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16582条记录
果园多养分精准配肥变量注肥机控制系统设计与试验

中国农机化学报 2025 北大核心

摘要:针对现有果园液态肥深施技术装备无法满足果树个性化养分需求的问题,设计一种果园多养分精准配肥变量注肥机控制系统。该系统使用三个蠕动泵分别供给氮、磷、钾液态肥料,根据精准施肥决策处方,在混合箱中形成多养分肥料;采用液压驱动旋转钻入土壤,基于位移传感器数据反馈,精准控制钻孔深度;多养分肥料在注肥泵的作用下,经中空的注肥杆从底部小孔注入土壤。开发控制算法和交互式界面,标定蠕动泵的单圈排肥量,构建深度与位移传感器信号值之间的映射关系。通过性能测试,得到肥料供给量的相对误差小于2%,钻孔深度的相对误差小于15%,可以满足要求。该系统实现现场精准配制多养分肥料,满足果树个性化养分需求。

关键词: 多养分肥料配制 钻孔注肥 精准施肥 果园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苏省糯玉米品种产量和品质性状及试点鉴别力分析

玉米科学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2021-2022年江苏省区域试验中25个糯玉米品种在9个试点的鲜穗产量和品质性状数据为研究对象,应用GGE双标图法分析糯玉米品种的产量及区域适应性,对试点的区分力和代表性进行评价。应用GYT双标图法分析糯玉米品种的品质性状、产量和品种×性状间的互作特性,并对参试品种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021年复试品种浙糯208、糯YH1113综合表现优良;2022年复试品种润扬白糯具有较强的地域性,适宜在徐州、淮安等地种植。连甜糯909适应性较强,综合表现优良。泰兴和海门试点的代表性和鉴别力较强,是较为理想的试验点。

关键词: 糯玉米 试验点 GGE双标图 丰产性 适应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猪智慧养殖物联网系统设计与实现

中国农机化学报 2025 北大核心

摘要:为实现远程对养殖猪舍的自动化管理,促进生猪养殖产业的智能化发展,以宿迁市东川养殖场为背景,采用分布式控制架构,综合运用无线自组网通讯、云计算等技术,构建基于养殖实时感知、决策、控制的生猪智慧养殖物联网系统。该系统可实现猪舍环境、饲料投喂、猪只生长情况等多项数据的实时监测,并通过系统进行自动策略分析控制。同时配备移动端APP,方便管理员随时随地进行猪栏监管和数据查询。测试结果表明,针对不同环境和养殖分区,该系统可实现猪舍分布式环境监测、远程调控、猪只生长监测、生猪生理状态监测等功能,系统无线信号传输稳定,控制可靠性高,连续进行1 000次接收数据测试数据无丢失,平均响应速率<200 ms。

关键词: 生猪 智慧养殖 远程调控 物联网 管理平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株血清2型副猪嗜血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研究

中国畜牧兽医 2025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明确浙江地区某猪场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suis,Hps)感染情况,明确分离株的血清型、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性,为临床控制副猪嗜血杆菌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从发病猪的肺脏、心脏血液、关节液等病料中分离、纯化菌株,并对其进行革兰染色镜检、16S rRNA基因PCR扩增及测序,明确分离株的血清型,检测分离株携带毒力基因情况、对常见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及对小鼠的致病性,使用饱和硫酸铵法提取菌株分泌蛋白,并通过电泳分析蛋白主要富集区域。【结果】分离株在TSA培养基上生长出圆形、光滑湿润、颜色灰白、边缘整齐的针尖大小的菌落;接种至TSB培养基后,1~3 h生长缓慢,3~4 h进入对数生长期,4~12 h进入生长稳定期;革兰染色镜检呈红色短杆状、长杆状,长度不等,疑似副猪嗜血杆菌。16S rRNA基因PCR扩增结果显示,出现680 bp的特异性条带,与预期相符。血清型鉴定结果显示,检测到2型血清型副猪嗜血杆菌特异性条带。BLAST比对显示该分离株为血清2型副猪嗜血杆菌。毒力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分离株携带cdtA、cdtB、cdtC、vtaA1、rfaD、rfaE、gnd、cpaD、espP2、vacJ、rfaF、vtaA2、htrA和ompP2基因。该菌株以1.0×10~9 CFU/mL剂量感染BALB/c小鼠,在5~10 h出现死亡,并引起小鼠肝脏细胞核浓缩、坏死,肺泡腔内有大量浆液性渗出物,混有红细胞和菌体,脾脏组织炎性细胞浸润。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株对头孢哌酮、头孢呋辛钠、哌拉西林、青霉素等药物耐药,对氯霉素表现中介,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阿奇霉素等药物敏感。该菌株分泌蛋白大小主要集中在25~180 ku。【结论】本研究分离鉴定获得1株血清2型副猪嗜血杆菌,该分离株编码多种毒力基因,具有致病性,对多种常用抗菌药物有明显的耐药性,并分泌多种蛋白。试验结果提示该猪场可使用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及氨基糖苷类药物进行防控。

