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8323条记录
团头鲂池塘养殖生态系统晒塘阶段温室气体排放通量分析

农业工程学报 2016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团头鲂池塘养殖生态系统晒塘阶段温室气体的排放规律及综合增温潜势,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对团头鲂池塘养殖生态系统晒塘阶段温室气体(CO2,CH4,N2O)的排放进行原位测定。结果显示,团头鲂池塘养殖生态系统晒塘阶段均表现为CO2,CH4和N2O的排放源,其中CO2排放通量达(86.72±12.46)g/m2,CH4排放量达(2.01±0.34)g/m2,N2O排放量达(7.44±0.98)mg/m2;在100 a的时间尺度上,团头鲂池塘养殖生态系统在晒塘阶段综合增温潜势为(157.28±24.31)g/m2,团头鲂池塘养殖生态系统温室气体减排空间较大。

关键词: 温室气体 排放控制 池塘 水产 温室效应 团头鲂 晒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量子节能器的设计及节油降耗应用

机电设备 2016

摘要:针对一种新型量子节能器进行研究,试制出实物并将其应用在渔船柴油发动机上。记录一段时间内客户使用该设备后的柴油机耗油情况,通过对比同一条船安装量子节能器前后的油耗变化情况,反映该节能器的节油降耗能力。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安装量子节能器后,渔船柴油发动机的油耗大幅降低。

关键词: 量子节能器 柴油机 节油 降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淮河中游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冬季浮游动物群落特征的研究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14年冬季分别对淮河淮南段长吻鮠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和淮河荆涂峡鲤、长吻鮠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进行采样调查,研究了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以及关键影响因子。结果表明,两个保护区共发现浮游动物57种,均以原生动物为主体。其中淮南段保护区共38种,包括原生动物22种,轮虫7种,桡足类6种,枝角类3种;荆涂峡保护区共39种,包括原生动物23种,轮虫6种,桡足类7种,枝角类3种。淮南段保护区和荆涂峡保护区浮游动物密度均值分别为(1 313.17±500.53)个/L和(1 601.46±669.02)个/L,生物量均值分别为(0.23±0.12)mg/L和(0.41±0.50)mg/L。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评价结果显示,两处保护区均为中度污染,荆涂峡保护区水质优于淮南段保护区。RDA分析结果表明,水深、浊度、p H、透明度是影响淮南段保护区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主要因素,而荆涂峡保护区的主要影响因子则为水温、总磷、磷酸盐、叶绿素a和高锰酸盐指数。

关键词: 淮河 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 浮游动物 水环境因子 冗余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秋季鱼塘技术管理与疾病防控

科学养鱼 2016

摘要:秋季是鱼类养殖生产的关键"冲刺"阶段,此时既是鱼类加快生长、催肥长膘的旺季,也是鱼类浮头、疾病的多发时期,一旦技术管理和疾病防控措施落实不到位,轻则造成养殖鱼类生长缓慢,重则导致死亡事故的发生,有的甚至给养殖生产造成前功尽弃、"全军覆没"的严重后果。因此,养殖者绝不可麻痹大意、掉以轻心,而是要全神贯注、精准发力,全力打好"终点冲刺"之"决战",确保全年养殖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方紫海胆增殖放流对虾类和蟹类行为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2016

摘要:[目的]探讨紫海胆(Anthocidaris crassispina)增殖放流对野生虾类和蟹类行为的影响。[方法]在实验室内开展微宇宙法模拟试验,研究紫海胆增殖放流对野生虾类和蟹类行为的影响。[结果]日本对虾(Penaeus japonicus)、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和近缘新对虾(Metapenaeus affinis)与紫海胆共存,紫海胆对日本对虾有一定的吸引特性,但均无危害情况发生;红星梭子蟹(Portunus sanguinolentus)与紫海胆间未发现有行为影响和危害情况,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和锈斑蟳(Charybdis feriatus)在数量较多时可能会对紫海胆造成一定的危害,但并不是普遍现象。[结论]该研究结果可为生物行为学和进一步开展紫海胆增殖放流的生态风险评价提供参考。

关键词: 紫海胆 虾类 蟹类 行为 增殖放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条石鲷早期仔鱼的形态发育观察

