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大银鱼不同地理群体的形态差异与判别分析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将传统形态学测定和框架测定相结合,采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等多元分析方法,以体质量和32个形态性状为指标,对分别采自中国太湖(TH)、江苏洪泽湖(HZ)、黑龙江连环湖(LH)和吉林石头口门水库(ST)的4个大银鱼Protosalanx hyalocranius地理群体进行比较分析,为大银鱼不同地理种群的识别、亲缘关系的比较、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等提供基础资料.结果表明:黑龙江连环湖(LH)和吉林石头口门水库(ST)间的遗传距离值最小,而吉林群体(ST)与太湖群体(TH)间的遗传距离值最大.主成分分析显示,4个地理大银鱼群体间的差异受躯干部的相关参数影响最大,4个群体大银鱼的前7个主成分总变异的累计贡献率为62.00%,其中前3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为44.52%,说明主成分3是个拐点.逐步判别分析结果显示,4个群体大银鱼的综合判别率为79.80%,其中以太湖群体(TH)最高(94.30%),吉林群体(ST)最低(72.00%).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地区大银鱼群体间已经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形态差异,但这些差异尚未达到亚种水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海水贝类中无机离子镉简
《分析化学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HPLC-ICP-MS)测定贝类中无机镉离子(Cd2+)的方法.浸提液为10 mmol/L Tris-HCl缓冲溶液,加入0.1 mol/L Na Cl(p H 7.5);样品经超声提取40 min,CG5A阳离子保护柱和CS5A阳离子分析柱对样品中Cd2+分离;流动相组成为50 mmol/L草酸和95 mmol/L Li OH.本方法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0.999,回收率高于84.6%.采用本方法分析了我国几种常见海产贝类中Cd2+的含量,发现总Cd含量高的样品中无机离子态Cd所占的百分比普遍高于总Cd含量低的样品.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贝类 Cd2+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谈科研院所科研管理系统建设
《办公自动化 》 2016
摘要:作为提高科研管理水平的关键环节,科研院所科研管理系统建设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文章从科研院所科研管理系统建设的意义入手,提出了科研管理系统建设的原则,阐述了科研管理系统的内容,为科研院所科研管理系统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三圆管型人工鱼礁布设间距的数值模拟及物理稳定性研究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采用RNG K-ε湍流模型和SIMPLEC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不同雷诺数条件下,布设间距和摆放方式对三圆管型人工鱼礁流场效应的影响。研究显示:采用FLUENT软件模拟,雷诺数能较好地反应人工鱼礁上升流和背涡流的分布情况,上升流的规模和强度随雷诺数的增大而增加,背涡流随雷诺数变化的趋势不明显。三圆管型人工鱼礁横向组合方式下,2个单位礁布设间距等于礁体尺寸时,获得的上升流和背涡流的规模和强度最大;纵向组合方式下,2个单位礁布设间距为礁体尺寸的1.5~2.0倍时,获得的上升流和背涡流的规模和强度最大。在不同实验流速和波况下三圆管型人工鱼礁的抗滑移系数、抗翻滚系数均大于1。研究结果表明,数值模拟能够较好地反应布设间距对礁体周围流场效应的影响,可为人工鱼礁的实际投放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人工鱼礁 流场效应 布设间距 数值模拟 物理稳定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螺旋桨轴径判断渔船的“大机小标”现象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 2016
摘要:本研究旨在探索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用于初步判断渔船是否存在"大机小标"现象,且能提前判别新造船螺旋桨轴径的选取是否私下改装从而增加主机功率的可能性。通过研究典型主机改装前后的标定功率、转速和规范对螺旋桨轴径要求的最小值之间的关系,以及螺旋桨轴径的实取裕量与轴系设计手册推荐裕量之间的关系,得出轴径的实际取值的合理性与"大机小标"之间存在一定关联性,从而提出通过测量螺旋桨轴径和实船额定转速初步判断"大机小标"的方法。对现存渔船可以先用此方法筛选,如有必要再进行实船的功率测量,可以大量节省检验成本。对于新造渔船,该方法可在审图阶段作为发现"大机小标"的重要判断指标,控制螺旋桨轴径裕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违法改装成本,从而减少"大机小标"现象,规范渔机市场,进一步完善渔船规则规范,使得国家的双控政策得以更好地实施。