关键词: 副猪嗜血杆菌 血清型 分离鉴定 致病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XCR1/FMDV双特异纳米抗体融合蛋白的制备与鉴定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通过将FMDV抗原靶向提呈至猪DC细胞进而提高疫苗免疫效力,本研究利用原核系统表达了猪XCR1目的蛋白,以该蛋白为免疫原免疫羊驼,提取其外周血淋巴细胞的总m RNA并反转录为c DNA,构建噬菌体展示纳米抗体文库,经过3轮亲和筛选获得猪XCR1特异性纳米抗体;利用SOE-PCR技术将该纳米抗体和猪O型FMDV特异性纳米抗体Nb205连接,构建XCR1/FMDV双特异纳米抗体融合蛋白。结果表明:1)成功原核表达猪XCR1目的蛋白,SDS-PAGE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其相对分子量大小约35 ku,符合预期。2)羊驼血清效价为1∶64 000,满足建库要求;构建的噬菌体展示文库库容量约为1.91×108 CFU/m L,插入率为91.3%,多样性好;经3轮亲和筛选成功获得了纳米抗体Nb75,间接ELISA结果显示该纳米抗体能特异性与XCR1结合。3)利用SOE-PCR技术成功构建XCR1/FMDV双特异纳米抗体融合蛋白Nb75-205;SDS-PAGE和Western blot显示,该蛋白在大肠杆菌中可溶性表达,且呈现二聚体结构,间接ELISA结果显示Nb75-205能同时与XCR1目的蛋白和FMDV抗原结合。综上,本研究采用噬菌体展示技术成功获得猪XCR1特异性纳米抗体,并构建XCR1/FMDV双特异纳米抗体融合蛋白Nb75-205,且该蛋白为天然二聚体结构,与XCR1目的蛋白和FMDV抗原均具有较好的结合活性,为进一步开展FMDV抗原的猪XCR1靶向提呈研究奠定基础。

关键词: 趋化因子受体1 双特异纳米抗体 二聚体 FMDV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苏南京果树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

中国果树 2025 北大核心

摘要:近年来南京市果树产业发展迅速,发展潜力巨大,在果树种类、生产方式、市场销售等方面呈现出多样化特点。主要从产业发展、布局情况和品种结构等方面介绍了南京市果树产业发展现状,并针对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最后针对性提出发展对策建议,旨在为南京市果树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思路。

关键词: 南京 果树 产业现状 对策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堆肥腐植酸吸附铵态氮和氨气的性能与机理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堆肥腐植酸对NH4+与NH3的吸附效果及机理,提取并纯化农业废弃物堆肥胡敏酸(C-HA)和富里酸(C-FA),并与商品胡敏酸(B-HA)、富里酸(B-FA)吸附NH4+与NH3效果相比较,借助元素分析仪、扫描电镜、比表面积分析(BET)、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等对腐植酸理化性质进行表征,进行了动力学吸附试验和等温吸附试验。结果表明:商品腐植酸和堆肥腐植酸的比表面积和总孔容均较小,孔隙结构不发达。C-HA的总酸性基团和酚羟基含量分别比B-HA高出27.1%、14.1%。吸附NH4+或NH3以后,羟基对应的峰强明显变小。C-HA、B-HA对NH4+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5.347、5.099 mg·g-1,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表明此吸附过程为单分子层吸附并受化学吸附控制。C-HA、B-HA、C-FA、B-FA对NH3的吸附容量分别为38.98、23.17、57.07、66.96 mg·g-1。C-HA对NH4+、NH3的吸附容量高于B-HA,这主要与其较高的酚羟基、羧基等含氧酸性官能团的含量有关。研究表明,堆肥腐植酸具有作为NH4+和NH3的吸附材料的潜力。

关键词: 胡敏酸 富里酸 氨气 铵态氮 堆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生植物对浮游菌群和中华绒螯蟹肠道菌群结构与功能的影响

