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牙鲆抗迟缓爱德华氏菌性状的遗传力和育种值分析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由于高密度工厂化养殖、海水污染等原因,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养殖产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本研究以历年培育的抗病、速生牙鲆为亲本于2015年建立了57个家系,包括11个F3代和46个F4代家系。选择其中46个家系在146日龄和164日龄分别进行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感染实验,配对样本t检验表明,两次实验无显著差异(P>0.05)。感染后的存活率分析表明,不同家系在抗迟缓爱德华氏菌的能力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从中鉴定出抗病力强的家系5个(F1551,F1503,F1501,F1550和F1505),其存活率均大于70%。根据46个家系的日增重率确定了4个快速生长家系(F1533,F1551,F1514和F1502),日增重率均大于0.225 0 g/d。2015年牙鲆抗迟缓爱德华氏菌的抗病遗传力为0.177±0.020,为低遗传力,抗病性状选育适合家系选育。亲本抗病育种值变化范围为(-1.962±0.646)~(2.110±0.546),父母本育种值均较高的家系为F1551、F1550、F1501和F1505,其中,存活率最高的F1551家系的父母本育种值是所有家系父母本中最高的,表明具有良好抗病性能的F1551家系的父母本具有很好的育种性能。本研究通过家系选育、细菌感染实验及遗传参数和育种值分析,筛选出了抗病性强、生长速度快及父母本育种值高的家系,为培育抗病、生长快速牙鲆新品种提供了理论支持。
关键词: 牙鲆 迟缓爱德华氏菌 家系 存活率 抗病 遗传力 育种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14年春季和冬季渤海海水营养盐时空变化特征及富营养化评价
《渔业科学进展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2014年春季和冬季对渤海营养状况调查结果,分析了该水域营养盐含量的变化和分布,并对该水域营养水平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2014年春季无机氮含量水平高于冬季,NO2--N、NH4+-N平均含量分别是冬季的1.94、3.49倍,NO3--N的平均含量相差不明显,而PO43--P平均含量低于冬季,约为冬季的80%。与海水水质标准相比,冬季无机氮含量总体水平低于海水一类标准,活性磷酸盐含量略高于海水一类标准值。春季无机氮含量总体水平低于海水一类标准值,活性磷酸盐含量低于海水一类标准值。从水平分布来看,DIN含量基本呈近岸高于中部的分布趋势,而PO43--P含量呈近岸低于中部的分布趋势,受黄河口径流的影响,莱州湾DIN和PO43--P等值线较为密集。2014年冬季N/P比值略低于Redfield比值,而春季N/P比值高于Redfield比值,春季无机磷相对缺乏。根据潜在性富营养化评价模式,2014年冬季(2月)和春季(5月)渤海水域营养水平较低,均属贫营养水平。冬季有机污染指数A值为0.66,属有机污染程度Ⅰ级,水质较好,春季有机污染指数A值为1.05,属有机污染程度Ⅱ级,水质开始受到污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应用多个生态位模型预测福寿螺在中国的潜在适生区
《应用生态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高危性外来入侵种福寿螺严重危害我国的农业生产、生态系统完整性和人体健康.为制定有效的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通过选取最适的生态位模型以预测福寿螺在我国的潜在适生区.结合福寿螺在我国的337条分布记录和年均温、年降水量等19个生物气候变量数据,本文采用Max Ent、GARP、BIOCLIM和DOMAIN等4种生态位模型分别模拟预测了福寿螺在我国的潜在适生区,并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和Kappa统计量分析比较不同模型的预测效果.结果表明:4种模型均能较好地模拟福寿螺在我国的分布,其中Max Ent模型的模拟准确度最高(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的面积AUC=0.955±0.004,Kappa=0.845±0.017),其次是GARP和DOMAIN,准确度相对较小的是BIOCLIM,但其平均AUC也达0.898±0.017,平均Kappa值为0.771±0.025.MaxEnt模型的预测结果显示,福寿螺的潜在适生区主要分布在30°N以南地区,但其中也有部分地区地处30°N以北.适生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13.2%,广东、广西、湖南、重庆、浙江和福建沿海地区具有高度潜在入侵风险.本研究可以为福寿螺的科学防控提供参考,并且对大尺度上外来水生生物的适生区预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福寿螺 生物入侵 适生性 模型评价 种群扩散 风险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与企业养老保险比较研究——兼论2015年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人力资源管理 》 2016
