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热休克蛋白100家族ClpL对猪链球菌2型应激和致病性的影响
《微生物学通报 》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背景】酪蛋白水解蛋白酶L(caseinolytic protease L, ClpL)是热休克蛋白100 (heat shock protein 100, HSP100)家族成员,参与多种细胞内生物学过程包括应激耐受反应、长期存活、毒力和抗生素抗性等,在病原菌的致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目的】阐明HSP100/ClpL对猪链球菌2型(Streptococcus suis type 2)强毒株的应激耐受和毒力的影响。【方法】利用温敏自杀质粒pSET4s构建了SsClpL基因缺失株ΔclpL;利用大肠杆菌-猪链球菌穿梭质粒pSET2构建了互补株CΔclpL;比较亲本株SS2-1、ΔclpL和CΔclpL在各种应激环境(高温、氧化性应激和酸应激)和血液中的生存能力;利用小鼠感染模型和体内竞争试验评价clpL缺失前后细菌的毒力变化。【结果】clpL缺失后,SS2在各种应激环境中的生存能力明显减弱;同时在猪全血中的存活能力也显著降低;对BALB/c小鼠的致病力有所降低,在体内的定殖能力明显降低。【结论】SsClpL与猪链球菌的应激耐受和致病性密切相关。
关键词: 猪链球菌2型 热休克蛋白100家族ClpL 应激耐受 致病性


滨海盐碱地绿肥粉垄耕作耦合对土壤有机碳积累及组分的影响
《江苏农业学报 》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绿肥粉垄耕作耦合对改良盐碱地的作用,本研究采用田间试验探索了滨海盐碱地绿肥粉垄耕作耦合对土壤有机碳积累及组分的影响。小区试验设置了6个处理:裸地+免耕(CK),裸地+常规耕作15 cm深(T1),裸地+粉垄耕作30 cm深(T2),种植苕子并离田+常规耕作15 cm深(T3),种植苕子并还田+常规耕作翻压15 cm深(T4),种植苕子并还田+粉垄耕作30 cm深(T5)。通过采集种植一季玉米后0~20 cm土壤样品,测定了土壤样品基本理化性状,分析了水稳性团聚体、团聚体有机碳的变化,土壤有机碳积累及组分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与CK相比,种植绿肥并翻压可显著促进盐碱地土壤有机碳的积累,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改善土壤有机碳组成。与CK相比,T5处理土壤容重明显降低,土壤碱解氮含量、有机质含量、有机碳含量及有机碳储量均显著提高,其中,土壤有机碳含量提高幅度达到32.9%;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易氧化有机碳含量、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显著提高;>2.000 mm、0.251~2.000 mm粒级土壤团聚体重量百分数提高,而0.050~0.250 mm、<0.050 mm粒级土壤团聚体重量百分数降低。T5处理提高了水稳性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及团聚体中有机碳贡献率。由此可见绿肥粉垄耕作耦合可以显著提高滨海盐碱地土壤有机碳及活性组分含量,有效提升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比例以及土壤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及其有机碳贡献率。因此,该耕作方式在滨海盐碱地上推广应用,可促进土壤有机碳的积累,从而达到改善滨海盐碱地土壤碳封存,提高滨海盐碱地土壤耕地质量的目的。


西瓜ClKUP6基因克隆及低钾胁迫响应表达分析
《江苏农业科学 》 2025 北大核心
摘要:钾是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矿质营养元素之一,对提升植物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作用。KUP/HAK/KT家族作为关键的钾转运蛋白,参与植物对K+的吸收及转运过程。基于西瓜转录组数据,筛选出对K+强烈响应的钾转运体蛋白ClKUP6,为了进一步探究其功能特征,以西瓜苏梦6号为试材,克隆获得ClKUP6的编码区序列全长,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该基因的序列特性、低钾胁迫响应表达、生物学功能进行分析和验证。结果表明,ClKUP6基因的编码序列全长为2 418 bp,共编码805个氨基酸,预测其编码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9.045 ku,脂肪指数为107.11,理论等电点为9.11,不稳定系数为33.29,总平均亲水性为0.363,属于疏水性蛋白且不存在信号肽,亚细胞定位预测结果显示其位于液泡膜上。ClKUP6含有KUP/HAK/KT家族的典型保守结构域“K-trans”及跨膜结构特征(有11个跨膜区),与拟南芥AtHAK5的同源性较高;通过RT-qPCR验证其在根系中对缺钾胁迫显著响应,可能是西瓜根系在低钾环境下吸收转运K+的关键基因,通过酵母异源回补试验初步验证了其功能。期待本研究结果可为深入揭示KUP/HAK/KT钾转运体家族成员ClKUP6的生物学功能及其调控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西瓜 ClKUP6 KUP/HAK/KT家族 低钾胁迫 表达分析


