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8323条记录
猪–鱼复合养殖模式中气单胞菌I类整合子的流行情况及其耐药特征

水产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广东地区猪-鱼复合养殖模式下气单胞菌整合子流行情况及其耐药特征,从广东省5个不同猪-鱼复合养殖场采集分离猪粪、鱼、池塘水及池塘底泥的气单胞菌共317株,通过微量二倍稀释法测定其对20种药物的敏感性;PCR扩增Ⅰ类整合子整合酶基因intI1,并分析其基因盒阵列结构。结果表明,317株气单胞菌对20种药物耐药程度不一,氨苄西林、磺胺间甲氧嘧啶、萘啶酸的耐药率相对较高。intI1的检出率为15.77%,鱼源和猪源的整合子检出率高于环境源。整合子阳性菌对测试的12种药物的耐药率显著高于阴性菌,且表现为多重耐药;50个Ⅰ类整合子共检测到16种耐药基因盒,包括了编码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aadA1、aadA2、aac6-Ⅱ、aacA4,甲氧苄啶耐药基因drfA1、dfrA12、dfrA15、dfrA17、dfrB4,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bla_(OXA-10)、bla_(OXA-21),氯霉素耐药基因catB3、catB8,利福平耐药基因arr2、arr3以及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基因aac(6')-Ib-cr。携带了不同类耐药基因盒的整合子阳性菌还表现出所对应的对甲氧苄啶、链霉素、氯霉素类等的耐药表型,由此推测整合子的存在与细菌的多重耐药密切相关。研究表明,I类整合子分布于广东地区猪-鱼复合养殖模式下不同来源气单胞菌,并介导细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有必要开展畜禽-鱼复合养殖模式下细菌耐药性的传播机制研究,为水产养殖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关键词: 气单胞菌 复合养殖模式 I类整合子 耐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增氧机标准与专利现状分析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2016

摘要:为了构建渔业机械行业涉及专利标准的管理体系,保障标准和专利相结合能真正产生经济效益,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全国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渔业机械分技委于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利用访谈法和资料法开展了对中国增氧机行业标准与专利现状的调查。调查对象是涉及增氧机专利的单位和个人。调查内容涉及国内增氧机专利和标准现状;国内外标准化组织对涉及专利的处置方法;近期研究人员发表的涉及专利标准的论文等。根据调查结果,对渔业机械行业涉及专利标准的管理体系构建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增氧机 标准 专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青岛近海主要海捕水产品中金属元素与石油烃含量分析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16

摘要:目的对青岛近海主要海捕水产品开展质量安全与营养评价研究,掌握捕捞水产品的食用安全现状。方法全面分析青岛近海海域主要捕捞水产品中常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以及石油烃的含量,并进行食用安全评价分析。结果研究表明青岛近海海域水产品中含有丰富的人体必需元素,是补充人体矿物质营养的良好膳食来源。稀土元素总含量为6.08~232μg/kg,且甲壳类高于鱼类。水产品中鱼类的有害微量元素及石油烃含量均符合我国水产品有毒有害物质限量标准,但甲壳类中梭子蟹和虾蛄的镉(Cd)和少数样品中石油烃含量存在超标情况。结论亟需进一步加强水产品中有害元素的形态分析研究,科学开展风险评估。

