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16582条记录
非洲猪瘟病毒pK205R蛋白间接ELISA抗体检测方法的建立

畜牧与兽医 2025 北大核心

摘要:旨在建立可以检测非洲猪瘟病毒(ASFV)非结构蛋白pK205R抗体的血清学检测方法。基于杆状病毒表达系统构建重组杆粒Bacmid-pK205R,以纯化的pK205R蛋白为包被抗原,优化各项反应条件,建立间接ELISA抗体检测方法,验证方法的特异性、灵敏性、重复性,并对临床血清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pK205R蛋白可以与ASFV阳性血清发生发应,ELISA方法的抗原包被浓度为50 ng/孔,4℃过夜包被,封闭液为2%牛血清白蛋白(BSA),37℃封闭1 h,待检血清以5%脱脂乳进行1∶200稀释,37℃孵育0.5 h;二抗工作浓度为1∶5 000,37℃孵育0.5 h, 37℃下显色10 min;该方法的阳性临界值为0.186(≥0.186为阳性,<0.186为阴性),且具有良好的特异性、灵敏性、可重复性,与商品化试剂盒符合率为79.92%。本研究成功建立pK205R非洲猪瘟间接ELISA抗体检测方法,为进一步优化和研制非洲猪瘟抗体的快速检测试剂盒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非洲猪瘟病毒 pK205R蛋白 间接ELISA 杆状病毒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代谢组学分析施肥方式对大蒜鳞茎品质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代谢物是生物表型的物质基础,其种类和含量与作物营养成分组成及含量具有显著相关性,可准确反映作物营养品质。利用代谢组学技术分析施肥方式对大蒜鳞茎次生代谢物种类及含量的影响,为大蒜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大蒜施肥田间定位试验于2018年在江苏徐州开展,试验设4个处理,分别为不施氮肥对照(CK)、常规化肥(T1)、1/3有机氮配施2/3无机氮(T2)、全有机肥(T3)。T1、T2处理的氮素投入量相等,T3处理的氮素投入量为T1处理的1/2。2023年5月大蒜收获期,调查大蒜鳞茎性状、产量和营养品质,基于代谢组学方法分析不同施肥方式下鳞茎中差异表达的代谢物种类,以及特有差异代谢物的主要富集途径。【结果】与CK相比,T1、T2和T3处理均显著提高了大蒜鳞茎横径、纵径、单头重及一级鳞茎比例,进而显著提高产量,其中T2处理产量最高。与CK相比,3个施氮肥方式对大蒜鳞茎维生素C (Vc)含量无显著影响,但显著降低了鳞茎可溶性糖含量,T1和T2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二者均显著低于T3处理;T1处理鳞茎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下降,而T2处理显著提高了鳞茎可溶性蛋白含量;与CK相比,T2、T3处理显著提高了大蒜素含量;3个氮肥处理均显著提高了鳞茎游离氨基酸含量,其中T2处理最高,T1次之。结合PCA、聚类热图及OPLS-DA模型分析发现,不同施肥方式处理之间大蒜鳞茎代谢物种类和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基于VIP>1.0、FC>2.0或FC<0.5、P<0.05进行差异表达代谢物筛选,T1、T2、T3处理相较于CK分别筛选出44、41、20种差异表达代谢物,其中3个施氮处理共有的差异表达代谢物有15种,主要涉及到氨基酸代谢、次生代谢生物合成及氨酰-tRNA合成等。同等施氮量下,T2处理较T1处理筛选出8种差异表达代谢物,其中4种显著上调表达的代谢物主要富集在半胱氨酸、甲硫氨酸生物代谢及玉米素生物合成代谢等途径。【结论】施用氮肥方式显著影响大蒜鳞茎的营养和经济性状。充足的氮素供应可增加40余种代谢物,进而提高大蒜鳞茎的综合品质。相同氮投入量下,相比单施无机氮肥,投入1/3的有机氮可显著上调表达4种代谢物,直接参与半胱氨酸和甲硫氨酸生物代谢及玉米素生物合成代谢等途径,因而可进一步提高大蒜的品质和产量。

关键词: 大蒜 施肥方式 鳞茎性状 营养品质 代谢组学 差异表达代谢物 富集途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球磨处理对大米蛋白分子结构的影响与促进大米蛋白酶解制备抗氧化肽

食品工业科技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改善大米蛋白的溶解度、抗氧化活性等功能性质,本研究首先采用球磨对大米蛋白进行处理,通过测定球磨处理后大米蛋白的粒径、分子量、游离巯基含量和表面疏水性,并分析其表观形态和二级结构,研究球磨处理对大米蛋白分子结构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球磨联合酶解对大米蛋白进行处理,对球磨联合酶解处理后大米蛋白的溶解度、水解度和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球磨时间的延长,大米蛋白的粒径呈减小趋势;蛋白质的亚基组成无明显变化;游离巯基含量呈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且在球磨处理10 min时达最大值(3.32μmol/g);表面疏水性呈显著上升趋势(P<0.05);扫描电子显微镜结果显示球磨处理使大米蛋白破裂为碎片状颗粒。此外,与未经过球磨直接水解的大米蛋白相比,球磨联合酶解制备的大米抗氧化肽水解度和溶解度显著增加(P<0.05),水解度由6.5%增加到11%,抗氧化能力增强。上述结果表明,球磨预处理可显著改变(P<0.05)蛋白质的分子结构,促进了大米蛋白的水解,有利于抗氧化肽的制备。

