蛤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董迎辉,杨爱国,李赟. 2004

[14]锈斑蟳人工育苗技术. 邹雄,杨明秋,蒲利云,陆建学,夏连军,刘鑫. 2023

[15]红螯螯虾繁殖生物学以及孵化方式研究进展. 郭国才,王广军,张凯,郭照良,梁志辉. 2023

[16]5种波长光对日本沼虾人工育苗幼体成活率的影响. 郁桐炳,唐渝,尤洋,俞开颐. 2004

[17]银鲳繁殖生物学及人工繁育技术的研究进展. 施兆鸿,王建钢,高露姣,凌建忠. 2005

[18]哲罗鲑(♀)×细鳞鲑(♂)的人工育苗技术初步研究. 徐革锋,尹家胜,刘洋,李永发,杜佳,牟振波. 2010

[19]使用微粒饵料进行对虾育苗试验报告. 李健,冯莉萍. 1998

[20]鲆鲽类养殖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解析. 刘皓,宋文平,贾磊.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