PEDV S1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表位的初步鉴定
《中国兽医科学 》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制针对PEDV S1蛋白单克隆抗体,为下一步应用研究奠定材料基础,本研究构建了表达三聚化形态的S1蛋白的重组质粒,利用HEK 293T细胞表达并纯化获得S1蛋白,经免疫小鼠后,制备并筛选分泌S1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B细胞,制备腹水后利用间接ELISA法测定了腹水效价及单抗的亚型;通过SDS-PAGE、Western-blot、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分析制备抗体与病毒S蛋白的特异性结合能力。结果显示,成功表达和纯化三聚化PEDV重组S1蛋白,通过免疫制备筛选了15株特异性识别病毒S蛋白的单克隆抗体。15株单克隆抗体的重链为Ig G1型11株,Ig G2b型3株,32#抗体未检测到分型结果。除25#抗体未检测到轻链结构外,其余抗体轻链均为kappa链。Western-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分析表明制备抗体与病毒S蛋白特异性反应。功能域结合试验表明抗体20#、21#、31#与S1 D0区域反应,抗体9#、16#、25#与S1 NTD反应,抗体15#、27#、37#与S1 SD2反应,所制备抗体均无病毒中和活性。结果表明,本研究成功制备了多株可特异性识别PEDVS1蛋白的单克隆抗体,为病毒感染机制研究及免疫学诊断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生物材料。


联合转录组和代谢组分析光照对番茄果实成熟的影响
《南方农业学报 》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通过联合转录组和代谢组分析光照对番茄果实成熟的影响,为探究光照影响番茄果实发育的分子机制及番茄的高效栽培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丽春番茄果实为试验材料,采用黑色袋子包裹花后29 d的番茄果实为黑暗处理组,正常光照为光照组。测定2组番茄果实品质指标,利用转录组测序(RNA-Seq),构建不同处理下番茄果实的转录组文库并筛选差异表达基因(DEGs),对DEGs进行GO功能注释及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HPLC-QTOF-MS)鉴定番茄果实中代谢产物并进行代谢组学分析。使用主成分分析(PCA)评估代谢物的变化以及与果实成熟相关酶活性基因表达的相应变化。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RNA-Seq数据的可靠性。【结果】与光照组相比,黑暗组番茄果实中胡萝卜素、番茄红素和叶黄素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下同),蔗糖磷酸合酶(SPS)、酸性转化酶(AI)和中性转化酶(NI)活性极显著降低,而蔗糖合成酶(SS)活性极显著升高。通过比较黑暗处理和对照组番茄果实中上调DEGs和下调DEGs数量分别为5833和5312个,果实对遮光的反应途径相似。GO功能注释到30个GO功能条目;KEGG信号通路富集结果显示,黑暗组影响光合作用和次生代谢物生物合成的代谢途径。正、负离子模式下第一主成分(PC1)解释75.11%和77.82%的数据变异,PC1主要反映组间有机酸、酚类(黑暗组的核心代谢变化)的差异。与光合作用、激素信号转导、淀粉和蔗糖代谢相关的信号通路富集最明显。与光照组相比,黑暗组番茄果实样本中筛选到7个与番茄植物激素生物合成途径有关的关键基因,黑暗组番茄果实样本中角鲨烯/八氢番茄红素合酶基因PSY上调表达和含黄素的胺氧化还原酶基因PDS表达下调。实时荧光定量PCR下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与RNA-Seq结果一致。【结论】遮光通过抑制与光合作用相关的基因表达,减少光能捕获与碳同化,导致番茄果实叶绿素积累和糖代谢失衡。黑暗组番茄果实中类胡萝卜素合成关键基因PDS表达受抑制,导致番茄红素含量降低,最终影响番茄果实着色。


囊素肽接枝透明质酸聚合物的制备及其免疫增强活性研究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使囊素肽(Bursin,BS)更好地发挥免疫增强作用,本研究采用EDC/NHS反应,使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的羧基与囊素肽的氨基发生酰胺化反应,合成囊素肽接枝透明质酸聚合物(BS@HA),进一步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鉴定聚合物的结构,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进行定量分析,然后以卵清蛋白OVA为模式抗原,BS@HA作为免疫增强剂添加至铝胶做成疫苗,免疫小鼠,利用ELISA和流式细胞仪评价BS@HA的免疫增强作用。结果表明:1)当透明质酸、EDC、NHS和囊素肽的反应摩尔比为1∶4∶6∶0.4,加入EDC后的反应时间为2~4 h,加入NHS后的反应时间为16 h时,合成聚合物的产率可以达到95%,透明质酸的傅里叶红外光谱特征峰从1 605 cm-1红移到1 632 cm-1,囊素肽成功接枝透明质酸。2)当透明质酸羧基取代率为35%左右时,囊素肽接枝透明质酸聚合物可以诱导小鼠产生更高水平的OVA特异性抗体。3)囊素肽接枝透明质酸聚合物能够诱导小鼠产生更高水平的滤泡辅助性T细胞(TFH)和生发中心B细胞(GC B细胞)。综上,囊素肽接枝透明质酸聚合物可以使囊素肽更高效地进入引流淋巴结,诱导活化更高水平的TFH和GC B细胞,促进特异性Ig G抗体的产生。本研究将丰富透明质酸在动物疫苗领域的理论研究,拓展透明质酸在动物疫苗领域的实际应用,同时为新型免疫增强剂的研制奠定基础。