关键词: 捕捞水产品 重金属 稀土元素 石油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低温胁迫对乌鳢、斑鳢及其杂种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实验探讨了骤降、缓降两种不同降温模式下低温胁迫对乌鳢(Channa argus)、斑鳢(Channa maculata)及其杂种斑乌鳢(C.maculata♀×C.argus♂)、乌斑鳢(C.argus♀×C.maculata♂)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具体的实验方法为,将4种鳢分别以6℃/24 h、1℃/24 h的速率从18℃降至2℃,在18℃、12℃、6℃、2℃4个温度点维持12 h,取样,抽血,制备血清,测定生化指标。结果表明,两种降温模式下,多数酶活性胁迫后显著高于胁迫前(p<0.05),但急降组谷草转氨酶(GOT)和缓降组谷胺酰转肽酶(GGT)活性显著低于胁迫前(p<0.05);甘油三酯(TG)含量显著低于胁迫前(p<0.05),血糖(Glu)含量与之相反;血钠(Na+)、氯(Cl-)浓度变化趋势相似,均显著降低(p<0.05);总蛋白(TP)含量低于胁迫前,其中斑鳢波动幅度最大,波动范围为(26.4±2.91)~(43.1±1.81)mmol/L。两种降温模式比较,胁迫后急降组GPT、GGT活性及Na+、Cl-含量高于缓降组,而GOT、ALP、LDH活力及Glu、K+、Ca2+含量与之相反。本实验研究认为,低温胁迫后所有鳢的肝脏、心肌等组织器官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伤,缓降跟骤降模式下各指标变化规律也不完全一致,斑鳢耐低温能力最弱,长期处于6℃以下将致死;4种鳢各种生理指标变化趋势差异较大,纯种间或杂交种间具有相似趋势,表明杂交种与父母本生理过程变化不同,并为鳢低温胁迫研究提供一些基础性数据。

关键词: 低温胁迫 血清酶 生化指标 血清离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蚕豆对鱼类脆化的影响研究进展

食品工业科技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随着人们对鱼肉口感的需求越来越高,改善水产品肉质的问题日益受到关注。通过向鱼类饲喂蚕豆,达到肉质紧实爽脆、味道鲜美,使其具有更佳的口感。本文综述了蚕豆对鱼类脆化过程中生长特性、营养成分、肌肉品质、生理生化指标及消化酶等的影响,为探究鱼肉脆性机理、改良鱼肉品质提供参考。

关键词: 蚕豆 鱼类 生长特性 营养成分 肌肉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半滑舌鳎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和TGF-β3基因的克隆及受哈维氏弧菌感染后表达分析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是一类具有多种功能的蛋白超家族,在细胞免疫、细胞增殖分化和组织损伤的修复中起着关键性作用。本研究从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肝脏中克隆获得了TGF-β1和TGF-β3基因。推导的TGF-β1和TGF-β3氨基酸序列均含有多个N糖基化位点和一个TGF-β家族标签。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半滑舌鳎TGF-β1和TGF-β3分别与鱼类的TGF-β1和TGF-β3亲缘关系最为密切。q RT-PCR结果表明,半滑舌鳎TGF-β1和TGF-β3基因在健康鱼的多个组织中均有表达,二者在皮肤中表达量最高,在肌肉中表达量最低。经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感染后,TGF-β1在肝脏、脾脏和肾脏中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表达趋势,在感染48 h后的肝脏中表达量达到最大值,是对照组的3.17倍;TGF-β3在脾脏、肾脏和鳃中也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表达趋势,在感染24 h后的鳃中表达量达到最大值,是对照组的4.71倍。以上结果提示,TGF-β1和TGF-β3可能在半滑舌鳎抵御细菌感染的免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研究为证明二者参与机体免疫调节提供了有力证据,为半滑舌鳎分子免疫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半滑舌鳎 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 TGF-β1 TGF-β3 表达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密度杂交鳢养殖围隔沉积物微生物群落结构垂直变化规律及其与理化因子的关系