南方农业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了解条石鲷早期生活阶段的发育特征,丰富其发育生物学基础资料库,也为判断种苗生产工艺的培育效果与适时调整饲养管理措施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采用常规采样方法和光学显微镜技术对条石鲷早期仔鱼发育过程进行连续观察,并对其营养特性进行研究。【结果】条石鲷在水温(27.8±1.05)℃、p H 8.15、盐度32‰的人工培育条件下,仔鱼卵黄囊在孵化2 d后消失,油球消失于孵化后第6 d,卵黄囊依照先卵黄、后油球的顺序被吸收,吸收速度呈先快后慢的变化趋势。初孵仔鱼在孵化后1 d内生长迅速,之后生长速度减慢。仔鱼在孵出后48 h、卵黄囊消失时出现口裂,口径/全长比随时间变化一直保持上升趋势。条石鲷仔鱼的营养源可归纳为内源性营养—混合性营养—外源性营养3个阶段,分别对应于孵化后2、3~4和5 d。【结论】条石鲷早期仔鱼形态发育与其摄食习性的转变相互适应。

关键词: 条石鲷 卵黄囊期 仔鱼 形态发育 营养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东海底层鱼类长度谱的捕捞强度变动判别

海洋渔业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1999~2014年秋季东海海域底拖网调查资料,构建底层鱼类长度谱,以时间序列长度谱的斜率作为捕捞强度变化程度的指标值,分析比较东海区历史上捕捞强度的变化状况,考察伏季休渔的管理措施是否起到所期望的降低捕捞强度的潜在效果。结果表明,16年间小个体鱼类的资源丰度呈现增加趋势,大个体鱼类的资源丰度呈现减少倾向,但两者的增减相对稳定(P>0.05);时间序列长度谱斜率也呈现变陡态势,但相对平稳(r_s=-0.42,P>0.05)。伏季休渔的渔业管理制度能够减缓或阻止了捕捞强度的进一步加剧,但没有实现所期望的降低捕捞强度的初衷,其原因在于伏季休渔结束开捕后捕捞强度骤然增加,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因伏季休渔降低的捕捞强度。针对东海区海洋渔业管理现状,建议在严格执行伏季休渔管理的同时,配合执行开捕规格的管理。

关键词: 长度谱 伏季休渔效果 捕捞强度 东海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和风险管理

中国农业会计 2016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国内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现状,发现我国企业普遍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以及在风险管理机制方面存在很大的缺陷的情况。参考国内外研究理论和方法,通过对海尔集团的案例分析,研究讨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必要性以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得出如何健全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和完善风险管理体制的可行建议。

关键词: 企业 内部控制 风险管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解冻方式对南极磷虾感官品质的影响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南极磷虾蕴藏量巨大,富含多种营养物质,是最具开发潜力的动物来源蛋白库,但具有富集氟的特性。在磷虾加工过程中,解冻方式对于磷虾的感官品质影响较大,本文选取4℃低温解冻和16℃室温解冻两种解冻方式,从感官评价入手,着重研究硬度,结合磷虾氟的迁移变化探究解冻方式对于南极磷虾加工过程中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解冻时间和解冻温度对于磷虾感官评分、氟的迁移影响显著,解冻时间对于4℃低温解冻方式下磷虾的硬度影响显著,对于16℃室温解冻方式下磷虾的硬度影响不显著。相较于4℃低温解冻,16℃室温解冻过程中磷虾感官评分下降幅度大,硬度变化不显著,氟迁移迅速。综上所述,低温解冻有利于保证南极磷虾的品质。

关键词: 南极磷虾 解冻 感官 硬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西门子S7-200 PLC的水产养殖自动控制系统研发

农业网络信息 2016

摘要:我国水产养殖普遍面临着用工成本升高、能源及饲料消耗增加、产品品质难以满足消费者需求等诸多问题,已经到了转变生产方式、促进产业转型的关键时期,利用成熟的信息化、工业化、自动化技术开展水产养殖生产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重要途径。西门子S7-200系列微/小型PLC是非常成熟的一系列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具有可靠性好、稳定性高、编程简单、易于使用等优点,在工业自动化控制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能够快速灵活的移植到水产养殖自动控制开展应用。本文分析了水产养殖自动控制需求,介绍了基于西门子S7-200 PLC的水产养殖自动控制系统的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通过硬件选型与软件设计完成了水产养殖自动控制器的研发,进行了自动控制器调试和应用。

关键词: 水产养殖 PLC 西门子S7-200 自动控制器 精准控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