长江下游非转基因抗除草剂杂交油菜品系在新疆伊犁河谷的适应性分析
《作物杂志 》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农田草害是影响春油菜产量提升的重要障碍因素。为提升新疆伊犁春油菜田间杂草防控效果,引进9个长江下游非转基因抗除草剂杂交油菜品系进行种植适应性试验,探究应用抗除品系防治农田杂草的效果,筛选适应在伊犁河谷种植的高产抗除品系。结果表明,引进抗除品系的生育期与对照(当地主推品种)接近,最晚仅比对照晚2 d;引进品系成熟期分枝高度达64.0~90.4 cm,高于对照;角果数、每角粒数和千粒重等性状与对照相比上下波动;品系DP2产量达到3368.70 kg/hm2,显著高于对照,DP4与对照产量持平。苗期除草剂喷施试验表明,应用相应除草剂喷施对引进品系田间阔叶杂草的防效平均达82.54%,而喷施除草剂对引进品系的苗期生长无显著影响。说明采用“抗除油菜品系+喷施相应除草剂”是伊犁春油菜区防控田间杂草的有效策略,同时筛选到适应伊犁河谷气候的高产抗除草剂油菜品系DP2。
关键词: 伊犁河谷 非转基因抗除草剂油菜 杂草 适应性分析 除草剂 产量


二氢卟吩铁调控玉米幼苗生长及耐盐性
《江苏农业学报 》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作物壮苗和耐盐性对于提高产量和增强抗逆性具有重要意义。二氢卟吩铁可以调控多种作物生长,然而关于二氢卟吩铁能否调控玉米幼苗生长及耐盐性尚不明确。本研究发现,玉米种子浸泡在0.050μg/mL二氢卟吩铁溶液中24 h,能显著提高玉米幼苗的主根长度、根数和芽长等生长指标;0.050μg/mL二氢卟吩铁溶液的最佳浸种时间为12 h。叶面喷施0.200μg/mL二氢卟吩铁溶液可显著提高玉米苗期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此外,经过二氢卟吩铁浸种处理后,可显著调控耐盐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提高玉米幼苗的耐盐性。本研究结果对于二氢卟吩铁在调控玉米幼苗生长方面的应用、提高玉米的耐盐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二氢卟吩铁 玉米 叶绿素含量 耐盐性 植物生长调节剂


21世纪以来我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的研究进展及趋势-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 2025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对21世纪以来我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的研究进展及未来研究趋势进行直观展现,有助于研究者对该领域形成较为全面的了解,并为其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文章基于2001—2022年收录于中国知网的788篇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研究文献,利用CiteSpace软件进行知识图谱与文献计量分析。[结果](1)该领域发文量受政策影响较大且时间阶段特征突出,可分为研究探索和研究深入两阶段;(2)研究学者和机构数量较多,但均未形成高度密切的合作关系;(3)核心议题主要包括各地区畜禽粪污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现状分析、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模式探讨及潜力评估、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估算及环境风险评价;(4)新兴研究趋势主要包括注重畜禽粪污全利用与零排放技术细致化、关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市场化、聚焦种养一体化。[结论]我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领域已进入研究深入阶段,目前成果主要集中在资源化利用的技术模式及其环境影响方向,跨学科、多机构交叉合作形成的综合绩效与政策创新等相关研究有待强化,同时应加大对中小养殖场(户)及参与主体间利益联结机制的研究力度。
关键词: 畜禽粪污 资源化利用 研究进展 CiteSpace 可视化


免疫增强剂CVC1302介导Tfh细胞分化机制分析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CVC1302调控滤泡辅助性T细胞(Tfh)分化的机制,本研究体外利用GM-CSF刺激培育小鼠骨髓树突状细胞(DC),CVC1302刺激后,分别检测IL-6、IL-21转录及表达水平;利用体外细胞共培养试验,检测Tfh、Th1、Th2和Th17分化关键转录因子Bcl-6、T-bet、GATA3和RORγt的转录水平,STAT3信号通路活化水平,Tfh细胞占CD4+T细胞比例及STAT3信号通路抑制后反向验证Tfh细胞占CD4+T细胞比例。结果表明:1)免疫增强剂CVC1302极显著促进小鼠骨髓DC分泌IL-6和IL-21。2)细胞共培养试验显示,CVC1302可显著促进STAT3磷酸化水平,表明STAT3信号通路被激活。3)利用STAT3信号通路抑制剂后,CD4+T细胞分化为Tfh细胞的水平显著降低,表明CVC1302依赖STAT3信号通路激活介导初始CD4+T细胞分化为Tfh细胞。综上,本研究推断CVC1302通过促进DC分泌IL-6和IL-12,并激活STAT3信号通路介导Tfh细胞的分化,旨在为后续免疫增强剂的开发提供思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