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8323条记录
浅谈南美白对虾养殖存在的错误观点和养殖方法

科学养鱼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近来有许多报道指出,2015年对虾养殖病害非常严重,其中广西有些地区在第一造有90%失败,有些虾农已无继续养虾,只好外出打工,江苏启东地区养虾发病率达85%。养虾失败原因很多,其中与存在的错误观点和错误的养殖方法有关。一、贪便宜,购买劣质虾苗现在市面普通出售的虾苗有一代苗、二代苗、普通苗。在广东珠三角地区,一般一代苗,每万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江上游江津江段铜鱼种群参数和资源量评估

自然资源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CSSCI

摘要:铜鱼是典型的半洄游性鱼类,曾是长江干流的重要渔获对象,但目前其资源已严重衰退。为了解三峡工程蓄水后、金沙江一期工程蓄水前该物种的种群动态,论文利用2007—2009年长江上游江津江段的渔业调查数据,采用体长频率法对其种群参数和资源量进行评估。结果表明:铜鱼渔获群体体长范围为125~530 mm,体重范围为24~2 250 g,平均体长为228.7±56.6 mm,平均体重为206.4±251.9 g;优势体长组为150~270 mm,约占总数的80.4%。铜鱼体长-体重幂函数关系为:W=7.63×10~(-6)L~(3.10)(R~2=0.97,P<0.01,n=280)。由体长频率法拟合出其渐近体长L∞为630.0 mm,生长系数k为0.23 a~(-1)。由Pauly经验公式估算出其自然死亡系数为0.46。由长度转渔获物曲线估算出其总死亡系数为1.82。江津江段铜鱼开捕体长为170.7 mm,资源开发率为0.75,超过了其资源最大开发率(0.50)。由体长结构实际种群分析估算出江津江段铜鱼2007、2008和2009年年资源量分别为2 820尾/km(2.63 t/km)、3 035尾/km(4.71 t/km)和8 130尾/km(16.56 t/km),平均值为4 661尾/km(7.96 t/km)。在当前铜鱼资源急剧下降,长江中、下游资源近乎枯竭的现状下,建议停止对铜鱼资源开发,重点加强长江上游江津江段铜鱼种群保护及其生境修复。

关键词: 生长 死亡 资源评估 体长频率数据 铜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线粒体COⅠ序列比较长江口中华绒螯蟹放流与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

海洋渔业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长江口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放流亲蟹与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的差异,对77个放流和野生亲蟹个体进行了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Ⅰ(COⅠ)基因序列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所检测的样本共计77个COⅠ基因序列(630 bp)中,变异位点(V)41个,简约信息位点(P)37个,A+T(61.7%)的含量明显高于C+G(38.3%),表现出较为明显的碱基组成偏倚性;两个群体共检测出15种单倍型,其中单倍型Hap-1出现频率最大,为两个群体所共享,放流和野生群体各具有5种独有单倍型;两个群体的单倍型多样性指数(H)为0.825,核苷酸多样性指数(π)为0.004 66,平均核苷酸变异数(K)为2.910,其中野生群体的单倍型多样性指数(0.833)和核苷酸多样性指数(0.007 70)均高于放流群体(0.810和0.002 11)。AMOVA分子方差分析表明,长江口中华绒螯蟹放流与野生群体总的遗传变异主要来自群体内,其中96.53%遗传变异来自各群体内部,3.47%遗传变异来自群体间。群体内遗传分化指数(FST)野生群体(0.034 75)高于放流群体(0.034 57),两个群体间遗传分化指数(FST)为0.034 66(P>0.05),两个群体遗传分化不显著。两个群体间的基因流(Nm)为13.93(Nm>1),表明放流群体和野生群体的基因交流较为频繁。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遗传多样性 COⅠ基因 长江口 增殖放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水产品中硝呋索尔代谢物残留量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16

摘要:目的建立一种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水产品中硝呋索尔代谢物残留量的测定方法。方法样品中以结合态形式残留的硝呋索尔代谢物3,5-二硝基水杨酸肼(DNSAH)经盐酸水解,2-硝基苯甲醛衍生,用乙腈提取,以电喷雾离子源负离子扫描模式进行质谱分析,内标法定量。结果 DNSAH在0.2~20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0.999。DNSAH添加水平为0.50~5.00μg/kg时,平均回收率在88.3%~100%之间,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均<15%。DNSAH的检出限为0.20μg/kg。结论本方法灵敏、高效、简单、重现性好,满足水产品中硝呋索尔代谢物残留量的检测。

关键词: 硝呋索尔 3,5-二硝基水杨酸肼 水产品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贝尔湖野生细鳞鱼和养殖细鳞鱼主要营养成分比较

营养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细鳞鱼也称细鳞鲑,属于鲑鳟类冷水鱼,生活水温不超过20℃。鲑鳟鱼类的英语为salmon,音译成中文即为三文鱼。所以,三文鱼不是指某一种鱼,而是指鲑鳟鱼类。鲑鳟鱼类肌肉呈胡萝卜色,色彩鲜艳,是制作生鱼片的首选。鲑鳟鱼类含有丰富的虾青素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虾青素是迄今为止在自然界中发现的最强的抗氧化剂之一,经常食用可延缓衰老;而PUFA则可以

关键词: 细鳞鱼 营养成分 氨基酸 脂肪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庆原油水溶物对方正银鲫胚胎及仔鱼的影响