关键词: 渔船主机 测量转速 螺旋桨轴径 大机小标 双控政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松涛水库水生生物农药污染水平及健康风险评价
《生态毒理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海南省松涛水库采集了鱼类和螺蛳共34个样品,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检测样品中农药的浓度,并根据美国环境保护署(US EPA)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松涛水库周围人群通过饮食途径摄入水生生物进行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检测的29种农药,仅有7种在大部分样品中检出,分别为2,4-DDE、4,4-DDE、2,4-DDD、4,4-DDD、4,4-DDT、甲氧滴滴涕和甲基对硫磷,它们的平均含量(以湿重计)分别为0.32 ng·g~(~(-1))、3.68 ng·g~(~(-1))、0.17 ng·g~(~(-1))、1.33 ng·g~(~(-1))、0.90 ng·g~(~(-1))、1.34 ng·g~(~(-1))、0.32 ng·g~(~(-1))。鱼类肌肉以及螺蛳肉中农药的健康风险评价远远低于可承受水平,表明食用这些鱼类与螺蛳所造成的健康风险比较低。与其他研究相比,松涛水库的农药污染程度较轻。造成不同生物体间的农药含量差异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牙叉库区的农药污染比南丰和番加库区的污染严重。
关键词: 有机氯农药 有机磷农药 水生生物 松涛水库 健康风险评价 摄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船位监控系统数据挖掘与应用研究进展
《海洋渔业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船位监控系统(vessel monitoring system,VMS)作为一种渔船监控手段,同时也为渔业科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数据来源。VMS数据记录了渔船实时的船位、航速、航向等动态信息,已被广泛应用于海洋渔业的诸多领域。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对VMS数据分析挖掘方法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对采用VMS数据进行捕捞努力量估算、渔民行为特点和渔场分析、捕捞活动对海洋生态环境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VMS数据在海洋渔业上的应用前景及其存在的问题,对今后我国采用VMS数据进行相关研究提出了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06–2013年黄海秋季头足类资源状况调查与分析
《中国水产科学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摸清中国黄海秋季头足类的资源状况,本研究根据2006–2013年秋季黄海渔业资源调查所取得的292个站位底拖网资料,以渔获率作为头足类资源分布的数量指标,分析黄海秋季头足类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年度变化以及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黄海秋季分布的头足类有14种,隶属于3目6科8属,不同年度头足类的种类变化为(8±2)种/年,以温带种占优势,也有一定数量的暖水种,未出现冷水种,明显反映出暖温带海区的动物区系特征。黄海秋季头足类的优势种为太平洋褶柔鱼(Todarodes pacificus)、日本枪乌贼(Loligo japonica)、剑尖枪乌贼(L.edulis)、针乌贼(Sepia andreana)和双喙耳乌贼(Sepioda birostrata),年际间优势种稍有不同。更重要的是,此阶段调查捕获了3个黄海新记录种:罗氏乌贼(Sepia robsoni)、多钩钩腕乌贼(Abralia multihamata)和真蛸(Octopus vulgaris)。根据这3个暖水种在黄海其出现的位置、频率和数量,分析可能的原因是全球气候变暖使得头足类暖水种分布的纬度发生变化,导致其栖息范围扩大。调查还发现,柔鱼类和枪乌贼类为秋季黄海头足类优势类群,不同类群头足类的渔获量在年际间存在一定波动,且过去的十多年间黄海秋季头足类资源组成结构已有所变化。黄海不同区域间头足类资源量从北往南呈现递增趋势,黄海北部、中部、南部头足类的平均渔获率分别为0.55 kg/h、0.67 kg/h、0.98 kg/h。本研究结果可为黄海头足类资源养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