淡水渔业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理清蟹塘水生植物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生态养殖的微生态学贡献,实验设置伊乐藻(EN)、浮床蕹菜(IA)和浮床水稻(OS)三种水生植物处理,并对螃蟹产量、水体质量、浮游菌群和肠道菌群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水生植物对螃蟹产量和水质均有显著影响,其中IA处理螃蟹产量较高且水质显著提升。水生植物同时显著改变了浮游菌群与肠道菌群相对丰度,浮游菌群中α-变形菌门、γ-变形菌门和放线菌门是主要类群(>10%);肠道菌群中软壁菌门和厚壁菌门为主要类群(>10%)。值得注意的是,IA处理肠道菌群具有更高的潜在有益菌和更低的潜在致病菌。同时,水生植物也显著改变浮游菌群和肠道菌群生物多样性,其中IA处理α多样性指数高于其余处理,群落更稳定。降维分析表明水生植物处理后浮游菌群分组差异明显,且水体pH和硝态氮是主要环境驱动因子。PICRUSt2功能预测揭示水生植物对浮游菌群的影响主要涉及微生物碳氮和能量代谢,而对肠道菌群的影响主要涉及蛋白质输出与同源重组。结果表明,蟹塘水生植物对浮游和肠道菌群的结构和功能均产生了显著影响,有必要进一步优化蟹塘水生植物,以提升中华绒螯蟹生态养殖水平。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 水生植物 肠菌菌群 浮游菌群 水体质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秸秆还田量和生石灰量对羊肚菌品质的影响

食用菌学报 2025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每667 m2秸秆还田量[0 (A0)、200 (A1)、400 (A2)、800 kg(A3)]和生石灰量[0 (B0)、25 (B1)、50 (B2)、75 kg(B3)]对六妹羊肚菌(Morchella sextelata)感官品质(色泽、质地)与营养品质(游离氨基酸、总酚、粗多糖和营养元素)的影响,使用电子鼻和电子舌检测不同处理羊肚菌风味和滋味的差异,探明秸秆还田量、生石灰量及其互作对羊肚菌营养品质的效应。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与对照(A0B0)相比,A3B1的菌盖和菌柄的脆度、鲜味、咸味较高(P<0.05),苦味较低(P<0.05);A3B2的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鲜味氨基酸、苦味氨基酸和甜味氨基酸含量分别比A0B0高51.2%、51.2%、50.7%、60.9%、40%和45.4%,A0B1的总酚含量较高(P<0.05),A1B1的四种营养元素K、Ca、Fe、Se含量较高(P<0.05);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秸秆还田量和生石灰量处理的羊肚菌风味和滋味可被有效区分。秸秆还田量和生石灰量均可调控羊肚菌的营养品质,以秸秆还田量和生石灰量互作效应最大,秸秆还田量次之。研究结果为稻菌轮作模式下羊肚菌栽培提供参考。

关键词: 羊肚菌 稻秸秆还田 生石灰 感官品质 营养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添加不同复合菌对黑水虻幼虫粉发酵产物组成的影响

中国畜牧兽医 2025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研究添加不同复合菌对黑水虻幼虫粉发酵产物组成的影响,以期提高其营养价值,减少不利影响。【方法】试验分为4个处理,以接种枯草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TB)、黑曲霉+酿酒酵母(TF)以及4株菌混合菌剂(TM)的作为发酵处理,以不接菌处理作为对照组(CK),每个发酵处理按10%(V/W)的比例接种菌悬液至黑水虻幼虫粉中(CK加等量无菌水),置于30℃条件下进行为期5 d的有氧固态发酵,发酵完成后取样烘干测定粗脂肪、粗蛋白质、几丁质、粗灰分、脂肪酸谱及氨基酸谱。【结果】(1)在黑水虻幼虫粉发酵产物组成方面,相较于CK,TM处理会显著增加粗脂肪含量(P<0.05),其他发酵处理对粗脂肪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各发酵处理会一定程度降低粗蛋白质含量,其中TF处理达显著水平(P<0.05);各发酵处理会显著降低几丁质含量(P<0.05),其中TM处理减少最多,其次为TB处理;各发酵处理对粗灰分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2)在黑水虻幼虫粉发酵产物脂肪酸组成方面,相较于CK,TB处理会提高短、中链脂肪酸的比例,显著降低不饱和脂肪酸含量(P<0.05),对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中n-6/n-3值的影响不大;TF和TM处理会显著提高n-6 PUFA的比例(P<0.05),显著降低n-3 PUFA和饱和脂肪酸的比例(P<0.05)。(3)在黑水虻幼虫粉发酵产物氨基酸组成方面,相较于CK,各发酵处理会显著降低非必需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及总氨基酸含量(P<0.05),其中仅有TF处理会显著提高第一限制性氨基酸蛋氨酸的含量(P<0.05)。在各发酵处理的蛋白质评分中,TF处理评分最高,其次为TB处理。【结论】添加复合菌可优化黑水虻幼虫粉发酵产物组成,提高其营养价值,不同复合菌组合的发酵产物组成具有明显差异。

关键词: 黑水虻幼虫粉 复合菌 脂肪酸 氨基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