海洋渔业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评价原油水溶物对水环境及鱼类的影响,以方正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大庆原油水溶物对方正银鲫胚胎与仔鱼的影响。将以人工授精获得的方正银鲫受精卵(受精2 h)暴露于15%、33%、50%的大庆原油水溶物和对照溶液中培养,研究其孵化率、出膜时间及仔鱼发育状况等。结果表明,原油水溶物对仔鱼的影响大于对胚胎的影响。各浓度组之间胚胎死亡率总体上无明显差异,原油水溶性成分并不直接造成胚胎死亡;试验组仔鱼出膜时间相对于对照组有提前趋势;暴露在原油水溶物条件下,仔鱼出现发育缺陷、畸形、心率减缓、体色着色减弱、活动能力下降等问题,甚至造成死亡,且随着原油水溶物浓度的提高,上述现象的发生及死亡率逐渐增加。

关键词: 原油水溶物 方正银鲫 胚胎 仔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接种量对单增李斯特菌生长/非生长界面的影响

中国食品学报 2016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4个水平(10~1,10~3,10~5,10~7 CFU/m L)接种浓度下,通过肉眼观察培养基浊度结合涂布TSA-YE平板,对TSB-YE肉汤中培养的单增李斯特菌在温度(0~30℃)、盐度(0.5%~8.5%)、pH(4.0~7.5)条件下的生长/非生长响应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接种量影响单增李斯特菌生长/非生长界面的位置。通过对各种生长条件下单增李斯特菌生长/非生长数据的分析,用多项式逻辑回归模型,建立单增李斯特菌生长/非生长的界面模型,模型拟合的一致性为83.8%到89.6%,拟合结果较好。接种量对微生物生长的起点有重要影响,为微生物生长受初菌数的影响提供定量分析数据,也为建立实际产品中微生物的生长/非生长界面模型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接种量 单增李斯特菌 生长/非生长界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哲罗鲑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cDNA 分子克隆、序列分析及组织表达

淡水渔业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从哲罗鲑(Hucho taimen)肝脏的总 RNA 中扩增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的 cDNA 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 ORF)序列,运用软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利用荧光实时定量 PCR 技术检测了哲罗鲑成鱼不同组织中 IGF-I mRNA 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 IGF-I 基因的 cD-NA 开放阅读框为573 bp,编码190个氨基酸,蛋白质等电点为9.21,氨基酸结构由信号肽、 B、 C、 A、 D 结构域及 E 肽组成;氨基酸序列与其他鲑科鱼类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其中与北极红点鲑的 IGF-I 同源性最高(99.2%);组织表达分析显示,哲罗鲑 IGF-I mRNA 在肝脏中表达量最高,在鳃、前肠中次之,在脑、头肾、脾、心、胃和肌肉等组织中的表达量较低。

关键词: 哲罗鲑(Hucho taimen)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 进化树 组织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口黑鲈转录组SNPs筛选及其与生长的关联分析

水生生物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开发人工饲料代替冰鲜杂鱼养殖大口黑鲈的分子标记,以食用冰鲜鱼和配合饲料的同批大口黑鲈为研究材料,利用RNA-Seq(RNA sequencing)技术挖掘SNPs(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标记,并以关联分析筛选可用于育种的候选标记。转录组进行测序共获得174 M数据,8681个SNPs位点。挑选其中具有表达差异的50个SNPs位点进行SNa Pshot分型,结果39个分型成功,其中有4个为假阳性,通过转录组技术开发出SNPs标记35个,成功率为70.0%。为进一步检验这些标记是否可用于评估驯食饲料的大口黑鲈选育研究,研究以327尾摄食人工配合饲料的大口黑鲈为试验材料,SPSS软件进行一般线性模型分析SNPs的不同基因型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结果显示有2个SNPs位点与体质量、全长和体高等生长性状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可作为候选标记用于大口黑鲈的分子辅助育种。由于转录组数据直接反应基因的表达情况,从中挖掘与性状相关的优势基因型与分子标记的成功率高,效果较好。同时也为解决大口黑鲈选育研究中标记缺乏提供了有效途径,为选育提供遗传依据、加速育种进程。

关键词: 转录组测序(RNA-Seq) 大口黑鲈 单核苷酸多态(SNPs) 生长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恩诺沙星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CYP2基因表达及氨基比林-N-脱甲基酶活性的影响

渔业科学进展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为研究对象,运用RT-PCR方法测定CYP2基因在凡纳滨对虾组织中的表达分布,并分析不同剂量恩诺沙星对凡纳滨对虾肝胰腺中CYP2基因表达和氨基比林-N-脱甲基酶(APND)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CYP2在肝胰腺、鳃、血淋巴、肌肉、甲壳、肠、胃、心脏和眼柄中均有分布,在肝胰腺中表达量最高,胃次之,血淋巴中表达量最低。口服低(15 mg/kg)、中(30 mg/kg)、高(60 mg/kg)3个剂量恩诺沙星药饵后,凡纳滨对虾肝胰腺中CYP2基因表达和APND活性较对照组均呈现下降趋势;药物浓度越高,基因表达量和酶活性越低,表明恩诺沙星可抑制CYP2在凡纳滨对虾体内的表达。在生产实践中联合用药时,应考虑到因恩诺沙星对CYP2的抑制作用而导致经其代谢的药物在生物体内的蓄积和毒性增强。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CYP2 组织分布 恩诺沙星 APND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