摘要:养老金并轨在时序模式上是从制度并轨到待遇并轨的有效制度建构过程,制度并轨是前提和保障,待遇并轨是导向和目的。通过2015年出台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与运行20多年的企业养老保险制度在制度和待遇两个维度上的对比研究发现,当前的改革在制度模式、缴费机制、个人账户规模、待遇计发方式等方面与企业养老保险相同的制度设计,实现了与企业养老保险核心制度上的并轨;然而在参保范围、缴费基数、职业年金等不同的制度设计,使得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仍然享受着较高的养老待遇,养老金"双轨制"问题仍将继续存在。养老金"双轨制"并轨政策着力点,应避免时序模式的混乱,注重完善工资政策、投资运营等制度并轨的相关配套措施,尽快在机关事业单位建立完善的统筹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为实现待遇并轨打下坚实的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斑节对虾谷氨酰胺合成酶基因的克隆及氨氮胁迫对其时空表达的影响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本实验室构建的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c DNA文库得到的EST序列,利用RACE技术获得了斑节对虾谷氨酰胺合成酶基因(Pm GS)的c DNA全长序列,进行了相关生物信息学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荧光定量的方法研究了Pm GS基因在斑节对虾不同组织、氨氮胁迫过程中差异表达情况。该序列全长1 420bp,开放阅读框(ORF)为1 086 bp,3'非编码区(UTR)为294 bp,包括含有27个碱基的poly(A)尾,5'非编码区(UTR)为40 bp。ORF可编码361个氨基酸,预测分子量为40.423 ku,理论等电点为6.19。序列含有一个谷氨酰胺结合结构域(Gln-synt_C),8个磷酸化位点,2个糖基化位点。斑节对虾和中国明对虾的GS基因的相似性最高,达99%。Pm GS-mRNA在斑节对虾各组织中都有表达,在淋巴组织中表达量最高,其次为鳃组织,在胸神经中的表达量最低。96 h高浓度氨氮胁迫后,Pm GS-mRNA在肝胰腺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但在鳃中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以上结果暗示,Pm GS在氨氮代谢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可能参与了斑节对虾机体的急性氨氮胁迫应答反应。
关键词: 斑节对虾 谷氨酰胺合成酶 基因克隆 氨氮胁迫 组织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典型水产养殖区土质现状及研究分析
《中国水产 》 2016
摘要:淡水养殖池塘塘基土具有地域差异性。我国南方地区的典型水产养殖区淡水池塘的土质中含有较多的有机质成分,土层中的填土、黏土或粉土中的含水量一般较高。北方地区典型水产养殖区淡水池塘一般具有较湿较软、压缩性较高、强度低等特性,其中的黏性土多属于软土中的淤泥质黏土,且分布较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物联网的小型太阳能浮标式水质监测系统在海参池塘养殖中的应用
《山东农业科学 》 2016
摘要:我国未来水产养殖模式的发展方向是工业化、集约化,在线水质监控系统是实现水产养殖现代化的关键技术。本研究通过小型太阳能浮标式水质监测系统在海参池塘中的应用,对海参养殖过程中几项重要的水质指标进行了监测与分析。结果表明,浮标式监控系统可以直观地反映养殖池塘水体中各项水环境指标的变化规律,有效降低了工作强度、工作风险、人工和管理成本,同时提高了监测结果的精确性、可靠性,可有效预防和避免突发情况,节约能源,具有较好的实际应用价值和推广前景,同时也为实现现代化养殖模式以及相关的科学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蛤蜊岗滩涂贝类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海洋科学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辽东湾蛤蜊岗潮间带滩涂贝类的物种组成、分布密度和生物量的变化状况,于2011年5月对蛤蜊岗滩涂贝类资源进行了现场调查,采集共获得滩涂贝类16种,其中文蛤、泥螺、四角蛤蜊、托氏琩螺为蛤蜊岗滩涂贝类优势种,青蛤和光滑河蓝蛤为常见种。托氏琩螺的分布密度最高,为83个/m2,四角蛤蜊的平均生物量最大,为178.51 g/m2。蛤蜊岗滩涂贝类的分布呈现从滩涂北部向南部逐渐减少的趋势,滩涂四周的分布密度大于滩涂中间区域。对滩涂贝类分布密度和生物量与底质粒度、有机物含量等环境因子进行相关分析的结果显示:文蛤分布与底质中值粒径呈极显著的负相关性;托氏琩螺分布与底质中有机质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性,而泥螺、四角蛤蜊则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不显著。调查结果表明,蛤蜊岗滩涂贝类资源丰富,但应加强文蛤自然资源的保护和恢复,同时应加强对托氏琩螺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