关键词: 大米蛋白 球磨处理 结构性质 酶水解 抗氧化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秸秆基质块育秧过程中酚酸释放规律及自毒作用消减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解析秸秆基质块育秧过程中酚酸类化合物释放规律及其对水稻的生物毒性,探明锰氧化物用于消减酚酸,提升育秧质量的可行性。以秸秆基质块和“南粳46”水稻为研究对象,进行育秧试验,通过液质联用方法测定秸秆基质块育秧过程中酚酸类化合物的动态变化,确定育秧过程释放的主要酚酸及含量,并采用发芽试验检测主要酚酸的生物毒性;同时,选择二氧化锰作为添加剂,检测其对酚酸的去除效果及对秸秆基质块育秧质量的提升。结果表明:1)15 d育秧周期内,秸秆基质块产生的总酚酸质量浓度随着育秧天数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第10天总酚酸质量浓度最高,可达328 mg/L,出苗期(0~3 d)对香豆酸含量最高,阿魏酸次之,二者在主要酚酸中合计所占比例约95%;2)对香豆酸质量浓度达到200 mg/L,阿魏酸质量浓度达到350 mg/L时,水稻种子发芽指数均会显著降低;3)二氧化锰降解对香豆酸和阿魏酸的效果与底物浓度呈负相关,100 mg/L对香豆酸和阿魏酸降解率分别为49.9%和69.9%,浓度为300 mg/L时,二者降解率分别为25.8%和32.2%;4)秸秆基质块中添加二氧化锰能有效提升水稻育秧质量,株高、茎粗、地上部和地下部干重均显著增加,当添加量为0.025%时育秧质量即可达到商品基质水平。综上,秸秆基质块育苗前期释放的最主要酚酸为对香豆酸和阿魏酸,二氧化锰对二者有良好的降解效果,秸秆基质块中添加二氧化锰可显著提升水稻育秧质量。

关键词: 秸秆基质块 育秧 酚酸 自毒作用 二氧化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坐标注意力的多尺度轻量级苹果叶片病害识别模型

中国农机化学报 2025 北大核心

摘要:为解决传统神经网络参数量大、无法满足资源有限的移动设备对苹果叶片病害的识别需求,提出一种基于坐标注意力的多尺度轻量级模型CA—MobileNetV2。首先,将MobileNetV2倒残差中3×3的卷积替换成多尺度特征融合模块(MMF—module),在不增加参数量的前提下,引入空洞卷积增大感受野,以捕捉丰富的多尺度细节信息,增强网络对细节信息和语义信息提取能力;其次,引入坐标注意力机制自适应地学习不同位置的特征权重,增强对苹果叶片病害区域的感知能力;最后,针对模型训练中的梯度消失问题,改进MobileNetV2的分类器,并引入Leaky ReLU激活函数。结果表明,所提轻量级模型在验证集上的识别准确率、参数量、浮点运算量分别为98.36%,2.35 MB和298.70 M,与ShuffleNetV2、EfficientNet—B2、MobileNetV2、MobileNetV3和GhostNet相比,参数量压缩0.69 MB、6.41 MB、0.28 MB、4.32 MB、1.46 MB,准确率提升8.6%,6.47%,5.07%,4.28%和3.85%,推理时间减少8.7 ms、21.1 ms、13 ms、6.9 ms、17.6 ms。

关键词: 苹果叶片 病害识别 坐标注意力 轻量级模型 多尺度特征融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3种植物根际促生菌对草莓育苗的影响

中国果树 2025 北大核心

摘要:为提高草莓育苗的繁苗数量和质量,以草莓主栽品种红颜为研究对象,采用基质育苗,在母株定植后7 d和14 d分别接入植物根际促生菌解淀粉芽孢杆菌(Ba)、贝莱斯芽孢杆菌(Bv)、荧光假单胞菌(Pf)和3种混合菌液(Mix),以清水为对照,研究其对草莓母株生长、匍匐茎数量、子苗数量和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加菌剂对定植30 d和60 d后草莓母株的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及株高的影响均不显著,60 d后Pf处理对草莓母株的叶面积、地上部生物量及地下部生物量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菌剂处理均促进了草莓苗繁育,提高了匍匐茎和子苗数量、子苗生物量,Pf处理和Mix处理的作用更为显著。施加植物根际促生菌剂可以促进草莓生长及子苗繁育,为进一步开发研制草莓促生菌剂或微生物有机肥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关键词: 解淀粉芽孢杆菌 贝莱斯芽孢杆菌 荧光假单胞菌 草莓育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重组自交系群体的小麦株高QTL分析

