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南极磷虾蛋白质提取条件优化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南极磷虾是地球上多细胞生物中生物量最大的单种生物资源之一。南极磷虾因其巨大的生物资源量及潜在的应用价值而受到广泛关注。本文以冷冻南极磷虾为原料,优化了南极磷虾蛋白质的提取条件。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优化实验研究了离心时间、料液比、匀浆时间等对南极磷虾蛋白质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南极磷虾蛋白质较佳的提取条件为:碱溶阶段p H 11.5,酸沉阶段p H 5.5,离心温度4℃,离心转速10000 rpm,离心时间10 min,料液比1∶3(w/v),匀浆时间3.0 min;在以上提取条件下的南极磷虾蛋白质得率为10.81%。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哲罗鲑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cDNA分子克隆、序列分析及组织表达
《淡水渔业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从哲罗鲑(Hucho taimen)肝脏的总RNA中扩增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的c DNA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序列,运用软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利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了哲罗鲑成鱼不同组织中IGF-Ⅰ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IGF-Ⅰ基因的c DNA开放阅读框为573 bp,编码190个氨基酸,蛋白质等电点为9.21,氨基酸结构由信号肽、B、C、A、D结构域及E肽组成;氨基酸序列与其他鲑科鱼类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其中与北极红点鲑的IGF-Ⅰ同源性最高(99.2%);组织表达分析显示,哲罗鲑IGF-Ⅰ mRNA在肝脏中表达量最高,在鳃、前肠中次之,在脑、头肾、脾、心、胃和肌肉等组织中的表达量较低。
关键词: 哲罗鲑(Hucho taimen)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 进化树 组织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海北部大陆架渔场2016年伏季休渔效果评价
《水产科技情报 》 2016
摘要:根据2016年4~8月在南海北部大陆架渔场广西生产渔船的捕捞信息,通过对比休渔前后的渔获指标,评价了休渔在恢复渔业资源方面的效果。结果表明:(1)单双拖网、桁杆拖虾网和灯光罩网的产量分别占渔船总产量的64.92%、8.70%和24.70%,是该渔场最主要的捕捞类型;(2)休渔后,单双拖网、桁杆拖虾网和灯光罩网渔船的渔获率(CPUE)分别提高了28.78%、96.27%和4.20%,比2015年同期分别提高了24.00%、65.41%和13.35%;(3)单双拖网和桁杆拖网捕获的主要经济种类产量所占比例较休渔前增加了41.74%和3.04%;(4)主要经济种类中,多数种类的CPUE提高,且CPUE提高显著的种类多为经济价值较高的南海传统捕捞对象。研究结论:休渔促使南海北部大陆架渔场的渔业资源量增加,资源结构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异育银鲫源杀鲑气单胞菌杀鲑亚种的分离鉴定
《微生物学通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离鉴定江苏省扬州市养殖场异育银鲫患病病原。【方法】采用常规的理化特性和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对从濒死异育银鲫肝脏处分离到的菌株YZ-1进行表型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及药敏试验的系统研究。【结果】该菌株16S r RNA基因(序列长度1 446 bp,Gen Bank登录号为JX164202)与其它杀鲑气单胞菌16S r RNA基因一致性在99%-100%之间,构建发育树确定该菌株为杀鲑气单胞菌杀鲑亚种(Aeromonas salmonicida subsp.salmonicida)。人工回感可导致异育银鲫死亡。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对头孢呋辛、复方新诺明、恩诺沙星等23种抗生素敏感;对阿米卡星、四环素、大观霉素、头孢拉定等11种抗生素中度敏感;对青霉素G、链霉素、庆大霉素、氟苯尼考、万古霉素等10种抗生素耐药。【结论】研究结果证实引起异育银鲫死亡的病原为杀鲑气单胞菌杀鲑亚种。
关键词: 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 杀鲑气单胞菌杀鲑亚种(Aeromonas salmonicida subsp.salmonicida) 16S rRNA基因 药敏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二维Arimoto灰度熵的图像阈值分割快速迭代算法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6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现有的Arimoto熵阈值法仅依赖于灰度直方图分布,且计算最佳阈值时需搜索整个解空间,效率不高.为此,文中提出了一种二维Arimoto灰度熵阈值分割的快速迭代算法.首先,提出了一维Arimoto灰度熵阈值选取的快速迭代算法;然后,考虑图像目标和背景的类内灰度均匀性,导出了基于灰度-平均灰度级直方图的Arimoto灰度熵阈值法,并给出了中间变量的快速递推公式;最后,提出了二维Arimoto灰度熵阈值选取的快速迭代算法,推导了相应的公式,大大减少了运算量.实验结果表明,文中所提算法运行速度快,分割性能优于现有的5种同类阈值分割算法,分割后图像中的目标完整,边缘纹理清晰,细节更为丰富.