水产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高密度养殖系统沉积物微生物群落结构垂直变化规律以及与其对应深度的环境因子的关系,实验选取了华南地区高密度养殖的典型模式——杂交鳢养殖模式,使用PCR-DGGE技术分析了养殖围隔不同深度(0~50 cm)沉积物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同时使用透析装置采集对应沉积物的原位间隙水,并使用微量分光光度法测定间隙水中理化指标,从而探讨高密度养殖系统微生物群落结构垂直变化规律及其与沉积物间隙水理化因子的关系。结果显示,①不同深度的养殖围隔沉积物微生物群落结构通过聚类分析可分3个差异显著的类群:上层(0~6 cm)、中层(7~38 cm)和深层(39~50 cm),其中中层微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②DGGE电泳共获得46个条带,其中中层条带最多,深层沉积物条带最少。主要微生物类群归属于拟杆菌门、变形菌门、厚壁菌门、疣微菌门和浮霉菌门。③测定的沉积物间隙水中离子,NO_3~--N、SO_4~(2-)-S和Fe~(2+)在沉积物中垂直分布均匀,无明显梯度变化;而NH_4~+-N、NO_2~--N和PO_4~(3-)-P浓度变化较大。NH_4~+-N浓度随深度增加而逐渐增加,在15~18 cm后趋于稳定,为10.98~77.87 mg/L,PO_4~(3-)-P浓度随深度增加而减少,在9~10 cm后趋于稳定,为0.01~0.14 mg/L。④微生物群落结构与理化因子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NH_4~+-N和PO_4~(3-)-P为影响微生物群落结构垂直分布最大的理化因子组合,其中NH_4~+-N对微生物群落结构垂直分布的影响稍大于PO_4~(3-)-P。NH_4~+-N、PO_4~(3-)-P为影响微生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理化因子,是杂交鳢养殖系统环境调控的主要控制指标。

关键词: 杂交鳢 微生物群落结构 沉积物 垂直分布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理化因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江流域捕捞作业状况调研及对策研究

江西水产科技 2016

摘要:对长江流域的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等省进行了调研。通过实地走访和资料调查,了解了长江流域渔业资源的严峻形势、渔民正在使用的渔具和渔法以及各地渔民的生存状况;探讨了长江流域各段渔业资源变化所受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不同程度受到过度捕捞、涉水工程大坝、水质污染、航运、挖矿、挖沙、外来物种等的影响;提出了保护渔业资源的建议和展望。

关键词: 捕捞工具 渔具 渔法 长江流域 调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超高压处理在毛蚶脱壳和减菌化中的作用研究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16

摘要:目的明确超高压处理对毛蚶脱壳效果、感官品质以及细菌总数的影响,建立超高压技术在毛蚶加工中的工艺参数。方法以鲜活毛蚶为对照,在250~500 MPa的压力范围内设置6个超高压处理组,根据闭壳肌是否脱离以及壳的完整情况记录毛蚶脱壳效果,通过感官评定、电子鼻气味分析,以及p H、TVB-N、细菌总数等指标的测定评价不同压力处理对毛蚶品质和微生物的影响。结果 300 MPa及以下的处理压力对毛蚶闭壳肌作用小,脱壳效果较差,而450 MPa及以上的压力处理会造成毛蚶壳的破损。毛蚶经超高压处理后,感官评分略有下降,其中350 MPa及以下压力的处理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400 MPa及以上压力处理组由于气味的变化,对应的感官评分显著降低(P<0.05)。超高压处理对毛蚶TVB-N无显著影响(P>0.05),300 MPa及以上压力处理组的p H显著升高(P<0.05)。毛蚶细菌总数随处理压力的增大显著下降。结论综合考虑脱壳效果、感官品质以及减菌化效果,350~400 MPa的区间范围比较适宜作为毛蚶的超高压处理工艺。

关键词: 毛蚶 超高压 电子鼻 细菌总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生长阶段背角无齿蚌对养殖池塘藻类的摄食选择特征

水生生物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是我国淡水水体中分布很广的淡水双壳类软体动物之一,因其分布广、在湖泊中多营底栖生活[1],对污染物具较强耐受且可在体内富集,易采集等特点,可被用做评价湖泊污染的指示生物3][2,。"淡水贝类观察监测体系"自2003年由本实验室提出后,背角无齿蚌被确定为该研究体系的"指示生物",进而创新性地培育出一种规格、遗传质量、数量、污染背景值等均可控,且可野外移殖和回捕的标准化监测指

关键词: 背角无齿蚌 不同生长阶段 饵料藻类 池塘藻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