麦类作物学报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挖掘更多与小麦株高相关且适合标记辅助育种需求的QTL,采用长江中下游麦区骨干亲本扬麦158和西风配制重组自交系群体,使用55K芯片技术分析群体基因型并构建遗传连锁图,联合4个年度群体株高表型资料,对影响群体株高的QTL进行分子定位。结果表明,群体遗传连锁图含有3 830个SNP标记,覆盖2 784.9 cM,标记间平均距离0.7 cM;21条染色体共定位了39个可重复的与株高相关QTL,其中18个QTL为2个年度可重复定位,8个QTL为3个年度可重复定位,13个QTL为4个年度可重复定位,单个QTL可解释3.2%~13.6%的株高表型变异。4个年度可重复定位的QTL分别来自西风的1B、1D、4A、4B、4D、5A、5B、7A染色体以及扬麦158的3A、3D、6A、7B、7D染色体,其中扬麦158贡献的QPh·jaas-3A.3和QPh·jaas-7B.1分别解释8.4%~13.4%以及9.1%~13.1%的株高变异。这些株高QTL位点有望为长江中下游麦区小麦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帮助。

关键词: 小麦 株高 重组自交系 QTL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细胞学结合转录组分析发掘绿豆花瓣开放及衰老关键基因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本研究目的在于分析绿豆花开放过程中的细胞学变化,结合转录组学发掘调控绿豆花开放过程中的关键基因,并探究其分子机制。[方法]以‘苏绿1号’为研究对象,对花开放过程中各时期的花瓣进行细胞学观察,根据结果锁定花瓣衰老的关键时期,对该时期的花瓣进行转录组测序,根据前后时期表达量变化以及功能注释挖掘关键基因,最终通过烟草及拟南芥的遗传转化试验验证功能。[结果]细胞学试验显示在B2至B4期,绿豆表皮细胞膨大,细胞壁变薄,叶绿体降解,迅速进入程序性死亡,细胞结构崩坏。转录组分析结果检测到细胞壁合成和代谢以及细胞壁松弛和细胞扩张相关基,并鉴定到10个NAC(NAM/ATAF1/2/CUC2)家族基因表达量的强烈变化,qPCR检测发现其中VrNAC72b是一个在花瓣中特异表达的基因,并且表达量在B3和B4期迅速升高。在烟草中瞬时表达VrNAC72a/b导致叶片黄化,在拟南芥中过表达VrNAC72b也会导致阳性植株的叶片提前衰老,NBT和DAB染色显示阳性植株各组织中的活性氧含量升高。[结论]绿豆开花过程中细胞膨大并迅速死亡,导致花瓣张开并随后凋落,此过程中大量细胞壁相关基因参与,并且NAC家族基因也起到重要作用,其中VrNAC72b表达量发生显著变化,并引起花瓣细胞的程序性死亡。

关键词: 绿豆 花瓣 转录组 衰老 细胞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鹅用乳头饮水器设计与试验

中国农机化学报 2025 北大核心

摘要:针对目前水禽用乳头饮水器缺乏、肉鹅养殖采用鸡用乳头饮水器存在漏水严重、饮水效率低等问题,以肉鹅为研究对象,基于其喙部扁平状形态特征和“咬拽”式饮水生物学特点,设计鹅用限位式乳头饮水器。外壳出水端形状设计为扁嘴式,采用缩进式压杆,并添加限位罩,规范鹅饮水姿势,保证其饮水舒适的前提下减少漏水量,提高饮水效率。结果表明,与传统鸡用球阀乳头饮水器相比,新型饮水器漏水量减少,单位时间内平均每只鹅节水7.26 g,起到改善舍内环境、提高肉鹅福利的作用;单位饮水量显著提升(P<0.01),平均每只鹅多饮水45.10 g/h,采食耗时节约26.4%,休息时间增加19.6%,试验期内肉鹅体增重增加9%,提高饲料利用率,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 乳头饮水器 生物习性 饮水行为 生长性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响应面法优化鲜切牛蒡射频钝酶工艺研究

中国调味品 2025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降低鲜切牛蒡的相对酶活。方法:以鲜切牛蒡为原材料,进行射频灭酶,研究极板间距、样品高度和电导率对灭酶效果、色泽和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利用响应面分析法确定射频灭酶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极板间距90 mm、样品高度74 mm、电导率0.14 s/m,实际可降低121.24%相对酶活。结论:电导率在0.1 s/m左右时,极板间距越低,样品高度越高,升温速率越快。样品经过射频处理有效降低了多酚氧化酶活性,抑制了鲜切牛蒡酶促褐变,优化工艺能够表现出较小的细胞损伤。

关键词: 射频 多酚氧化酶 鲜切牛蒡 酶促褐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