关键词: 图像分割 阈值选取 二维Arimoto灰度熵 快速迭代算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六三型网箱的阻力性能研究
《渔业信息与战略 》 2016
摘要:为了给南海海域使用六三型网箱选址、选型、锚泊等提供数据参考,以六三型网箱为研究对象,在主尺度为90 m×6 m×3 m的试验水池内进行模型试验,研究2种浮管框架(420 mm和315 mm),不同网深(8 m和10 m)以及配重为底圈和沉子时对六三型网箱受力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同等条件下,315 mm双浮管网箱的受力大于420 mm单浮管网箱的受力;网深10 m的网箱受力大于网深8 m的网箱受力;配重为底圈的网箱受力大于配重为沉子的网箱受力,并且配重为底圈的箱体形状保持也好于配重为沉子的网箱。综合考虑框架成本、制造加工难易度和网箱的受力情况,建议在流速1m/s以内的海区使用420 mm单浮管框架结构的网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江口凤鲚繁殖群体的年龄结构和生长特性
《海洋渔业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14年4~8月于凤鲚(Coilia mystus)繁殖盛期在长江口逐月采样,对凤鲚繁殖群体的雌性个体的年龄结构和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年龄结构为1~3龄,共3个年龄组,其中1~2龄个体占87.06%。繁殖群体的平均体长和体质量分别为(151.66±21.13)mm、(16.97±6.34)g。体长与体质量关系为W=1.63×10~(-5)L~(2.75)(n=124,R~2=0.935 3),显著性差异检验表明凤鲚属于匀速生长类型(P>0.05)。体长和体质量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分别为:L_t=205.85[1-e~(-0.48(t+1.02)(],W_t=38.31[1-e~(-0.48(t+1.02))]2.75。体长生长速度曲线不具拐点;体质量生长速度的拐点年龄为1.11龄,与最小性成熟年龄一致,拐点年龄时对应的体长和体质量分别为131.02 mm和11.05 g。研究认为,长江口凤鲚繁殖群体低龄群体所占比例较大且体型有变小趋势。为更好地利用和保护凤鲚资源,应在拐点年龄之后进行捕捞。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急性盐度胁迫和慢性盐度驯化对马来西亚红罗非鱼存活及肌肉组分的影响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马来西亚红罗非鱼(Oreochromis mossambicus×O.niloticus)幼鱼的耐盐性能,进行了急性和慢性盐度胁迫对体质量为(27.27±2.03)g的红罗非鱼幼鱼存活及肌肉组分的影响试验,急性盐度胁迫试验设置7个盐度(0、5、10、15、20、25、30),分别记为S_0、S_5、S_(10)、S_(15)、S_(20)、S_(25)、S_(30)组,试验周期为5d,慢性盐度驯化试验设置5个盐度(0、5、10、15、20),分别记为G_0、G_5、G_(10_、G_(15)、G_(20)组,试验周期为25 d。结果表明:急性盐度胁迫试验中,红罗非鱼开始死亡盐度为15,随着盐度的升高死亡率急剧上升,并在盐度为25及以上时达到100%,96 h半致死盐度为18;急性盐度胁迫下,红罗非鱼肌肉的水分、粗脂肪和粗蛋白质含量在各盐度中均未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S_(30)组鱼肌肉灰分含量显著高于盐度15及以下组(P<0.05);慢性盐度胁迫试验中,红罗非鱼从盐度10开始死亡,并且累计死亡率随盐度的升高而上升,但在最高盐度20时,25 d的累计死亡率仍低于40%;慢性盐度驯化下,G_5组鱼肌肉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G_(15)组(P<0.05),粗蛋白质含量显著低于G_(15)和G_(20)组(P<0.05),灰分含量显著高于G_(10)、G_(15)和G_(20)组(P<0.05)。研究表明,马来西亚红罗非鱼可以直接在低盐度的咸淡水中生活,经过盐度驯化后该鱼具有在较高盐度海水中生活的可能性,适宜的盐度和养殖驯化方式可改善红罗非鱼的肌肉品质。
关键词: 马来西亚红罗非鱼 急性盐度胁迫 慢性盐度驯化 肌肉组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