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鲜食玉米保鲜加工关键技术集成创新与应用

文献类型: 获奖成果

作者:

作者机构:

获奖名称: 科学技术奖

获奖等级: 三等奖

关键词: 鲜食玉米;加工;技术;保鲜;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鲜食;集成创新;关键;保鲜加工;玉米;技术集成;创新;集成

第一完成单位: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获奖时间: 2012

摘要: 本项目属于农产品贮藏保鲜与加工技术领域。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平衡膳食成为当今饮食的主流追求。鲜食玉米以其营养价值高、口味鲜美、风味独特,具有多种医疗保健功效,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全国鲜食玉米种植40万公顷,江苏近10万公顷,目前鲜穗市场价每斤3元左右、真空软包装玉米每穗3.5元左右,市场需求潜力巨大。但仍存在品种杂乱、加工专用品种匮乏、深加工程度低、产品种类单一、产业化集成度差等瓶颈问题。本项目从2003年起以提高鲜食玉米产品品质、效益为目标,开展技术攻关,在理论研究、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应用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与创新。 1.构建了鲜食玉米加工品种品质评价技术体系,筛选并育成系列鲜食加工专用品种。基于建立稳定的优质加工专用原料来源,引进鲜食玉米品种80份,通过风味、支/直淀粉比、可溶性固形物等6个品质指标对不同加工用品种进行有效评价,建立起风味、类胡萝卜素质量特征指纹图谱及基于Microsoft Dotnet平台的我省鲜食玉米品种加工品质基础数据库系统。依据品质核心评价指标,筛选出京甜紫花糯2号、苏玉糯11号、华珍等9个优质鲜食玉米品种;采用远缘、二环系杂交育成的苏科糯2号和3号、晶甜3号和5号品种尤其适合真空软包装及制汁加工,新品种1个为国审、3个为省审,已在江苏、安徽、湖北等省推广种植。 2.创新了鲜食玉米保鲜加工关键技术,从分子水平阐明了保鲜加工过程中品质变化与控制机理。根据鲜食玉米采后生理生化特性与品质特征,提出安全无害化低温保鲜—玻璃态贮藏控制技术,速冻玉米冷藏温度提高2~3℃,节能10%;发明高温高压调理杀菌增香、节能降本真空软包装玉米加工技术;研究创制了果蔬连续预煮机、果蔬冷却节水装置,节能22%,生产效率提高10%;创制复合生物酶系液化与酶解终点控制技术、反式叶黄素亲水改性技术、液体混菌发酵及分子修饰技术,糯玉米出汁率提高15%、甜玉米功能饮料叶黄素含量≥2mg/100g、花色苷保留率提高40~45%,揭示了鲜食玉米加工贮藏过程中风味成分变化规律、色泽与香气形成途径、叶黄素和花青素降解和稳定作用机理,实现了鲜食玉米精深加工和高值化利用。 3.研制了7种鲜食玉米高品质、高附加值产品,集成鲜食玉米保鲜加工产业化技术体系。形成真空软包装玉米、甜糯玉米汁、甜玉米泥、甜玉米复合固体饮料、紫玉米醋及紫玉米酒等系列高值及新产品,获江苏省名牌农产品称号。集成了从品种筛选及选育到种植、采收、加工、品质控制的链式产业技术体系,处国内领先水平。 项目实施以来,申请国家专利13项,其中8项授权、5项实质性审查;制定地方标准5项、企业标准3项;审定品种4个,申请植物新品种权2个;发表论文87篇,其中SCI10篇(录用4篇)。 研究成果在江苏及湖北、安徽、山西、吉林等省示范推广,鲜食玉米按平均亩产750公斤计,亩效益1500元以上,加工成真空软包装玉米亩增效达12000元、加工成玉米汁亩增效18000元以上,19家企业应用增加经济效益11.61亿元,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出了贡献。

  • 相关文献

[1]淮北地区鲜食玉米产业化生产配套关键技术. 李洪涛,许瀚元,李淑芬,祝庆,王军. 2024

[2]鲜食加工兼用型西洋南瓜新品种的引种筛选试验初报. 于利,李德翠,徐刚. 2009

[3]鲜食玉米加工利用研究进展. 刘夫国,牛丽影,李大婧,金邦荃,刘春泉. 2012

[4]搞好农产品保鲜加工 提升江苏农业经济水平. 徐海斌,徐海风. 2003

[5]江苏沿海地区鲜食玉米的栽培技术研究. 孙扣忠,邹新祥,吉荣龙. 2011

[6]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在于“带头人”——吴仁宝、王乐义给我们的启示. 闻学良. 2007

[7]玉米和特用玉米的营养保健作用及加工利用途径. 石明亮,薛林,胡加如,黄小兰,陈国清,陆虎华. 2011

[8]论地市级农业科研院所集成创新能力建设. 吴春. 2009

[9]塑料大棚与沼气集成技术应用研究. 王志春. 2012

[10]我国鲜食甜糯玉米育种现状. 郝德荣,冒宇翔,陈国清. 2016

[11]鲜食小麦产业化发展探讨. 王康君,陈凤,樊继伟,李强,孙中伟,郭明明,张广旭. 2017

[12]大棚草莓优质鲜食新品种引进比较初报. 李国平,吉沐祥. 2004

[13]鲜食大豆新品种通豆6号的选育. 缪亚梅,王学军,汪凯华,陈满峰. 2009

[14]优质鲜食大棚草莓新品种引进比较试验. 吉沐祥,李国平,赵亚夫,陈雪平,杨宝林,郭正兵. 2003

[15]江苏省鲜食糯玉米优质高效生产技术. 宋旭东,喻俊杰,张振良,周广飞,章慧敏,冒宇翔,陈国清,石明亮,黄小兰,薛林,郝德荣,陆虎华. 2022

[16]不同小麦品种(系)鲜食性评价. 王康君,陈凤,樊继伟,郭明明,张广旭,谭一罗,李晓峰,孙中伟,张梦涵. 2021

[17]早熟鲜食葡萄新品种'紫金红霞'. 吴伟民,王壮伟,钱亚明,王西成,王博,闫莉春. 2023

[18]彩色鲜食花生无公害高效栽培技术. 顾克军,张允辉,许博,杨四军,张斯梅,张恒敢,陈涓. 2009

[19]京甜紫花糯2号甜玉米高产无公害栽培技术要点. 刘春泉,陈伟,吴贤明,许立新,许巍. 2010

[20]鲜食甘薯分级标准探讨. 郭小丁,谢一芝,尹晴红. 200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